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王金明、王永樂家庭:“好家風,是我們的傳家寶!”

由 閃電新聞 發表于 藝術2023-01-22

簡介2018年3月,王金明的父親重度心衰,住進醫院ICU病房,白天王金明陪床,晚上王永樂守著

王金明是哪裡人

沙發,茶几,電視機,陳設簡單的客廳,承載了王金明一家多年的回憶。父親還在的時候,每到傍晚,伴著電視機裡的《七俠五義》,王金明一家總會倚著沙發看書,享受難得清閒時光。

和父母同住21年沒紅過臉,家中藏書多達900餘本……數字無聲訴說著王金明一家的好家風。“要說和其他家庭不一樣的地方,大概是孝順老人和愛讀書吧。”王金明笑著說。

“兒媳婦讓我多活十年”

“都說兩輩人住不到一起,爸媽和我們住了21年,一直和和睦睦。”王金明的記憶在書桌前飄遠:“去年3月,父親走了。他說,是兒媳婦讓他多活了十年啊……”

1997年,為方便照顧,王金明夫妻把諸城老家的父母接到威海,一家五口住在了一起。

王金明、王永樂家庭:“好家風,是我們的傳家寶!”

初來乍到,老兩口有點不適應。威海人的口音、居住環境和諸城完全兩樣。看著外面街道車水馬龍,老爺子心裡直打鼓:“這一出門,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嗎?”

王永樂心思比丈夫細膩。每次一回家,看老兩口笑容下掩不住的失落,她心裡便明白了七八分。她和丈夫商量,是不是多帶老兩口出去轉轉?倆人一拍即合。

往後的日子,每逢下班、週末,王永樂總會帶二老出去走走。一家人住七樓,王永樂扶著他們慢慢上下樓;二老喜歡在廣場嘮嗑,她到處挑選,買了個帶靠背的馬紮……

漸漸地,兩位老人散步、買菜,變得熟門熟路,還和周圍鄰居打成了一片。在廣場聊天的時候,鄰居們感嘆:“不是親閨女,誰能這麼陪?”老爺子爽朗一笑:“還真不是,但勝似親閨女!”

和公婆住在一起21年,王永樂和他們沒鬧過紅臉不說,還當了不少次“和事佬”。“2000年前後,每次寫信,我的父親總會讓我好好孝敬公婆。”其實不用父親提醒,王永樂心裡也有數。

劉公島、成山頭、海水浴場……威海的大街小巷和山海島泉,都曾留下兩位老人的足跡。王金明的母親曾感嘆:“能看到這麼精彩的世界,死了也值啊!”

惜歲月不留人。2018年3月,王金明的父親重度心衰,住進醫院ICU病房,白天王金明陪床,晚上王永樂守著。平時,老爺子喜歡給他們講些生產隊的事,王永樂一一記在心裡,“這時候揀選有趣的聊,想讓老人開心起來”。

當年3月21日,老人葉落歸根,在諸城老家去世,享年82歲。臨走前,他念叨著:“我這身子70歲就該垮了,是兒媳婦讓我多活了十年啊。”

家裡的書單越拉越長

“2018年3月21日,屹立在我生命中的那座高山轟然倒下了……”去年端午,王金明寫下一篇萬字長文,緬懷父親。王金明尤擅詩詞、散文,文風厚重。他坦言,自己的文風得益於父親的言傳身教。

王金明的父親喜歡聽書,趕大集聽說書是那時候難得的文化活動,王金明搶著和父親一道兒。只要兩三毛錢,《七俠五義》《三國演義》裡的典故,說書人信手拈來。回過頭來,七八歲的王金明又能繪聲繪色地給村裡人講述,彷彿一個“小夫子”。

王金明、王永樂家庭:“好家風,是我們的傳家寶!”

聽書,這個父親保持到老的愛好,成了王金明知識的啟蒙。

從初中到大學,《七俠五義》到《四書》《五經》,他的書單越列越長,讀書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晚上,他總要拿出一小時,咂摸著書裡的滋味:“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見他讀著有意思,妻子和兒子也加入到讀書行列。為讓一家人有更多的話題,王永樂不斷充實著家中的藏書,除了諸子百家,又多了汪國真、陳寅恪、巴爾扎克……家裡的餐桌、床邊,甚至馬桶蓋上都是書。

就在這讀書的日子裡,他的兒子上了大學。臨別前,王金明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理科要學好,文學也別放下。《四書》《五經》這些書帶著,得閒了就看看。咱們中國人,不能忘了老祖宗的東西!”

每到固定的讀書時間,氤氳茶香裡,唯有翻書聲。轉眼二十年,王金明一家的書單越拉越長,書櫃裡存放書籍900多本,不斷豐富著一家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現在,王金明每年在《中華詩詞》和各類地方報刊發表的詩詞就有50多篇,2013年還出版了個人文集《花落塵香》。王金明說:“讀書和孝老的好家風,是我們家的傳家寶。”

Tags:王金明永樂21父親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