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小斧劈筆》是誰所創畫人評傳序目錄?小斧劈筆是誰所創畫人評傳序

由 墨客島 發表于 藝術2021-05-15

簡介畫人評傳序目錄晉顧愷之劉宋陸探微蕭梁張僧繇隋展子虔唐閻立本、張萱·周昉李思訓·李昭道、吳道玄邊鸞、王維、孫位五代荊浩、關仝南唐董源、巨然、徐煕西蜀黃筌·黃居北宋李成、范寬、崔白、郭熙郭忠恕、李公麟米芾·米友仁南宋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元

小斧劈皴是誰所創

《小斧劈筆》是誰所創畫人評傳序目錄?小斧劈筆是誰所創畫人評傳序

畫人評傳序目錄

晉顧愷之

劉宋陸探微

蕭梁張僧繇

隋展子虔

唐閻立本、張萱·周昉

李思訓·李昭道、吳道玄

邊鸞、王維、孫位

五代荊浩、關仝

南唐董源、巨然、徐煕

西蜀黃筌·黃居

北宋李成、范寬、崔白、郭熙

郭忠恕、李公麟

米芾·米友仁

南宋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

元趙孟、黃公望、王蒙

吳鎮、倪瓚

明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董其昌

●畫人評傳序

吾國之先賢多主書畫同源,因謂書畫同出於史皇倉頡。唐虞以至三代之繪畫已不可考。春秋戰國,子書眾多,有遺論焉。莊子雲:“葉公子高之好龍,雕文畫之,天龍聞而示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五色無主。”可知其時壁畫於龍,已有傳焉。秦漢以來,亦略有傳聞焉,漢元帝時有毛延壽,擅人物畫,人形醜好,老少必得其真。獨畫王嬙醜之,因以見殺。漢末蔡邕,言其善鼓琴,工書畫。又有劉裦,桓帝時人,博物志裁其嘗畫雲漢圖,人見之覺熱,又畫北風圖,人見之覺涼雲。

魏晉之畫,唐人多有論之。以吳之曹不興為最者,不興之跡,唐時尚有一龍首存於秘閣。又言,孫權嘗使不興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以作蠅,既進,權以為生蠅,舉手彈之,可知其寫生之神妙。

曹不興第子有衛協者,道釋人物,冠絕當代,與張墨並有畫聖之稱。謝赫雲:古畫皆略,至協始精。

王廙字世將,工書,能文,善畫,王羲之之族叔。羲之及晉明帝從其學畫焉。

戴逵,字安道,小博學,多絕藝,尚氣節,工書畫,善鼓琴。最工人物故實,佛像走獸。

晉之大家為顧愷之,字長康,小名虎頭。人物最為精妙,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媸,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正在阿堵中。“其用心如是。

劉宋陸探微,吳人,常侍從宋明帝左右,長人物故實。佛畫及古聖賢像,謝赫論曰:畫有六法,自古作者,鮮能備之。唯陸探微,衛協備該之矣。

劉宋宗炳,武帝時人,善畫,好山水,有《畫山水序》存焉。又有王微,字景元,能書畫,尤長山水,有《敘畫》一篇存焉。

齊謝赫,長人物,尤善寫貌,其《古畫品錄》創論六法,雲: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紐帶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

肖梁張僧繇,吳人,善繪畫,工道釋人物,骨氣奇偉,精備六法,與顧、陸並馳,稱六朝三大家。明帝命畫天皇寺柏堂,僧繇為作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如何畫孔聖?僧繇曰:“後來賴此耳。“及後滅法,焚天下寺塔,獨此殿有《宣聖像》,乃不命毀拆,可見其卓識。

梁元帝亦善畫,有《山水松石格》一篇存世。

北齊曹仲達,曹國人也。官至朝散大夫,善繪畫,尤妙梵像,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世稱為曹衣出水。

楊子華,善人物故實及龍馬,為北朝寫生妙手。

楊隋統一中國,畫家以展董鄭三家最為有名。而楊契丹、尉遲跋質那次之。

世人董展並稱,皆工樓臺人物,言較其優劣,則董有展之車馬,展亡董之臺閣。展子虔有《遊春圖》傳焉。其言畫山水有咫尺千里之趣,以此畫觀之,當是。又此畫實為吾國金碧山水之祖,開一代畫風。

鄭法士,師張僧繇,論者謂江左自僧繇以降,法士稱獨步雲。

楊契丹者,長人物,嘗與田僧亮、鄭法士同畫長安光明寺塔,鄭圖東壁北壁,田圖西壁南壁,楊畫外邊四壁,時稱三絕,方其畫時,楊簟蔽畫處,鄭竊窺之,曰:“卿畫終不可學,何勞障蔽。“鄭又嘗求楊畫本,楊引鄭至廟堂,指宮闕衣冠車馬,曰:”此吾畫本也。“鄭深歎服。

尉遲跋質那,于闐國人,其畫跡以寺壁為多,世稱大尉遲。

至唐,四海昌平,文物燦然。初唐之畫實繼陳隋,至盛唐,沉雄博厚之畫風顯現,中唐繼此畫風,至晚唐,則雜作並起,各有專精,則又另一番氣象矣。

初唐之二閻,閻立德閻立本,長於人物,先後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立本拜右相。時姜恪以戰功擢左相,故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語。

尉遲乙僧,跋質那之子,人稱小尉遲,工佛畫,外國人物花鳥,尤長凹凸花。

薛稷,字嗣通,工書畫,尤以畫鶴知名。

盛唐吳道玄,小孤貧,畫有天賦之才。年未弱冠,即窮丹青之妙。開元中日關係,隨駕幸東洛,與裴旻將軍張旭長史相遇,各陳其能,輩將軍厚以金帛召致道玄於東都天宮寺,為其所親,將施繪事,道玄封還金帛,一無所受,謂將軍曰:“聞裴將軍舊矣,為舞劍一曲,足以當惠,觀其壯氣,可助揮毫。”旻因墨為道玄舞劍,舞畢,道玄奮筆,俄頃而成,若有神助。

李思訓,唐宗室,所作山水,以金碧輝映,開金碧山水一門,北宗山水之祖也。子昭道繼之,或言均出於展子虔雲。

王維字摩詰,開水墨山水一門,山水南宗之祖也,著《山水訣》一卷行世。

盛唐以來,玄宗好馬,繪畫鞍馬之專家有曹霸,韓幹,陳閎。

曹霸,工書畫,畫馬為唐代之最,杜工部作《丹青引》贈之,韓幹、陳閎為其弟子。

韓幹,藍田人,時人云韓幹畫馬,毫末有神。

張萱、周昉皆工士女,先後稱當時第一。

張璪者,南宗山水之大家也。時畢宏特擅畫名,一見驚歎,異其唯用禿毫,或以手摸絹素,因問所授,璪雲:“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宏於是擱筆。

王洽,或記王默,王墨,潑墨山水之祖也。

邊鸞,少攻丹青,長花鳥,為唐以前花卉作家第一。

晚唐孫位,東越人,工人物,善畫人鬼雜相。畫龍水尤佳。稱為逸格,為晚唐之大家,畫水尤有神技。時人謂孫位之水,張南本之火,幾於道也。

五代,山水畫派大興,荊關出,開北派山水一脈。

荊浩,字浩然,隱居太行山之洪谷,號洪穀子。語人曰:“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採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著有《山水訣》《畫說》《筆法記》。師其法者有關仝。

關仝,長安人,初師荊浩,有出藍之美,稱關家山水,而人物非其所長,每必使胡翼代之雲。

貫休,和安寺僧,工書,善佛畫,師閻立本,畫羅漢像尤精。嘗作《十八尊者》,胡貌梵像,曲盡其態,問之曰:“休自夢中所睹爾。”

李昇,成都人,善山水人物,出已意,貌寫蜀境山川平遠,心師造化,數年中,創一家之能。《宣和畫譜》稱其得李思訓筆法,而清麗過之,時亦稱小李將軍。

滕昌佑,吳人,字勝華。寫畫唯寫生。以似為工,時人以為邊鸞之亞也。

刁光胤,亦工花鳥,入蜀,傳黃筌。

黃筌,成都人,事刁光胤學丹青,尤工禽鳥,其畫花鳥,先用墨筆鉤勒,後傅以彩色,濃麗精工,世稱雙鉤,為後世法。子居寀傳其家法,與黃筌同為蜀翰林待詔,後入宋,為畫院領袖,極負盛名於一時。為花鳥之北宗。

又有徐熙,開花鳥之南宗,以水墨而略施淡彩,世稱徐體。其孫崇嗣,克承家學,又能創造新意,不華不墨,疊色漬染,號沒骨法。

南唐周文矩,工士女,能得閨閣之態,米元章雲:周文矩士女,面貌一如周昉,衣紋作戰筆,惟以此為別。

入宋,崇文,有宋三百年文運隆盛。

山水有李成、范寬、董源,均五代時人,入宋均稱大家。畫鑑雲:迨於宋朝,董源,李成、范寬三家鼎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山水之格法始備,三家之下,各有入室弟子二三人,終不迨也。又云:宋山水家,超絕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寬而已。嘗評之,董源得山水之神氣,李成得體貌,范寬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為百代師法。

又有巨然、郭熙,亦工山水。巨然學董源然其成就實不在其下,故與董源合稱董巨。

又有郭忠恕,特工山水屋木,傳世有《雪霽江行圖》,上有乾隆題詩云:“大幅何年被割裂,竿繩到岸沒人牽,江行應餞當雪霽,剩有瘦金十字全。”

米芾亦工畫,與其子米友仁創米點皴法,著有《畫史》行世。

李公麟,長白描,人物,佛像,鞍馬為佳,稱宋畫第一。又有梁楷亦工人物。

有文同者,字與可,元豐間出守湖州,故稱文湖州,畫竹號稱絕手。

北宋之花鳥又有崔白,時人學花鳥不入黃,則入徐,自白及吳元瑜出,始變其格雲。

又有趙孟堅,宋宗室,善水墨白描,梅蘭竹石及水仙。

南渡後,有趙伯駒,遠宗李思訓之青綠山水,青綠山水一門於北宋之沉寂之後又一振興。

南宗山水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開水墨蒼勁一派,南北混合之新格,為吾國山水畫之又一變也。

至元趙孟為大家。

元初錢選,工詩,善書畫,人物師李公麟,山水師趙令穰,青綠山水師趙伯駒,花鳥師趙昌,尤善折枝。

元代山水四大家,為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

黃公望字子久,為元季四家之冠。山水以北苑為宗。

王蒙字叔明,湖州人,號黃鶴山樵,趙孟甥,初得舅法,後氾濫唐宋諸家,用墨得巨然法。

倪瓚,字元鎮,號雲林,早歲師董源,晚年一變古法,以天真幽淡為宗,世稱高品第一。

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師巨然而能自成名家。古人云:北宋高人三昧,惟梅道人得之。

元之王振鵬,界畫極工,仁宗眷愛之,賜號孤雲居士雲。

又有柯九思,擅竹,師文湖州,寫竹頗有奇趣。

明初有浙派,創於戴進,成於藍瑛。

院派有唐寅,仇英。吳派有沈周、文徵明,其從子文伯仁亦工畫,吳派又有莫是龍者,山水學大痴,深於畫理,有《畫說》一卷。寫意派有徐渭文長。

明之大家為董其昌,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以儒雅之筆寫高逸之意。宜其風流蘊藉,獨步一代。著有《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

至清,院派有四王,清初四僧亦為大家,揚州有揚州八怪之說,然考之八怪者有十數人,故後人有稱其為揚州畫派者亦當。

又有吳歷為山水大家,惲格為花鳥大家。

●晉顧愷之

1、 小傳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父悅之,尚書左丞。愷之博學有才氣。

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桓玄時與愷之同與仲堪坐,共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玄曰:白布纏根樹旒旐。仲堪曰:投魚深泉放飛鳥。復作危語。玄曰:予頭淅米劍頭炊。仲堪且:百歲老翁攀枯枝。有一參軍雲: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太逼人!”因罷。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尤善丹青,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愷之毎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愷之因致其情,女從之,遂密去針而愈。愷之每重嵇康四言詩,因為之圖,恆雲:“手揮五絃易,目送歸鴻難。”每寫起人形,妙絕於時,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又為謝鯤象,在石巖裡,雲:“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圖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辭。愷之且:“明府正為眼耳,若明點瞳子,飛白拂上,使如輕雲之蔽月,豈不美乎!”仲堪乃從之。愷之嘗以一廚畫糊題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發其廚後,竊取畫,而緘閉如舊以還之,紿雲未開。愷之見封題如初,但失其畫,直雲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了無怪色。

初,愷之在桓溫府,常雲:“愷之體中痴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年六十二,卒於官,所著文集及《啟蒙記》行於世。(《晉書·文苑傳》)

2、集評

齊謝赫:格體精微,筆無妄下;但跡不迨意,聲過其實。(《古畫品錄》)

唐李嗣真:顧生天才傑出,獨立亡偶,何區區荀衛而可濫居篇首?不興又處顧上,謝評甚不當也。顧生思侔造化,得妙物於神會。足使陸生失步,荀侯絕倒。以顧之才流,豈合甄於品彙?列於下品,尤所未安!今顧陸請同居上品。(《續畫品錄》)

唐張懷瓘:顧公運思精微,襟靈莫測。雖寄跡翰墨,其神氣飄然在煙霄之上,不可以圖畫間求。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玅亡方,以顧為最。喻之書:則顧陸比之鍾張,僧繇比之逸少。俱為古今之獨絕,豈可以品第拘?謝氏黜顧,未為定鑑。(《畫斷》)

唐張彥遠:顧愷之之跡,緊勁聊綿,迴圈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歷代名畫記》)

宋陳善:顧愷之善畫而人以為痴,張長史工書而人以為顛,予謂此二人之所以精於書畫者也。莊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捫蝨新語》)

元湯垕:顧愷之畫如春蠶吐絲,初見甚平易,且形似時或有失,細視之,六法兼備,有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者。曾見《初平叱》、《石圖》、《夏禹治水》、《洛神賦》、《小身天王》,其筆意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傅染人物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藻飾。(《畫鑑》)

3、傳世作品

女史箴圖卷(唐摹本)縱24。8cm橫348。2cm(英國不列顛博物館藏)

列女仁智圖卷(宋摹本)縱25。8cm橫470。3cm(故宮博物院藏)

洛神賦圖卷(宋摹本)縱27。1cm橫572。8cm(故中博物院藏宋摹本)

洛神賦圖卷(宋摹本)縱26cm橫646cm(遼寧省博物館藏宋摹本)

斲琴圖卷(宋摹本)縱29。4cm橫130cm(故宮博物院藏)

●劉宋陸探微

1、小傳

吳人,常侍從宋明帝左右,妙絕丹青,長人物故實,兼營山水草木,參靈酌妙,動與神會。其作佛畫及古聖賢像,筆跡勁利如錐刀,蓋移書法之用筆於畫法,自然秀骨天成,體運遒舉。與愷之齊名,古人謂其風神遒舉,筆力頓挫,一點一拂,動覺新奇,非虛言也。謝赫雲:畫有六法,自古作者,鮮能備之,唯陸探微、衛協備該之矣。又云: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非復激揚所能稱讚。子綏及弘肅,皆善畫。

2、集評

齊謝赫: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非復激揚所能稱讚,但價重之極乎上上品之外,無他寄言,故屈標第一等。(《古畫品錄》)

唐李嗣真:“亡地寄言,故居標第一。”此言過當。但顧長康之跡,可使陸君失步,荀勗絕倒。然則稱萬代蓍龜衡鏡者,顧陸同居上品第一。(《續畫品錄》)

唐張懷瓘:顧陸及張僧繇,評者各重其一,皆為當矣。陸公參靈酌玅,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焉,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懍懍若對神明。雖玅極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象人風骨,張亞於顧陸也。(《畫斷》)

唐朱景玄:前朝陸探微屋木居第一,皆以人物禽獸,移生動質,變態不窮,凝神定照,固為難也。故陸探微畫人物極其妙絕,至於山水草木,粗成而已。且蕭史、木鴈、風俗、洛神等圖畫,尚在人間,可見之矣。近代畫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可齊縱於顧陸,又周昉次焉。(《唐朝名畫錄》)

唐張彥遠: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惟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陸探微精利潤媚,新奇妙絕,名高宋代,時無等倫。(《歷代名畫記》)

元湯垕:陸探微與愷之齊名,餘平生只見其《文殊降靈》真跡,部從人物,共八十人,飛仙四,皆各有妙處。內亦有番僧,手持髑髏盂者,蓋西域俗然。此卷行筆緊細,無纖毫遺恨,望之神彩動人,真希世之寶也。張彥遠謂風神遒舉,筆力頓挫,一點一拂,動覺新奇。非虛言也。(《畫鑑》)

清方薰:衣褶紋當以畫石鉤勒筆意參之,多筆不覺其繁,少筆不覺其簡。皴石貴乎似亂非亂,衣紋亦以此意為妙。曾見海昌陳氏陸探微天王褶如草篆,一袖六七折,卻是一筆出之,氣勢不斷,後世無此手筆。(《山靜居畫論》)

3、傳世作品

●蕭梁張僧繇

1、 小傳

肖梁張僧繇,吳人,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善繪畫,工道釋人物,骨氣奇偉,精備六法,與顧、陸並馳,稱六朝三大家。古人云:善圖塔廟,超越群工,朝衣野服,今古不失,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俾晝作夜,未嘗厭怠,惟公及私,手不停筆。顧陸已往,猶為冠冕,盛稱後葉,獨有僧繇。

時明帝命畫天皇寺柏堂,僧繇為作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如何畫孔聖?僧繇曰:“後來賴此耳。“及後滅法,焚天下寺塔,獨此殿有《宣聖像》,乃不命毀拆,可見其卓識。畫龍尤靈妙,每不點睛,恐其飛去。又嘗繪山水於縑素上,以青綠重色,先圖峰巒泉石,而後染出丘壑巉巖,不以筆墨勾勒,謂之沒骨皴。為後世青綠山水之先範。又僧繇並善凹凸花,其畫跡以寺壁為最多。子善果、儒童,亦善畫。

2、集評

陳姚最:張僧繇善圖塔廟,超越群工。朝衣野服,今古不失。奇形異貌,殊方夷夏,實參其玅。俾晝作夜,未嘗厭怠;惟公及私,手不停筆。但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然聖賢矖矚,小乏神氣,豈可求備於一人。雖雲晩出,殆亞前品。(《續畫品》)

唐李嗣真:顧陸已往,鬱為冠冕,盛稱後葉,獨有僧繇。今之學者,望其塵躅,如周孔焉,何寺塔之云乎?且顧陸人物衣冠,信稱絕作,未睹其餘。至張公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唯六法精備,實亦萬類皆妙。千變萬化,詭狀殊形,經諸目,運諸掌,得之心,應之手。意者天降聖人,為後生則。何以製作之妙,擬於陰陽者乎?請與顧陸同居上品。(《續畫品錄》)

唐張懷瓘:姚最稱:“雖雲後生,殆亞前品。”未為知音之言。且張公思若湧泉,取資天造。筆才一二,而像已應焉。周材取之,今古獨立。(《畫斷》)

唐張彥遠:張僧繇點曳斫拂,依衛夫人筆陣圖,一點一畫別是一巧,鉤戟利劍,森森然,又知書畫用筆同矣。(《歷代名畫記》)

宋陳師道:閻立本觀張僧繇江陵畫壁曰:“虛得名爾。”再往曰:“猶近代名手也。”三往於是寢食其下,數日而後去。夫閻以畫名一代,其於張,高下間耳,而不足以知之。世之人強其不能而論能者之得失,不亦疏乎?(《後山談叢》)

明徐沁:龍之為物,靈奇變化,張僧繇畫成點睛,會當飛去,固不可雜於凡類。(《明畫錄》)

3、傳世作品

●隋展子虔

1、小傳:

展子虔,渤海人,歷北齊、周、隋,在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善畫,尤長人物臺閣山水,人物描法甚細,神采如生,意度俱足。與董伯仁齊名,所畫臺閣,雖一時如董展,不得以窺其妙。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又工畫馬,作立馬,有走勢,臥馬,有騰驤起躍勢。有《遊春圖》傳於世。

2、集評:

唐釋彥悰:觸物為情,備該絕玅。尤善樓閣人馬,亦長遠近山川,咫尺千里。(《後畫錄》)

唐李嗣真:董伯仁、展子虔。董與展皆天生縱任,亡所祖述,動筆形似,化外有情,足使先輩名流,動容變色。但地處平原,闕江山之助;跡參戎馬,少簪裾之儀;此是所未習,非其所不至。若考其優劣:則欣戚咲言,皆窮生動之意;馳騁弋獵,各有奔飛之狀。必也三休侖奐,董氏造其微;六轡沃若,展生居其駿。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臺閣。汝南今多畫跡,是其絕思。石泉公王方慶觀之而嘆曰:“向使董展二人,與江東諸子易地而處,張侯已降,鹹應病之。”鑑者以為知言。初董與展同召入隋室,一自河北,一自江南,初則見輕,後乃頗採其意。古來詞人,亦有此累。(《續畫品錄》)

元湯垕:展子虔畫山水法,唐李將軍父子多宗之。畫人物描法甚細,隨以色暈開。餘嘗見故實人物春山人馬等圖,又見北齊後主幸晉陽宮圖,人物面部,神彩如生,意度具足,可為唐畫之祖。(《畫鑑》)

明楊慎:畫家以顧陸張吳為四祖:顧長康陸探微張僧繇吳道玄也。餘以為失評矣,當以顧陸張展為四祖:展,展子虔也。畫家之顧陸張展,如詩家之曹劉沈謝。閻立本則詩家之李白,吳道玄則杜甫也。必精於繪事品藻者,可以語此。(《丹鉛總錄》)

3、傳世作品

遊春圖 卷 絹本設色 縱43cm橫80。5cm(故宮博物院藏)

●唐閻立本、

1、小傳:

立本,顯慶中累遷將作大匠,後代立德為工部尚書,兄弟相代為八座,時論榮之。總章元年,遷右相,賜爵博陵縣男。立本雖有應務之才,而尤善圖畫,工於寫真,秦府十八學士圖及貞觀中凌煙閣功臣圖,並立本之跡也,時人鹹稱其妙。太宗嘗馵侍臣學士泛舟於春苑,池中有異鳥隨波容與,太宗擊賞數四,詔座者為詠,召立本令寫焉。時閣外傳呼雲:畫師閻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俛伏池側,手揮丹粉,瞻望座賓,不勝愧赧。退誡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倖免牆面,緣情染翰,頗及儕流。唯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汝宜深誡,勿習此末伎。”

立本為性所好,欲罷不能也。及為右相,馵左相姜恪對掌樞密。恪既歷任將軍,立功塞外;立本唯善於圖畫,非宰輔之器。故時人以千字文為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咸亨元年,百司復改舊名,改為把書令。四年卒,諡曰文貞。(《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七》)

2、集評:

唐釋彥悰:唐司平太常伯閻立本,學宗張鄭,奇態不窮。變古象今,天下取則。(《後畫錄》)

唐李嗣真:博陵大安,難兄難第。自江左謝陸雲亡,北朝子華長逝,象人之妙,號為中興。至若萬國來庭,奉塗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盡該毫末,備得人情。二閻同在上品。(《續畫品錄》)

宋郭若虛:唐閻立本至荊州,觀張僧繇舊跡,曰:“定虛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猶是近代佳手。”明日往,曰:“名下無虛士。”坐臥觀之,留宿其下,十餘日不能去。(《圖畫見聞志》)

宋蘇軾:昔閻立本始以文學進身,卒蒙畫史之恥,或者以是為君病。餘以為不然。謝安石欲使王子敬書太極殿榜,以韋仲將事諷之。子敬曰:“仲將魏之大臣,理必不爾,若然者,有以知魏德之不長也。”使立本如子敬之高,其誰敢以畫師使之?阮千里善彈琴,無貴賤長幼皆為彈。神氣沖和,不知向人所在。內兄潘岳使彈,終日達夜無忤色,識者知其不可榮辱也。使立本如千里之達,其誰能以畫師辱之?(《書朱象先畫後》)

元湯垕:閻立本畫《三清像》《異國人物職貢圖》《傳法大士像》《五星像》皆宣和明昌物,餘並見之。及見《步輦圖》畫太宗坐步輦上,宮人十餘輿輦,皆曲眉豐頰,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執笏引班,後有贊普使者,服小團花衣,及一從者。贊皇李衛公小篆題其上,唐人八分書贊普辭婚事。宋高宗題印定,真奇物也。(《畫鑑》)

明高濓:閻立本六國圖,其模寫形容,肖諸醜類,狀其醉醒歌舞之容,異服野處之態,種種神生,得自化外。又見閻大幅四王圖,其君臣俯仰,威儀侍從,朝拱端肅,珍奇羅列,種種生輝,山樹槎枒,層層煙潤,色求形似,而望若堆疊,以指摩之,則薄平絹素。(《燕閒清賞箋》)

3、傳世作品

步輦圖 絹本設色 縱38。5cm橫129cm(故宮博物院藏)

古帝王圖 卷 絹本設色 縱51。3cm橫531cm(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張萱·周昉

1、 小傳

唐張萱,京兆人也。善畫人物,而於貴公子與閨房之秀最工,其為花蹊竹榭,點綴皆極妍巧。

以“金井梧桐秋葉黃”之句畫《長門怨》,甚有思致。又能寫嬰兒,此尤為難。蓋嬰兒形貌態度,自是一家,要於大小歲數間,定其面目髫稚。世之畫者,不失之於身小而貌壯,則失之於似婦人。又貴賤氣調與骨法,尤須各別。杜甫詩有“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此豈可以常兒比也。畫者宜於此致思焉。

畫士女乃周昉之倫,其貴公子、宮苑、鞍馬,皆稱第一。

唐周昉字景玄,京兆人也。節制之後,好屬學,畫窮丹青之妙。遊卿相間,貴公子也。

長兄皓,善騎射,隨哥舒往徵吐蕃,收石堡城,以功授執金吾。時德宗修章敬寺,召皓謂曰:“卿弟昉善畫,聯欲請畫章敬寺神,卿特言之。”經數日,帝又請之。方乃下手。初如障蔽,都人觀覽,寺抵國門,賢愚必至。或有言其妙者,指其瑕者,隨日改之。經月餘,是非語絕,無不嘆其妙,遂下筆成之,為當代第一。又郭令公女婿趙縱侍朗嘗令韓幹寫真,眾皆稱美。後又請昉寫真。二人皆有能名。令公嘗列二畫於座,未能定其優劣。因趙夫人歸省,令公問雲:“此何人”對日:“趙郎”。“何者最似”雲:“兩畫總似,後畫者佳。”又問:“何以言之”“前畫空得趙郎狀貌,後畫兼移其神思情性笑言之姿。”令公問:“後畫者何人”乃雲:“周昉”。是日定二畫之優劣,令送錦綵數百匹。

今上都有觀自在菩薩,菩薩端嚴,妙創水月之體。大雲西佛殿前行道僧,廣福寺佛殿前面兩神,皆殊妙也。後任宣州別駕,於禪定寺畫北方天王,常於夢中見其形像。畫子女為古今之冠。貞元末,新羅國有人於江淮盡以善價收市數十卷將去。其畫佛像、真仙、人物、子女,皆神也。唯鞍馬、鳥獸、竹石、草木,不窮其狀也。

2、集評

元湯垕:周昉善畫貴遊人物,善寫真,作仕女多濃麗豐肥,有富貴氣。張萱工仕女人物,尤長於嬰兒,不在周昉之右。平生凡見十許本,皆合作。畫婦人以朱暈耳根,以此為別,覽者不可不知也。仕女之工,在於得其閨閣之態。唐周昉張萱,五代杜霄周文矩,下及蘇漢臣輩,皆得其妙,不在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飾為工。(《畫鑑》)

明高濓:周昉美人圖,美在意外,丰度隱然,含嬌韻媚,姿態端莊;非彼容冶輕盈,使人視之,豔想目亂。(《燕閒清賞箋》)

3、傳世作品

唐 張萱 虢國夫人遊春圖(宋摹本)卷 絹本設色 縱52cm橫14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搗練圖(宋摹本)卷 絹本設色 縱37 cm 橫147 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唐 周昉 揮扇仕女圖 卷 絹本設色 縱33。7 cm 橫204。8 cm (故宮博物院)

簪花仕女圖 卷 絹本設色 縱46 cm 橫180 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李思訓·李昭道、

1、 小傳

李思訓祖長平王叔良,高祖從父弟也。武德元年,拜刑部侍郎,進爵為王。四年,突厥入寇,命叔良率五軍擊之。叔良中流矢而薨,贈左翊衛大將軍、靈州總管,諡曰肅。

父孝斌,官至原州都督府長史。

思訓高宗時累轉江都令。屬則天革命,宗室多見構陷,思訓遂棄官潛匿。神龍初,中宗初覆宗社,以思訓舊齒,驟遷宗正卿,封隴西郡公,實封二百戶。歷益州長史。開元初,左羽林大將軍,進封彭國公,更加實封二百戶,尋轉右武衛大將軍。開元六年卒,贈秦州都督,陪葬橋陵。

弟侄之間,凡妙極丹青者五人,思訓最為時所器重。畫皆超絕,尤工山石林泉,筆格遒勁,得湍瀨潺湲、煙霞縹渺難寫之狀。天寶中,明皇召思訓畫大同殿壁兼掩障,夜聞有水聲,而明皇謂思訓通神之佳手,詎非技進乎道,而不為富貴所埋沒,則何能得此荒遠閒暇之趣耶!其子昭道,同時於此亦不凡,故人云大李將軍、小李將軍者,大謂思訓,小謂昭道也。今人所畫著色山水,往往多宗之,然至其妙處,不可到也。

李昭道,思圳之子,父子俱以畫齊名。官至中書舍人,時人以小李將軍稱。智思筆力,視思訓為未及,然翩翩佳公子也。能不墮於裘馬管絃之習,而戲弄翰墨,為一時妙手,顧不偉歟!武后時殘虐宗支,為宗子者,亦皆惴恐不獲安處,故雍王賢作《黃臺瓜辭》以自況,冀其感悟,而昭道有《摘瓜圖》著戒,不為無補爾。

2、集評

五代荊浩:李將軍理深思遠,筆跡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彩。(《筆法記》)

明陳繼儒:山水畫自唐始變,蓋有兩宗,李思訓王維是也。李之傳為宋王詵、郭熙、張擇端、趙伯駒伯驌,以及於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皆李派。王之傳為荊浩、關仝、李成、李公麟、范寬、董源、巨然以及於燕肅趙令穰,元四大家皆王派。李派板細無士氣。王派虛和蕭散,此又慧能之禪,非神秀所及也。至鄭虔、盧鴻一、張志和、郭忠恕、大小米、馬和之、高克恭、倪瓚輩,又如方外不食煙火人,另具一骨相者(《清河書畫舫》)

明徐沁:自唐以來,畫學與禪宗並盛,山水一派亦分為南北兩宗。北宗首推李思訓昭道父子,流傳為宋之趙幹及伯駒、伯驌,下逮南宋之李唐夏珪馬遠,入明有莊瑾、李在、戴璡輩繼之,至吳偉、張路、鍾欽禮、汪肇、蔣嵩,而北宗熸矣。(《明畫錄》)

明張醜:金碧山水,始於唐之李將軍父子,李因帝王苗裔,生於富貴,喜寫般遊宮殿等圖。其用絹則祖吳道子法,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搥如銀版,故作山水人物,精彩入筆。五代以來,此法中絕矣。後人收李畫必以絹辨,其紋粗者非是。又按思訓畫本,能於遒勁內,備極古雅清逸之趣,是以妙絕古今。昭道則一味極細,相去蓋星淵也。(《清河書畫舫》)

清布顏圖:唐宗室李思訓開鉤砍法,用筆側鋒,依輪廓而起之曰斧劈皴,裝塗金碧以備全體,其風神豪邁,玉筍琳瑯,便與右丞鼎足互峙,嫓美一時。其子昭道號小李將軍,箕紹父業,一體相傳,皆成開基之祖。從而學之者,謂之(《畫學心法問答》)

清王學浩:青綠一道,王耕煙嘗自謂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此為深於甘苦之言,就餘所見唐之小李將軍,宋之王晉卿,覺耕煙之作猶遜一籌。蓋小李之青綠作千年計,晉卿亦可六七百年,若石谷亦可三四百年,此其別也。(《山南論畫》)

清鄭績:斧劈皴如鐵斧劈木劈出斧痕也。李成范寬郭忠恕多畫之,至小李將軍則變小斧劈而為大斧劈也。大斧劈用筆身力,小斧劈用筆嘴力,當分別之。(《夢幻居畫學簡明》)

3、傳世作品

唐 李思訓 (傳) 江帆樓閣圖 絹本設色 縱101。9cm橫54。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絹本設色 縱55。9cm橫81cm(臺北故宮博物院)

●吳道玄

1、 小傳

吳道玄,字道子,陽翟人也。舊名道子。少孤貧,客遊洛陽,學書於張顛、賀知章,不成。因工畫,末冠,深造妙處,若悟之於性,非積習所能致。初為兗州邱尉,明皇聞之,召入供奉,更今名,復以道子為字,由此名振天下。大率師法張僧繇,或者謂為後身焉。至其變態縱橫,與造物相上下,則僧繇疑不能及也。且畫有六法,世稱顧愷之能備,愷之畫鄰女,以棘刺其心而使之呻吟;道子畫驢於僧房,一夕而聞有踏藉破迸之聲。僧繇畫龍點睛,則聞雷電破壁飛去;道子畫龍,則鱗甲飛動,每天雨則煙霧生。且顧冠於前,張絕於後,而道子乃兼有之,則自視為如何也。

開元中,將軍裴旻居母喪,請道子畫鬼神於天宮寺,資母冥福。道子使吳屏去縗服,用軍裝纏結,馳馬舞劍,激昂頓挫,雄傑奇偉,觀者數千百人,無不駭慄。而道子解衣磅礴,因用其氣以壯畫思,落筆風生,為天下奇觀。故庖丁解牛,輪扁斲輪,皆以技進乎道;而張顛觀公孫大娘舞劍器,則草書入神,道子之於畫,亦若是而已,況能屈驍將,如此氣概,而豈常者哉。然每一揮毫。必須酣飲,此與為文章何異,正以氣為主耳。至於畫圓光,最在後,轉臂運墨,一筆而成。觀者喧呼,驚動坊邑,此不幾於神耶!—且貴耳賤目者,人之常情,在當時猶取重若是,況於傳遠乎!

議者謂有唐之盛,文至於韓愈,詩至於杜甫,書至於顏真卿,畫至於吳道玄,天下之能事畢矣。世所共傳而知者,惜《地獄變相》,觀其命意,得陰陽受、陽作陰極之理,放畫或以金胄雜於桎梏,困不可以體與跡論,當以情考而理推也。其他種種妙筆,雜見於小說傳記,此得以略,姑紀其大概勝絕雲。道玄供奉時為內教博士,非有詔不得畫。官止寧王友。

2、集評

唐張彥遠: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永珍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壯,幾不容於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於牆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歷代名畫記》)

唐張彥遠: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聖。神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彎弧挺刃,植柱構梁,不假界筆直尺。虯鬚雲賓,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當有口訣,人莫得知。數仞之畫,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巨狀詭怪,膚脈連結,過於僧繇矣。(《歷代名畫記》)

五代荊浩:吳道子筆勝於象,骨氣自高,樹不言圖,亦恨無墨。(《筆法記》)

宋郭若虛:曹吳二體,學者所宗。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稱北齊曹仲達者,本曹國人,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謂唐吳道子曰吳。吳之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後輩稱之曰:“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圖畫見聞志敘論》)

宋蘇軾: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書吳道子畫後》)

宋趙希鵠:畫忌如印,吳道子作衣紋或揮霍如蓴菜條,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時孫太古專作遊絲,猶未盡善。李尚時省逸筆,太古則去吳天淵矣。(《洞天清祿集古畫辨》)

元湯垕: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聖。早年行筆差細,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畫鑑》)

明李日華:每見梁楷諸人寫佛道諸像,細入毫髮,而樹石點綴則極灑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謹,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氣耳。至吳道子以描筆畫首面肘腕,而衣紋戰掣奇縱,亦此意也。(《紫桃軒又綴》)

明周履靖:吳之人物,似燈取影,逆來順往,意見疊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把,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而來,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畫人物論》)

明何良俊:夫畫家各有傳派,不相混淆,如人物資流通其白描有二種:趙松雪出於李龍眠,李龍眠出於顧愷之,此所謂鐵線描。馬和之馬遠則出於吳道子,此所謂蘭葉描也。(《四友齋畫論》)

清方薰:衣褶紋如吳生之蘭葉紋,衛洽之顫筆紋,周昉之鐵線紋,李公麟之遊絲紋,各極其致。(《山靜居畫論》)

清沈宗騫:規矩盡而變化生,一旦機神湊會,發現於筆酣墨飽之餘,非其時弗得也,過其時弗再也。一時之所會即千古之奇蹟也。吳道子寫地獄變相,亦因無藉發意,即借裴將軍之舞劍以觸其機,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芥舟學畫編》)

清沈宗騫:吳道子應詔圖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勢之明驗也。山形樹態,受天地之生氣而成,墨滓筆痕託心腕之靈氣以出,則氣之在是亦即勢之在是也。氣以成勢,勢以御氣,勢可見而氣不可見,故欲得勢必先培養其氣。(《芥舟學畫編》)

3、傳世作品

唐 吳道玄 (傳)送子天王圖

●邊鸞、

1、小傳:

唐邊鸞,京兆人。為右衛長史。後因出宦,遂致疎放,其意困窮,於澤、潞間。

攻丹青。善畫花鳥,精妙之極。至於山花園蔬,無不偏寫。至於蜂蝶亦如之。折枝之妙,古所未有。大抵精於設色,如良工之無斧鑿痕耳。花鳥冠於代,而有筆跡。觀其下筆輕利,善用色,窮羽毛之變態,奮春華之芳麗。

貞元中,新羅國獻孔雀,善舞。德宗召於玄武門寫貌,一正一背,翠彩生動。於賁飾採翠之外,得婆娑之態度,若應節奏。

近時米芾論畫花者,亦謂“鸞畫如生”。

2、集評

宋董逌:邊鸞作牡丹圖而其下為人畜小大六七相戲狀,妙還得意,世推鸞絕筆於此矣。然花色紅深,若浥露流風,光色豔發,披哆而潔燥不失潤澤凝之則,信設色有異也。(《廣川畫跋》)

元湯垕:唐人花鳥,邊鸞最為馳譽。大抵精於設色,穠豔如生。其他畫者雖多,互有得失。要知花鳥一科,唐之邊鸞,宋之徐黃,為古今規式,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也。(《畫鑑》)

3、傳世作品

●王維、

1、 小傳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於蒲,遂為河東人。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拜史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偽稱瘖病。祿山素憐之,遺人迎置洛陽,拘於普施寺,迫以偽署。祿山宴其徒於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於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乾元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鹹服其精思。

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綵。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泳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遲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代宗時,縉為宰相。代宗好文,常謂縉曰:“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於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縉曰:“臣兄開元中詩百千餘篇,天寶事後,十不存一。比於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餘篇。”翌日上之,帝優詔褒賞。(《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下·王維傳》)

2、集評

宋沈括:如彥遠評畫,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予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謝赫雲: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淩跨群雄,曠代絕筆。又歐陽文忠盤車圖詩云: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此真為識畫也。(《夢溪筆談》)

宋蘇軾:唐人王摩詰李思訓之流,畫山川平陸,自成變態,雖蕭然有出塵之姿,然頗以雲物間之,作浮雲杳靄與孤鴻落照,滅沒於江天之外,舉世宗之,而唐人之典形盡矣。(《跋宋漢傑畫山》)

宋韓拙:唐有王右丞,杜員外贈歌雲:“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山水純全集》)

元湯垕:王右丞維工人物山水,筆意清潤。畫羅漢佛像至佳。平生喜作雪景、劍閣、棧道、騾網、曉行、捕魚、雪灘、村墟等圖。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者也。蓋胸次瀟灑,意之所至,落筆便與庸史不同。(《畫鑑》)

明董其昌:畫家右丞,如書家右軍,世不多見。餘昔年於嘉興項太學元汴所,見《雪江圖》,都不皴擦,但有輪廓耳。及世所傳摹本,若王叔明《劍閣圖》,筆意類李中舍,疑非右丞畫格。又餘至長安,得趙大年臨右丞《湖莊清夏圖》,亦不細皴,稍似項氏所藏雪江卷,而竊意其未盡右丞之致。蓋大家神品,必於皴法有奇。大年雖俊爽,不耐多皴,遂為無筆,此得右丞一體也。(《畫眼》)

明董其昌: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雲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唐代一人而已。(《畫眼》)

明董其昌: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雲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唐代一人而已。(《畫眼》)

明徐沁:南宗推王摩詰為祖,傳而為張藻,荊關董源巨然李成范寬郭忠恕米氏父子,元四大家,明則沈周唐寅文徵明輩,舉凡以士氣入雅者皆歸焉。(《明畫錄》)

清布顏圖:王右丞與友人詩酒盤桓於輞川之別墅,思圖輞川以標行樂。輞川四面環山,其危巖疊巘,密麓稠林,排窗倒戶,非尺山片水所能盡,故右丞始用筆正鋒,開山披水,解廓分輪,加以細點,名為芝蔴皴,以充全體,遂成開基之祖,而山水始有專學矣。從而學之者,謂之南宗。(《畫學心法問答》)

淸唐岱:王右丞山水訣雲:“閒雲切忌芝草樣”,今人畫雲鉤勒板刻,往往犯此病。(《繪事發微》)

淸方薰:讀老杜入峽諸詩,奇思百出,便是吳生王宰蜀中山水圖。自來題畫詩亦惟此老使筆如畫。人謂摩詰詩中有畫,未免一丘一壑耳。(《山靜居畫論》)

清錢杜:柳亦頗不易寫,諺雲:“畫樹莫畫柳”,信然。然山水陂塘間,似不可缺。前人所寫亦有數十種,王右丞能作空鉤柳,其法柳葉須大小差錯,條條相貼,逐漸取勢為之,自有一種森沉旖旎之致。(《松壺畫憶》)

清邵梅臣:客沅州時,雪中見芭蕉,鮮翠如四五月,紅梅一枝,橫斜其間,楚楚有致。以是知王摩詰雪中芭蕉,殆以造物為粉本,畫工推為南派之祖。(《畫耕偶錄》)

3、傳世作品

●孫位

1、 小傳

孫位者,東越人也。僖宗皇帝車駕在蜀,自京入蜀,號會稽山人。性情疏野,襟抱超然。雖好飲酒,未曾沉酩。禪、僧、士,常與往還。豪貴相請,禮有少慢,縱贈千金,難留一筆好事者時得其畫焉。光啟年,應天寺無智禪師請畫山石兩堵,龍水兩堵,寺門東畔畫東方天王及部從兩堵。昭覺寺休夢長老請畫浮漚先生松石墨竹一堵,仿潤州高座寺張僧繇戰勝一堵。兩寺天王部眾人鬼相雜,矛戟鼓吹,縱橫馳突,交加戛擊,欲有聲響。鷹犬之類,皆三五筆而成;弓弦斧柄之屬,並掇筆而描,如從繩而正矣。其有龍拏水洶,千狀萬態,勢愈飛動,松石墨竹,筆精墨妙,雄壯氣象,莫可記述。非天縱其能,情高格逸,其孰能與於此耶!悟達國師請於眉州福海院畫行道天王、松石龍水兩堵,並見存。不知其後有何所遇,改名遇矣。卒不知所在。

2、集評

宋陳師道:孫位方不用矩,圓不用規,乃吳生之流也。(《後山談叢》)

宋鄧椿:畫之逸格,至孫位極矣,後人往往益為狂肆。(《畫繼雜說》)

宋蘇軾: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其後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書蒲永昇畫後》)

元湯垕:孫太古《湖灘水石圖》在浙石民瞻家,雙幅長軸,中畫一石高數尺,湍流激注,飛濤走雪,聽之自覺有聲,筆法甚老,黃筌不能過也。(《畫鑑》)

3、傳世作品

唐 孫位 七賢圖(高逸圖) 卷 絹本設色 縱45。2cm橫168。7cm (上海博物館藏)

●五代荊浩、

1、 小傳

荊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業儒,博通經史,善屬文。偶五季多故,遂退藏不仕,乃隱於太行之洪谷,自號洪穀子。

博雅好古,以山水專門,頗得趣向。嘗謂:“吳道玄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浩兼二子所長而有之。”蓋有筆無墨者見落筆路徑而少自然,有墨而無筆者去斧鑿痕而多變態。故王洽之所畫者,先潑墨於縑素之上,然後取其高低上下自然之勢而為之。今浩介二者之間,則人以為天成,兩得之矣,故所以可悅眾目,使覽者易見焉。當時有關仝,號能畫,猶師事浩為門弟子,故浩之所能,為一時之所器重。

後乃撰《山水訣》一卷,遂表進藏之秘閣。梅堯臣嘗觀浩所畫《山水圖》,曾有詩,其略曰:“上有荊浩字,持歸翰林公”之句,而又曰:“范寬到老學未足,李成但得平遠工。”此則所以知浩所學固自不凡,而堯臣之論非過也。

2、集評

宋米芾:荊浩善為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畫史》)

宋韓拙:山水悉從筆墨而成。而吳道子筆勝於質,此乃畫聖賢也。常謂道子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山水有墨而無筆,此皆不得其全善也。荊浩採二賢之長以為己能則全矣。善用墨太多則失其真體,損其筆而且冗濁;用墨太微,則氣怯而弱也。過與不及,皆為病耳。(《山水純全集》)

明董其昌:荊浩,河內人,自號洪穀子,博雅好古,以山水專門,頗得趣向。為雲中山頂,四面峻厚。自撰《山水訣》一卷,語人曰:“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採二子所長,為家之體。”故關仝北面事之。世論荊浩山水為唐末之冠。(《畫旨》)

淸唐岱:洪穀子訣曰:筆有四勢:“筋骨皮肉是也。筆絕而不斷謂之筋,纏轉隨骨謂之皮,筆跡剛正而露節謂之骨,伏起圓渾謂之肉。”凡宜骨肉相輔也。(《繪事發微》)

淸方薰:荊浩曰:“吳生有筆無墨。項容有墨無筆。”或曰:“石分三面,即是筆亦是墨。”(《山靜居畫論》)

清戴熙:董巨尚圓,荊關尚方。董巨尚氣,荊關尚骨。董巨尚渾淪,荊關尚奇峭。正如陰陽互根,不可偏廢。(《習苦齋題畫》)

3、傳世作品

匡廬圖 軸 絹本水墨 縱185。8cm橫106。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仝

1、小傳:

關仝(一名穜),長安人。畫山水早年師荊浩,晚年筆力過浩遠甚。後俗諺曰:關家山水。尤喜作秋山寒林,與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使其見者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不復有市朝抗塵走俗之狀。

同之畫也,坐突巍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同能一筆而成。其竦擢之狀,突如湧出,而又峰巖蒼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乎遠,磴道邈絕,橋彴村堡,杳漠皆備,故當時推尚之。其肥略毫楮,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也。而深造古淡,如詩中淵明,琴中賀若,非碌碌之畫工所能知。當時郭忠恕亦神仙中人也,亦師事仝授學,故筆法不墮近習。仝於人物非所長,于山間作人物,多求胡翼為之。而翼因得以附名於不朽也。

2、集評

宋郭若虛:畫山水惟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玅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跱百代,標程前古。雖有傳世可見者,如王維、李思訓、荊浩之倫,豈能方駕?近代雖有專意力學者,如翟院深、劉永、紀真之輩,難繼後塵。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幽閒者,關氏之風也。峰巒渾厚,勢狀雄強,槍筆俱勻,人屋皆質者,範氏之作也。復有王士元、王端、燕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訥之流,或有一體,或具體而微,或預造堂室,或各開戶牖,皆可稱尚。然藏畫者方之三家,繇諸子之於正經矣。(《圖畫見聞志》)

宋米芾:關仝麄山,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關仝人物俗,石木出於畢宏,有枝無干。(《畫史》)

清布顏圖:問關仝師荊浩畫法,有以異乎?曰:大處同,小處異。荊浩用鉤鎖法以開石,或方或圓,形體自然,故豐致灑脫。關仝亦用鉤鎖以開石,形體方解,謂之玉印疊素,故筋骨勁健。(《畫學心法問答》)

3、傳世作品

關山行旅圖 軸 絹本水墨 縱144。4cm橫56。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山谿待渡圖(傳)軸 絹本設色 縱156。6cm橫99。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唐董源、

1、小傳:

董元(一作源),江南人也。事南唐為後苑副使。善畫山水,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兼多作山石、水龍。又作鍾馗氏,尤見思致。

大抵元所畫山水,下筆雄偉,有嶄絕崢嶸之勢,重巒絕壁,使人觀而壯之。樹石幽潤;峰巒清深,得山之神氣,天真爛熳,意趣高古。其山石有作麻皮皴者,有著色。皴紋甚少,用色穠古。人物多用青紅衣,人面亦用粉素,皆佳作也。

其著色山水,景物富麗,宛然有李思訓風格,今考元所畫,信然。蓋當時著色山水未多,能仿思訓者亦少也,故亦以此得名於時。

2、集評:

宋沈括:江南中主時,有北苑副使董源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後建業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如源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觀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晩景,遠峰之頂,宛有返照之色,此妙處也。(《夢溪筆談》)

宋米芾:董源峰頂不工,絕澗危徑,幽壑荒迥,率多真意。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鬱蒼,枝幹勁挺,鹹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餘家董源霧景橫披全幅,山骨隱現,林梢出沒,意趣高古。(《畫史》)

元湯垕:董元夏山圖今在史崇文家,天真爛漫,拍塞滿軸,不為虛歇烘鎖之意,而幽深古潤,使人神情爽朗。古人行山陰道中。應接不暇,豈意數尺敗素,亦能若是耶?董元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穠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用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畫鑑》)

元湯垕:至米氏父子用其遺法,別出新意,一自成家。然得元之正傳者,巨然為最也。(《畫鑑》)

元黃公望:董源坡腳下多有碎石,乃畫建康山勢。董石謂之麻皮皴,坡腳先向筆畫邊皴起,然後用淡墨破其深凹處,著色不離乎此。石著色要重。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山中有云氣,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滲輭,下有沙地,用淡墨掃,屈曲為之,再用淡墨破。(《輟耕錄》)

明莫是龍:董北苑畫樹多有不作小樹者,如《秋山行旅》是也。又有作小樹但只遠望之似樹,其實憑點綴以成形者,餘謂此即是米氏落茄之源委。(《畫說》)

明董其昌:北苑畫小樹,不先作樹枝及根,但以筆點成形,畫山即用畫樹之皴,此人所不知訣法也。北苑畫雜樹止露根,而以點葉高下肥瘦取其成形,此即米畫之祖,最為高雅,不在斤斤細巧。(《畫禪室隨筆》)

明唐志契:凡畫煙霧有內染外染之分,蓋一幅中非有四五層屯鎖,定有三層斷滅,若內外不分,必有謬理之病,縱使出沒變幻,墨色豐潤,無足觀也。畫雲亦須層層要染,不然縱如蓋如芝如帶,終是板刻。古人惟其有此畫法,學之者易涉於俗。惟董北苑不用染而用淡墨漬出,在樹石之間,此生紙更佳也。松江派多用此法。(《繪事微言》)

明惲向:終日見天,不知天之大也;終日見山,不知山之高也。惟行之而遠,迺知北苑用筆,無筆不大,無筆不高,無筆不遠。區區小技,放其皮肉,而謂得之。愈近矣,愈細矣,愈卓矣,鼠穴獅耳,自謂無患不悟,安足道哉!(《玉幾山房畫外錄》)

明張醜:河南俞氏藏董源《仙山樓閣圖》一軸,絹本,淺絳色,用筆最為疏逸,不惟樹石古雅,人物生動,而中間界畫精妙,不讓衛賢、郭忠恕輩。餘每展玩,如從山陰道上行,令人應接不暇。始知湯垕評源《夏山圖》者,端非虛語。乃沈括存中雲:“北苑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其用筆極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是未許其秀潤也,豈亦未觀其全耶?(《清河書畫舫》)

清華翼綸:董巨並稱,巨然未之見,見北苑,用筆古勁,設色濃厚,蒼莽橫逸之氣,溢於紙外,不可逼視。(《畫說》)

清錢杜:宋人寫樹千曲百折,惟北苑為氣勁瘦直法,然亦枝根相糾,至元時大痴仲圭一變為簡率,愈簡愈佳。(《松壺畫憶》)

3、傳世作品

瀟湘圖 卷 絹本設色 縱50cm橫141cm (故宮博物院藏)

夏山圖 卷 絹本水墨淡設色 縱49。2cm橫311。7cm (上海博物館藏)

夏景山口待渡圖 卷 絹本 縱50cm橫320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龍袖驕民圖 軸 絹本設色 縱156cm橫160 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巨然、

1、 小傳

僧巨然,鍾陵人。受業於本郡開元寺,攻畫山水。南唐李煜歸宋,巨然隨至京師,居於開寶寺,投謁在位,遂有聲譽。

巨然山水,深得佳趣,遂知名於時。每下筆,乃如文人才士,就題賦詠,詞源袞袞,出於毫端,比物連類,激昂頓挫,無所不有。蓋其胸中富甚,則落筆無窮也。其山水,於峰巒嶺竇之外,下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而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真若山間景趣也。

人或謂其氣質柔弱,不然。昔嘗有論山水者,乃曰:“儻能於幽處使可居,於平處使可行,天造地設處使可驚,嶄絕巇嶮處使可畏,此真善畫也。”今巨然雖瑣細,意頗類此,而曰柔弱者,恐以是論評之耳。

又至於所作雨腳,如有爽氣襲人,信哉。昔人有畫水掛於壁間,猶曰波濤洶湧,見之皆毫髮為立,況於煙雲變化乎前,蹤跡一出於己,畫錄稱之,不為過矣。

2、集評

宋米芾:巨然明潤鬱蔥,最有爽氣,礬頭太多。劉道士亦江南人,與巨然同師,巨然畫則僧在主位,劉道士則道士在主位,以此為別。(《畫史》)

明李日華:巨然《山寺圖》,餘及見其真者。峰巒雄渾,林木蔽虧,極曲折逶迤之致,而於絹素上用筆頗燥,絕無滃染之跡,乃氣象磅礴,自然圓厚,昔人謂之幹筆巨然,亦其罕作也。(《六硯齋筆記》)

明惲向:巨然僧大而不秀,蒼深而不飄渺,然以吾輩為之,何必不秀以學其大,以不飄渺學其蒼深,見指知月,得魚忘筌,迺非下乘。(《玉幾山房畫外錄》)

清布顏圖:問巨然師北苑畫法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北苑石形娟秀,意在江南,故土多石少。巨然山頂坡腳多用頭,土石各半,餘法皆同。(《畫學心法問答》)

3、傳世作品

層巖叢樹圖 軸 絹本墨筆 縱144。1cm橫55。4 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秋山問道圖 軸 絹本墨筆 縱156。2cm橫77。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徐煕

1、 小傳

徐熙,金陵人。世為江南顯族,所尚高雅,寓興閒放,畫草木蟲魚,妙奪造化,非世之畫工形容所能及也。嘗徜徉遊於園圃間,每遇景輒留,故能傳寫物態,蔚有生意。至於芽者,甲者,華者,實者,與夫濠梁噞喁之態,連昌森束之狀,曲盡真宰轉鈞之妙,而四時之行,蓋有不言而傳者。

南唐後主李煜銜璧之初,悉以熙畫藏之於內帑。且今之畫花者往往以色暈淡而成,獨熙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後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議者或以謂黃籤、趙昌為熙之後先,殆未知熙者。蓋筌之畫則神而不妙,昌之畫則妙而不神,兼二者一洗而空之,其為熙歟!梅堯臣有詩名,亦慎許可,至詠熙所畫《夾竹桃花》等圖,其詩曰:“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徐熙下筆能逼真,繭素畫成才六幅。”又云:“年深粉剝見墨蹤,描寫工夫始驚俗。”至卒章乃曰:“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長在目。”以此知熙畫為工矣。所畫多在澄心堂紙上,至於畫絹,絹文稍粗,米元章謂“徐熙絹如布”是也。

熙之孫祟嗣、祟勳,亦頗得其所傳焉。

徐祟嗣,熙之孫也。長於草木禽魚,綽有祖風。如蠶繭之屬.皆世所罕畫,而崇嗣輒能之。又有墜地果實,亦少能作者,祟嗣亦喜摹寫,見其博習耳。然考諸譜,前後所畫,率皆富貴圖繪,謂如牡丹、海棠、桃竹、蟬蝶、繁杏、芍藥之類為多,所乏者邱壑也。使其展拓縱橫,何所不至。

2、集評

宋劉道醇:評曰:士大夫議為花果者,往往宗尚黃筌趙昌之筆,蓋其寫生設色,迥出人意。以熙視之,彼有慚德。筌神而不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捨熙無矣。夫精於畫者,不過薄其彩繪以取形似,於骨氣,能全之乎?熙獨不然,必先以墨定其枝葉蕊萼等而後傅之以色,故其氣格前就,態度彌茂,與造化之巧不甚遠,宜乎為天下冠也。故列神品。(《宋朝名畫評》)

宋沈括:國初江南布衣徐熙、偽蜀翰林待詔黃筌,皆善畫著名,尤長於畫花竹。蜀平,黃筌並二子居寶居寀第惟亮皆隸翰林圖畫院,擅名一時。其後江南平,徐熙至京師,送圖畫院品其畫格。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徐熙以墨筆畫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筌惡其軋己,言其麄惡不入格罷之。熙之子,乃効諸黃之格,更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工與諸黃不相下,筌遂不復能瑕疵,遂得齒院品,然其氣韻皆不及熙遠甚。(《夢溪筆談》)

宋郭若虛:徐熙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覊。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今傳世鳧雁鷺鷥,蒲藻蝦魚,叢豔折枝,園蔬藥苗之類是也。又翎毛形骨貴輕秀而天水通色。與黃筌二者春蘭秋菊,各擅重名,下筆成珍,揮毫可範。(《圖畫見聞志》)

宋袁文:東觀餘論雲:“曹將軍畫馬神勝形,韓丞畫馬形勝神。”又師友談紀雲:“徐熙畫花傳花神,趙昌畫花寫花形。”(《甕牗閒評》)

宋趙希鵠:徐熙乃南唐處士,腹飽經史,所作寒蘆荒草,水鳥野鳧,自得天趣。(《洞天清祿集》)

元湯垕:徐熙志趣高尙,畫草木蟲魚,妙奪造化,非世之畫工所可及也。熙畫花落筆頗重,中略施政丹粉,生意勃然。徐熙畫花果多在澄心紙上,至於畫絹,絹文稍粗,元章謂徐熙絹如布是也。(《畫鑑》)

明王世貞:花鳥以徐熙為神,黃筌為妙,居寀次之,宣和帝又次之。沈啟南淺色水墨,實出自徐熙而更加簡淡,神彩若新,至於道復漸無色矣。(《藝苑巵言》)

明徐沁:寫生有兩派,大都右徐熙易元吉而小左黃筌趙昌,正以人巧不敵天真耳。有明惟沈啟南、陳復甫、孫雪居輩,涉筆點染,追蹤徐易。唐伯虎、陸叔平、周少谷以及張子羽、孫漫土,最得意者,差與黃趙亂真。(《明畫錄》)

明屠隆:畫花趙昌意在似,徐熙意不在似,非高於畫者,不能以似不似第其高遠。蓋不在似者,太史公之於文,杜陵老子之於詩也。(《畫箋》)

清王既:至宋則徐熙特起,一變舊法。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在乎黃筌、趙昌之間,而神妙獨勝。其貽厥崇嗣、崇矩家學相承,真能繩其組武矣。趙昌傅色極其精妙,不特取其形似,且能直傳其神。或謂徐熙與黃筌、趙昌相先後,然筌畫神而不妙,昌畫妙而不神,蓋謂是歟?(《畫傳》)

清方薰:畫不用墨筆惟以彩色圖者,謂之沒骨法。山水起於王晉卿、趙昇,近代董思白多畫之。花卉始於徐煕,然宣和譜雲:“畫花者往往以色暈淡而成,獨熙落墨以為寫其枝葉蕊萼,然後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云云。由此觀之,沒恐墨之訛也。或以謂熙孫崇嗣嘗畫芍藥,芍藥又名沒骨花,究不知何義。(《山靜居畫論》)

清松年:自徐崇嗣創為沒骨法,後人遵循未改,代有名家,較之勾勒是昔繁而今簡也。(《頤園論畫》)

3、傳世作品

●西蜀黃筌·黃居

1、小傳:

黃筌者,成都人也。幼有畫性,長負奇能。刁處士光胤入蜀,授而教之竹石花雀,又學孫位畫龍水松石墨竹,學李升畫山水竹樹,皆曲盡其妙。筌早與孔嵩同師,嵩但守師法,別無新意,筌既兼宗孫、李,學力因是博贍,損益刁格,遂超師之藝。

後唐莊宗同光年,孟令公知祥到府,厚禮見重。建元之後,授翰林待詔,權院事,賜紫金魚袋。至少主廣政甲辰歲,淮南通聘,信幣中有生鶴數只,蜀主命簽寫鶴於偏殿之壁,驚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翹足者,精彩態體,更愈於生,往往生鶴立於畫側。蜀主歎賞,逐日為六鶴殿焉。尋加至內供奉、朝議大夫、檢校少府少監、上柱國。先是蜀人未曾得見生鶴,皆傳薛少保畫鶴為奇,筌寫此鶴之後,貴族豪家競將厚禮,請畫鶴圖,少保自此聲漸減矣。廣政癸丑歲,新搆八卦殿,又命筌於四壁畫四時花竹兔雉鳥雀。其年冬,五方使於此殿前呈雄武軍進者白鷹,誤認殿上畫雉為生,掣臂數四,蜀主嘆異久之,遂命翰林學士歐陽炯撰《壁畫奇異記》以旌之。有《珍禽圖》存焉。

黃居寀,字伯鸞,筌之季子也。工畫花竹翎毛,默契天真,冥周物理。始事孟蜀,為翰林待詔,與父筌俱蒙恩遇,圖畫殿庭牆壁,宮闈屏障,不可勝紀。學士徐光溥嘗獻《〈秋山圖〉歌》以美之。曾於彭州棲真觀壁畫水石一堵,自未至酉而畢,觀者莫不嘆其神速且妙也。乾德乙丑歲,隨蜀主至宋,太祖舊知其名,尋真命。太宗皇帝尤加睠遇,供進圖畫,恩寵優異。仍委之搜訪名蹤,銓定品目。居寀狀太湖石尤過乃父。

2、集評:

宋劉道醇:評曰:黃筌老於丹青之學,命筆皆妙,誠西州之能士。可列神品。居寀之畫鶴,多得筌骨,其有佳處,亦不能決其高下,至於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父子俱入神品者,唯居寀一家雲。(《宋朝名畫評》)

宋郭若虛:諺雲:“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不惟各言其志,蓋亦耳目所習,得之於手而應於心也。何以明其然?黃筌與其子居寀,始並事蜀為待詔,筌後累遷如京副使。既歸朝,筌領真命為宮贊。居寀復以待詔錄之,皆給事禁中。多寫禁御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今傳世桃花鷹鶻,純白雉兔,金盆鵓鴿,孔雀龜鶴之類是也。又翎毛骨氣尚豐滿而天水分色。(《圖畫見聞志》)

宋蘇軾: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或曰:“飛鳥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無兩展者。”驗之信然,乃知觀物不審者,雖畫師且不能,況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務學而好問也。(《東坡題跋》)

宋趙希鵠:黃筌則孟蜀主畫師,目閱富貴,所以多綺園花錦,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孔雀鸂鶒,豔麗之禽,動止生意。(《洞天清祿集》)

元湯垕:歷五代而得黃筌,資集諸家之善。山水師李昇,鶴師薛稷,龍水師孫位,至於花竹翎毛,超出眾史。筌之可齊名者,惟江南徐熙。(《畫鑑》)

清王既:黃筌善集諸家之長,花師昌祐,鳥師刁光,龍鶴木石各有所本。而子居寶、居寀,復能紹其家法。是以名重一時,法傳千古,信不虛也。故宋初之畫法,全以黃氏父子為標準焉。(《畫傳》)

清王既:黃筌徐熙之妙於繪事,學繼前人,法傳後世,如字中之有鍾王,文中之有韓柳也。然其並傳今古,各有不同。(《畫傳》)

淸方薰:黃筌畫多院體,所作類皆章法莊重,金粉陸離。徐熙便有汀花野卉,灑落自好者。所謂黃家富貴,徐家野逸也。(《山靜居畫論》)

3、傳世作品

五代 黃筌 寫生珍禽圖 卷 絹本設色 縱41。5cm橫70cm (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軸 絹本設色 縱99cm橫53。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李成、

1、 小傳

李成,字鹹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艱難之際,流寓於四方,避地北海,遂為營邱人。父祖以儒學吏事聞於時,家世中衰,至成猶能以儒道自業,善屬文,氣調不凡,而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於詩酒之間,又寓興於畫,精妙初非求售,唯以自娛於其間耳。故所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縈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雲雪霧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如孟郊之鳴於詩,張顛之狂於草,無適而非此也。筆力因是大進。於時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營邱焉。

然雖畫家素喜譏評號為善褒貶者,無不斂衽以推之。嘗有顯人孫氏,知成善畫得名,故貽書招之。成得書,且憤且嘆曰:“自古四民不相雜處,吾本儒生,雖遊心藝事,然適意而已,奈何使人羈致,入戚里賓館,研吮丹粉,而與畫史冗人同列乎!此戴逵之所以碎琴也。”卻其使不應。孫忿之,陰以賄厚賂營邱之在仕相知者,冀其宛轉以術取之也,不逾時而果得數圖以歸。未幾,成隨郡計赴春官較藝,而孫氏卑辭厚禮復招之,既不獲已,至孫館,成乃見前之所畫,張於謁舍中,成作色振衣而去。其後王公貴戚皆馳書致幣,懇請者不絕於道,而成漫不省也。晚年好遊江湖間,終於淮陽逆旅。子覺,以經術知名,踐歷館閣。孫宥,嘗為天章閣待制,尹京,故出金帛以購成之所畫甚多,悉歸而藏之。

自成歿後,名益著,其畫益難得。故學成者皆摹仿成所畫峰巒泉石,至於刻畫圖記名字等,庶幾亂真,可以欺世。然不到處,終為識者辨之。第名之不可掩而使人慕之如是,信公議所同焉。或雲又兼善畫龍水,亦奇絕也,但所長在於山水之間,故不稱雲。

2、集評

宋郭若虛:畫山水惟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玅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跱百代,標程前古。雖有傳世可見者,如王維、李思訓、荊浩之倫,豈能方駕?近代雖有專意力學者,如翟院深、劉永、紀真之輩,難繼後塵。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幽閒者,關氏之風也。峰巒渾厚,勢狀雄強,槍筆俱勻,人屋皆質者,範氏之作也。復有王士元、王端、燕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訥之流,或有一體,或具體而微,或預造堂室,或各開戶牖,皆可稱尚。然藏畫者方之三家,繇諸子之於正經矣。(《圖畫見聞志》)

宋米芾:山水李成只見二本:一鬆石,一山水四軸。松石皆出盛文肅家,今在餘齋。山水秀潤而凡,松挺勁,枝葉鬱然有陰,荊楚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鬼神之狀,今世貴族所收大圖,猶如顏柳出藥牌,形貌似爾,無自然,皆凡俗。林木怒張,松乾枯瘦多節,小木如柴,無生意。皆俗手假名,餘欲為無李論。(《畫史》)

宋董逌:營丘李鹹熙,士流淸放者也。故於畫妙入三昧,至於無蹊轍可求,亦不知下筆處。故能無蓬塊氣,其絕人處不在得真形,山水木石,煙霞嵐霧間,其天機之動,陽開陰闔,迅發警絕,世不得知也。故曰氣生於筆,遺於像。夫為畫而至相忘畫者,是其形之適哉,非得於妙解者未有此者也。(《廣川畫跋》)

宋韓拙:世有王晉卿者,戚里之雅士也。偶一日於賜書堂,東掛李成,西掛范寬。先觀李公之跡雲:“李氏畫法,墨潤而筆精,煙嵐輕勃,如面對千里,秀氣可掬。”次觀範氏之作,又云:“如面前真山,峰巒渾壯雄逸,筆力老健。此二畫乃一文一武耶?”餘嘗思其言,真由鑑賞而通於骨髓。(《山水純全集》)

宋郭熙:畫亦有相法。李成子孫昌盛,其山腳地面皆渾厚闊大,上秀而下豐,合有後之相也。非特謂相,兼理當如此故也。(《林泉高致》)

宋劉道醇:評曰:成之命筆,惟意所到,宗師造化,自創景物,皆合其妙。耽於山水者觀成所畫,然後知咫尺之間。奪千里之趣,非神而何?故列神品。(《宋朝名畫評》)

元湯垕:營邱李成世業儒,胸次磊落有大志,寓意于山水。凡煙雲變滅,水石幽閒,平遠險易之形,風雨晦明之態莫不曲盡其妙。議者以為古今第一。(《畫鑑》)

元黃公望:李成畫坡腳須要數層,取其溼厚。米元章論李光丞有後代,兒孫昌盛,果出為官者最多,畫法亦有風水焉。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輟耕錄》)

明王世貞:大抵五代以前畫山水者少,二李輩雖極精工,微傷板細。右丞始能發景外之趣,而猶未盡。至關仝董源巨然輩,方以真趣出之,氣概雄遠,墨暈神奇,至李營丘成而絕矣。營丘有雅癖,畫存世者絕少,范寬繼之,奕奕齊勝。(《藝苑巵言》)

明董其昌: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潑墨沈成畫。夫學畫者,每念惜墨潑墨四字,還六法三品,思過半矣。(《畫禪室隨筆》)

明董其昌:營邱作山水危峰奮起,蔚然天成。喬木倚磴,下自成陰。軒暢閒雅,悠然遠晀。道路深幻,儼若深居。用墨頗濃而皴散分曉。凝坐觀之,雲煙忽生。澄江萬里,神變萬狀。予嘗見一雙幅,每對之,不知身在千巖萬壑中。(《畫禪室隨筆》)

清華翼綸:宋時盛稱李範郭,真郭未之見,見真營邱。其筆墨精神,迥出紙上,邱壑渾成,枝木極細,而無刻畫之跡。瀟灑天成,令人有觀止之嘆。(《畫說》)

3、傳世作品

讀碑窠石圖(傳) 軸 絹本墨筆 縱126。3cm橫104。9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茂林遠岫圖(傳) 卷 絹本水墨 縱45。4cm橫141。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寒林平野圖(傳) 軸

群峰霽雪圖(傳) 軸 絹本墨筆 縱77。3cm橫31。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Tags:山水絹本黃筌人物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