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吳花燕善款風波,徹查真相才能維繫慈善公信

由 人民日報 發表于 藝術2023-01-21

簡介對每個或大或小的慈善專案,讓善款使用合規合法、合乎公眾要求,還有很多程式和細節需要完善:以受助者的名字發起募捐應該告知受助者,更要尊重其意願

吳花燕事件是怎麼回事

日前,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因病離世,牽動公眾心緒。這個曾身處困境的女孩生前為大家同情,得到眾人幫助,離世後大家又紛紛表達哀思。與吳花燕相關的,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的慈善募捐也引發熱議,一連串問號不斷叩問人心。

吳花燕善款風波,徹查真相才能維繫慈善公信

按照公開資料顯示,9958平臺曾以吳花燕之名募款逾百萬元,而只轉款2萬。對此,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在迴應中表示:“吳花燕病情有反覆,尚未達到手術條件,因此餘下善款未能撥付至醫院。”而院方表示,並沒有收到這2萬元。9958平臺提出,未及時轉交善款是因為家人和當地政府幹涉,也被當地否認。

因牽涉慈善公信力,事件廣受關注。但各方表態並不一致,事件仍撲朔迷離,尚不能輕易下結論,真相有待徹查。目前,民政部已就此事發聲並約談兒慈會。這是抵達真相的第一步,也是透過具體事件重塑慈善公信力的必要環節。無論如何,吳花燕命運多舛,必須報以深深的善意,誰都不應“消費”悲情。真正能告慰逝者和那些曾慷慨捐款好心人的,就是真相。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事應該做好。對每個或大或小的慈善專案,讓善款使用合規合法、合乎公眾要求,還有很多程式和細節需要完善:以受助者的名字發起募捐應該告知受助者,更要尊重其意願;善款的募捐情況應清清楚楚,資金流向必須明明白白;剩餘善款的使用更要妥當,且符合法律規定。

慈善的生命在於公信力。如果不對善款負責,不對受助者負責,不對社會正義負責,最終損害的是慈善的公信力,消解的是全社會的善意。慈善機構需敬畏法律,更應該習慣於全過程接受公眾的監督。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讓陽光照進慈善的全流程,讓善款用在該用的地方,花在求助者身上,才能確保慈善“得道多助”。這,也是全社會的期待。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Tags:善款慈善吳花燕受助者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