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特徵(上)

由 七里河融媒 發表于 藝術2022-12-27

簡介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款式以滿族傳統服飾為基礎外觀簡潔大方黃色雲龍妝花紗袷龍袍 清乾隆早在黃帝和堯、舜時期就逐步形成了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上乾下坤,分別代表天與地

為什麼古代的鞋子是翹頭的

絲綢服飾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到了元代,絲綢衣料已發展有緞、絹、羅、紗、錦、絲、綾等品類,明清時期在繼承古代絲綢織造工藝的基礎上,把絲綢織造技藝推向更高水平。在清代,帝王服飾多用高檔絲綢面料製作。清代帝王服飾既沿襲了漢族服飾文化制度,又融合了滿族服飾的民族特色,是在堅守滿族帝王服飾舊制的基礎上,參照漢族帝王服飾制度後加以發展形成的。清代帝王服飾是中國曆代帝王服飾的延續和發展。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特徵(上)

香色緙絲金龍夾龍袍 清乾隆

清代帝王服飾的型別

綜觀古代帝王服飾,無論東西方,隨著封建制度的不斷完善和中央集權的加強,表現在服飾文化制度上的等級規定越來越森嚴。帝王服飾無論是在款式、色彩,還是紋樣上都與群臣百姓的服飾有著越來越明顯的區分,象徵了帝王獨一無二的專制權力。周代的皮弁(biàn)服,君臣服飾顏色沒有區分,只通過冠來區分等級;到隋唐時期,只有皇帝才能用黃色;到元代,出現了龍袍,而後發展到明清時期帝王服飾已經規範化。

服飾成為維護權力和統治的象徵,其社會象徵意義遠遠大於精神審美功能。中國服飾文化源遠流長,其獨具特色的服飾制度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帝王服飾是封建社會帝王穿著的服飾,其形制必定受制度、風俗、社會需求的制約和牽引,不可能超越當時的文化背景。清代帝王服飾在制定時,在款式上保留了滿族遺風,在紋樣上吸取了漢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紋,不同於以往漢族朝服寬衣袍袖,而又不失漢族帝王服制的文化內涵,形成了清朝獨具特色並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服飾制度。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特徵(上)

明黃色紗綴繡八團龍袍 清順治

清代帝王冠服大致可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等,其形制由冠、服、朝珠、帶、披領及靴等組成。

其中,禮服等級最高,只有在祭祀、祈雨、祈谷時才穿著,其形制為在石青面料上繡五爪金龍四團,胸背及兩肩各一團。

皇帝的朝服也屬於禮服的一種,有冬夏兩種形制,冬夏朝服在形式和花紋上相同,只是在披領、袖端、下襬等處的鑲邊有所區別,冬朝服鑲海龍裘皮邊,夏朝服鑲織金綢邊。朝服由冠、朝珠、披領、朝帶、靴等組成,其形制是頭戴朝冠,上衣下裳相連,右衽,肩部披戴披領,袖端為馬蹄袖,上衣下裳連線處有襞積([bì jī經摺疊而縫成的紋),腰繫龍紋金版絲綢朝帶,並佩戴朝珠,腳穿馬靴。

吉服是在一般慶典活動穿著,其顏色以明黃色為主,圓領、右衽、箭袖,服裝上繡有龍紋和“十二章”紋樣。行服有行褂、行袍、行裳三種形制,為皇帝出行、打獵時穿著,這類服飾相對輕便簡潔,色彩上有嚴格的規定,如皇帝的行褂規定用石青色。據史料記載,皇帝穿的雨服有六種形制,面料多用油綢、羽緞為主,色彩統一用明黃色。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

款式以滿族傳統服飾為基礎

外觀簡潔大方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特徵(上)

黃色雲龍妝花紗袷龍袍 清乾隆

早在黃帝和堯、舜時期就逐步形成了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上乾下坤,分別代表天與地。進入周代,中國的服飾制度趨於完善,制定了一整套因儀典性質、季節、穿著者身份等決定服裝形制、紋飾、質料各異的冠服制度。據《周禮·春官》記載:皇帝穿著的服飾有六冕、四弁。“凡兵事,韋弁服。視朝,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後世帝王服飾制度雖各有不同,但冕服設計的基本原則仍然遵循《周禮》。

作為少數民族統治的清代王朝,把服制視為民族統治的標誌。清代的服飾典章制度以“勿忘祖制”為戒,反映在皇帝服飾上也保留了許多滿族服飾特色。披領、四開叉箭衣、馬蹄袖等反應了騎馬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清代帝王服飾的長袖窄衣與漢族寬袍大袖和大冠形式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與漢族服飾有明顯的區別。清代帝王服飾在堅持滿族服飾的傳統款式,服裝的袖子均採用馬蹄袖,跟漢族具有飄逸感的長袍大袖相比,顯得幹練,跟以往傳統漢族帝王服飾有很大區別。

服裝裁剪方法是平面裁剪或直線裁剪,服裝款式簡練,不追求依據人體的複雜體面關係,服裝與人體不相切合,因此,服裝款式呈直線型,沒有複雜的人體體面曲線造型。整體款式偏長,對人體包裹嚴實,呈現出梯形廓形,配上具有遊牧民族特色的披領,強調了肩部的寬度,能很好地烘托出帝王的穩健、魁梧、健壯的審美感覺。

色彩繽紛豔麗

對比強烈

在封建時期,無論東西方,專制制度下的等級社會,色彩的社會功能審美大於其精神層面審美,上流社會階層以華麗的服飾色彩來凸顯其所處的階級地位。清朝帝王服飾質地一般為石青、明黃色絲綢面料為底,上面繡有特定的花紋及圖案。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特徵(上)

清康熙朝服的圖案 海水紋

根據乾隆時期制定的《大清會典》規定,明黃色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皇帝的冬夏朝服都是明黃色,明黃色是清代帝王服飾主要色彩基調。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康熙、乾隆、雍正的朝袍,在披領、裳、柿蒂、袖等服飾重要裝飾部位,繡有大量的吉祥圖案,金色龍紋周圍以五彩雲紋、蝙蝠、團壽字及石紋等寓意吉祥的紋樣穿插,每個裝飾部位的周邊“江崖海水”圍繞,寓意“四海清平”之意。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特徵(上)

清康熙朝服的圖案 龍紋

其中,雲紋和水紋以刺繡的方式用三暈色和四暈色兩種色彩調配方法,三暈色的色彩有“紅—粉紅—水粉”“藍—淺藍—月白”“煙色—香黃—明黃”“綠—淺綠—湖色”“雪青—雪灰—白色”等色組。四暈色是在三暈色得色組上加配白色,這些豔麗的色組用在一起,繽紛華麗,對比強烈而又協調。

清代帝王絲綢服飾的審美特徵(上)

清康熙朝服的圖案 蝙蝠紋

清朝帝王絲綢服飾的色彩豐富,對比強烈,大面積的明黃色上點綴著數十種不同明度、純度、色相的色彩。同時,利用色彩的面積對比,使主次關係明確。用金色將對比色隔離,讓整體色彩趨於緩和,在對比中尋求色彩的豐富變化,在變化中追求和諧,產生平衡、愉悅的視覺美感。

作者:

雷 文 廣

文章來源:

圓明園遺址公園

Tags:服飾帝王朝服色彩披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