首頁 > 藝術

蘇建院:“中秋雅集”以文化人 傳統佳節玩出“新花樣”

由 中國江蘇網 發表于 藝術2023-02-01

簡介”文化素質教育中心教師唐澤穎正指導志願者向前來參加雅集的學生介紹,拜月、觀潮、燃燈、賞桂花、玩兔爺等,都是我國傳統的過節方式,中秋之夜,在一輪圓月下,賞花品茗,歡慶闔家甜甜蜜蜜,是古人獨有的浪漫

蘇和雅集為什麼不好賣

中國江蘇網9月10日徐州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楊允磊 韓冰雪)繪兔爺、剪玉兔、寫祝福,跟非遺傳承人學做香包、剪紙,在悠揚的古琴聲中品茗、誦讀,隨著“中秋雅集任務卡”上的印章越來越多,傳統節日在多彩校園裡有了新體驗。

蘇建院:“中秋雅集”以文化人 傳統佳節玩出“新花樣”

中秋佳節期間,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前來參觀的學生絡繹不絕,這是學校利用思政基地文化素質展區舉辦的一場以“明月同行 與子從遊”為主題的中秋雅集,自9月7日起,每天吸引近千名學生前來“打卡”。學生們透過觀看影音資料瞭解節日知識,參與互動遊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以文化人,歡度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文化 文脈綿長

“提到中秋節,我們往往想到的是吃月餅。其實除了美食,還有很多中秋習俗,被逐漸淡忘。”文化素質教育中心教師唐澤穎正指導志願者向前來參加雅集的學生介紹,拜月、觀潮、燃燈、賞桂花、玩兔爺等,都是我國傳統的過節方式,中秋之夜,在一輪圓月下,賞花品茗,歡慶闔家甜甜蜜蜜,是古人獨有的浪漫。

蘇建院:“中秋雅集”以文化人 傳統佳節玩出“新花樣”

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宋代馬遠的《月下把杯圖》、明代陶成的《蟾宮月兔圖》、清代冷枚的《文士賞月圖》……自古以來,人們將想象中最美好的故事都給了“月宮”,嫦娥、吳剛、桂樹、白兔,構成了他們筆下一首首婉約的詩詞,一幅幅唯美的書畫。雅集會上,學生們透過一個個傳世作品,體會“今人也見古時月”的意境,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蘇建院:“中秋雅集”以文化人 傳統佳節玩出“新花樣”

非遺“打卡區”的人氣最火,學校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學生們或駐足欣賞,或動手實踐,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精心製作香包,裁剪出中秋主題紋樣的窗花。“來徐州上學前就聽說了這裡的香包出名,今天自己動手製作了一箇中藥香包,才知道一個小小的香包也有這麼多講究。”經濟管理學院劉文娟說,中秋節無法回家團聚,打算把精心製作好的香包寄給家人。

連古通今 自強自新

“‘雅集’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以文會友’的優秀傳統,也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獨特景觀。我們希望依託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優質場館資源,透過舉辦校園雅集,以節日為載體,共承中華優秀文化,共抒風雅情懷。”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文化素質教育中心主任陳昕認為,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新花樣”解鎖傳統文化的傳承密碼,讓學生們在古與今之間找到連線點,增強文化自信,守正創新扛起時代之責。

蘇建院:“中秋雅集”以文化人 傳統佳節玩出“新花樣”

張九齡寫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寫過“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更是留下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詞句……在古老傳說和文學描寫中,人們把上九天攬月的夢想,寫成優美灑脫的詩句,流傳至今。

如今,隨著探月工程的實施,夢想成為現實,仰望明月,新時代中國人書寫了探月逐夢盼團圓的新篇章。在雅集活動人文之光廳,學生們從傳統月宮嫦娥玉兔桂樹圖,一路走向探月工程衛星、月球車,感受“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活動的發起人之一,文化素質教育中心教師韓冰雪介紹,“我們希望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大學生本著‘上下而求索’的勇氣,秉承探月精神,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

經過近2個小時的現場學習體驗,智慧製造學院學生王碩集齊團圓、尚學、自修、言志、傳習等9枚印章,並領到雅集紀念品。“這樣的中秋活動新鮮有趣,讓我們在娛樂中學習知識,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Tags:雅集香包學生文化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