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由 海峽文旅 發表于 藝術2022-12-30

簡介12月16日 14:30-21:0012月17日 10:00-21:0012月18日 10:00-16:00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廈門市人民政府漳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的2022年閩南文化非遺周系列活動之“廈漳泉非遺大市集”

桃花塢木刻年畫還有人做嗎

12月16日 14:30-21:00

12月17日 10:00-21:00

12月18日 10:00-16:00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廈門市人民政府

漳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等

共同主辦的

2022年閩南文化非遺周系列活動

“廈漳泉非遺大市集”

將在中山路開展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活動

集結

60個具有地域特點的非遺專案

同時近百個市集攤位將進行

展示、交流、售賣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飽含地方風情的小吃

滿布珠光晶瑩的瓷器

盛滿閩南傳統的技藝

都蘊含一方智慧

潛藏著城市記憶

展現廈漳泉風采

非遺印記,湧入眼簾,紛至沓來

今天讓我們一起

共賞思明區非遺專案

共品非遺魅力!

01。

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絡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送王船源於十五至十七世紀的中國閩南地區,現在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

廈港送王船民俗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儀式活動逢閏年舉行,5年舉行兩次。

該遺產專案體現了人與海洋之間的可持續聯絡,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群視為共同遺產,長期以來發揮著鞏固社群聯絡、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作用,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間對話,體現了順應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創造力。

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20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02。

廈門漆線雕技藝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漆線雕技藝是古代佛像雕塑藝術的遺脈,是受宋元時期的線雕工藝特別是瀝粉和泥線雕等工藝的啟發而產生的,形成於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漸成熟。

漆線雕在廈門沿海地區的發展依賴於民間宗教的興盛以及神佛雕塑行業的繁榮。在原料上,南方盛產樟木,是雕像的首選材料;廈門同安特有的“白土”,是粉底打磨的最佳原料;而此地又廣出桐油,盛產青磚,都是漆線雕的上好材料。這便是歷史與地理條件的使然。

2005年,被列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07年,被列入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03。

廈門珠繡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清末,廈門已成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920年,廈門的鼓浪嶼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唯一由朝廷對外開放的租界,由此,東西方文化在這裡匯聚,教會學校應運而生,學校的手工繡制課程為以後馳名海內外的廈門珠繡技藝奠定了特有的手工繡制技巧。

作為我國著名的僑鄉,歷史上有很多人背井離鄉,遠涉重洋到海外打拼的傳統,清末民初,海外華僑回鄉探親時,帶來了用玻璃珠點綴的繡花服飾,廈門民間製鞋藝人從中受到啟發,嘗試在鞋面上用玻璃珠子繡出各種花鳥圖案,從此,珠繡藝術在廈門這座海島城市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007年,被列入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07年,被列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04。

中醫正骨療法〔何天佐傳統中醫藥正骨療法(廈門)〕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中醫正骨療法〔何天佐傳統中醫藥正骨療法(廈門)〕是傳統醫藥專案。何氏骨科系蒙古族特呼爾氏創立,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它集醫學骨科學及武學為一體,獨樹一幟,療效卓著,飲譽中外。

中醫正骨療法〔何天佐傳統中醫藥正骨療法(廈門)〕為何氏骨科三大流派重要分支之一。第五代傳人何天佐全面繼承了何氏骨科醫理醫技,並致力於實踐、總結、弘揚和發展,其撰寫出版了《何氏骨科學》專著可稱為一部中醫藥文化史的標本,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013年,被列入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05。

廈門貢魷魚手工技藝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廈門貢魷魚手工技藝始於明末清初周亮公在《閩小記》記載:閩南貢魷魚,“火灸,揉以為絲,味勝墨魚遠矣”。貢魷魚是廈門地區一種名小吃,具有地方風味,在民間流傳歷史悠久。清朝末年,廈門人吳序傅潛心研究諸多民間貢魷魚技藝,在總結、傳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取百家之長,獨創體現閩南海洋文化特色的傳統手工技藝“福隆益”貢魷魚。

2008年12月福隆益貢魷魚被福建省老字號協會認定為“福建百年老鋪”、2010年獲《廈門晚報》主辦的首屆“十大最廈門伴手禮”。

2010年,被列入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06。

福船船帆製作技藝

廈門市思明區非遺專案即將亮相中山路

福船,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稱之一,製作技藝歷經幾百年歷史。“無帆不成船。”福船船帆有著鼓舞士氣的作用。

福船船帆的製作是勞動人民對大自然資源的利用並透過生產勞動凝結而成的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的成果。

福船的制帆技藝不單用於早期船業製造,同時也融入在漁民的民俗信仰中,如廈港龍珠殿“送王船”民俗中的王船製作。制帆技藝象徵著人們的拼搏精神,在海洋文化傳播、傳統技藝傳承、宗教信仰民俗、疍民情感理念、漁港歷史傳承方面滿足人的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2022年,被列入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Tags:廈門名錄文化遺產技藝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