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19世紀後半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與西方國家的繪畫和雕塑是怎樣的

由 睚眥讀歷史 發表于 藝術2021-12-14

簡介後期印象派的創作動搖了傳統的“藝術模擬自然”的觀念,而使主觀現象成為藝術創作的基本依據,對20世紀的繪畫有重大影響

女貴族莫洛佐娃是誰的代表作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

19世紀後半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和契訶夫。19世紀從30年代起就有些畫家走出畫室,居留在巴黎附近的小村莊巴比松進行藝術的創作,被人們稱作“巴比松畫派”。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年)從40年代開始創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窮人》、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白痴》、《卡拉馬左夫兄弟》等。

19世紀後半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與西方國家的繪畫和雕塑是怎樣的

他的創作具有極其複雜、矛盾的性質。他一方面震撼人心地描繪了在私有制社會中“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們的肉體和精神苦難,

強烈地批判已經滲透到生活各個領域的資產階級關係和個人主義世界觀;

一方面又鼓吹溫順和妥協,宣揚道德感化和利用宗教來淨化靈魂,洗滌人間罪惡。

他擅長於心理分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往往把人物置於緊張而帶戲劇性的環境中,描寫災難性的事變給人物造成的影響,特別是人物的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他的創作對俄國和歐洲文學有重大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

(1828-1910年)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戰爭與和平》氣勢磅礴地描寫了1805-1820年俄國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廣闊的社會生活。

作者抨擊了宮廷顯貴,肯定了接近人民的莊園貴族青年一代,表現了俄國人民在1812年衛國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交織著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自由而被社會孤立,以及宗法制莊園貴族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情節線索。

小說深刻揭示了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社會大變動的歷史特點。《復活》是托爾斯泰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小說對俄國專制制度和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全面而深刻有力的批判,同時又狂熱地進行了“不以暴力抗惡”、“道德上的自我修養”、“博愛”等說教。

列寧指出,托爾斯泰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俄國農民的思想和情緒,力量和缺陷。

契訶夫

(1860-1904年)是19世紀末俄國傑出的短篇小說家和戲劇家,一生寫了470多篇小說,十幾個劇本。

他的作品都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生活,經過深刻的挖掘和簡潔準確的處理,揭示出其中的悲劇。

在他筆下多是陰暗或灰色的生活,但作者的態度是積極的,保持著對人類的未來、人們的創造力和理性的信心。他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套中人》、《第六病房》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19世紀後半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與西方國家的繪畫和雕塑是怎樣的

這一時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家還有岡察洛夫(1812-1891年),代表作是《奧勃洛莫夫》;

劇作家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年),代表作是《大雷雨》;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代表作是美學論文《藝術對現實的美學關係》、長篇小說《怎麼辦》;詩人涅克拉索夫斯基(1821-1878年),代表作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諷刺作家謝德林(1826-1889年)等。

繪畫和雕塑

巴比松畫派的靈魂是柯羅(1796-1875年)。他提出了“面向自然”、“對景寫生”的創作原則。

他的風景畫的成就超過了前輩和同時代人。巴比松畫派中的米勒(1814-1875年)是獨樹一幟的“農民畫家”。

他出生在農民家庭,自幼養成對勞動的理解和尊重。他把藝術奉獻給“泥土上的英雄”-農民勞動者,創作了大量表現農村生活的畫。

他的重要作品有《拾穗》、《播種者》、《扶鋤者》、《晚禱》、《擠奶女》、《牧羊女》等。

這些畫描繪了勤懇操勞、粗衣陋食的農民形象。雖然米勒並不想捲入政治鬥爭,但是他的作品本身就具有社會批判性質,因而不斷引起政治上的喧譁。

第一個揭示“現實主義”旗幟的是庫爾貝(1819-1877年)。他在1855年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掛出了“寫實派展覽”的牌子,向拒絕他作品的展覽會發出挑戰。他宣稱只畫自己眼見的事實,而不去畫虛構的東西。

19世紀後半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與西方國家的繪畫和雕塑是怎樣的

1870年,俄國一些青年畫家組成“巡迴展覽畫家協會”,開展各地美術展覽活動,形成“巡迴畫派”。

這一畫派的創作,總的來說遵循了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學原則,即“藝術是現實的反映”,“藝術是生活的教科書”。

巡迴畫派中最傑出的畫家是列賓(1844-1930年)和蘇里柯夫(1848-1916年)。列賓在當時以深刻反映社會問題的“主題性”繪畫而著稱,他的《伏爾加河縴夫》生動有力地表現了縴夫的貧苦辛勞和憤懣情緒。

他的《不期而至》等作品以風俗畫的形式巧妙地讚美了民主革命知識分子。他的歷史畫《伊凡殺子》,《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素丹寫信》等,都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列賓對藝術要求嚴格、刻畫人物性格具有特色,被人稱作“透過眼睛和手勢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肖像大師”。

蘇里科夫是一位歷史畫家。

代表作品有《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女貴族莫洛佐娃》等。

在現實主義之後,在法國興起了印象畫派。1874年一批青年畫家舉辦了畫展。畫風新穎的展品引起轟動。

批評家對莫奈(1840-1926年)所作的《日出·印象》加以嘲笑,並以此賦予了這一畫派的名稱。

印象派畫家繼承寫實派的傳統,長期在大自然中寫生。經過辛勤的藝術實踐,他們擴大了視覺感受的領域,革新了繪畫技法。他們在繪畫表現上的最大創造是打破了傳統的“固有色”觀念,真實地表現大自然豐富微妙的光色變化,抒發瞬間的感受。

19世紀後半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與西方國家的繪畫和雕塑是怎樣的

光成了印象派繪畫的主角。莫奈是印象派的中心人物。他善於捕捉閃爍的陽光、流動的大氣和盪漾的小波所產生的生動的自然美。莫奈在倫敦畫了不少霧中景物,表現出來的霧是有著顏色的。

莫奈因此被稱作“倫敦霧的創造者”。印象派的傑出畫家還有德加畢沙羅、西斯萊、雷諾阿等。

印象派畫家不僅畫自然風光,而且畫現代都市生活的運動和節奏。他們的作品在光與色的籠罩下充滿著親切有味的人間風貌。

1885年前後,修拉和西涅克等幾位更年輕的畫家,把印象派表現光色的技法加以發展,形成新印象畫派(點彩派)。

他們根據光學理論的成果,嚴格運用“光譜色”把純色的色點排列起來,讓視覺來完成色彩的調和。

他們的畫好像工業美術中的鑲嵌畫,另有一種美感,但失去了印象派的那種自然生動。

後期印象派是19世紀末法國出現的一種更新穎的畫風,一般指塞尚(1839-1906年)、梵高(荷蘭人,1853-1890年)和高更(1848-1903年)三人的創作。

他們都受到印象派的影響,但不滿意於印象派對自然的客觀描繪,而強調主觀感受的再創造,在素描造型的方法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很大的革新。不過,這三人的畫風差異很大。塞尚注重物象的結構美、體和麵所包含的韻律。

他把人們通常感到的真實物象加以重新安排,創造出一種情緒和意境。他的靜物畫非常成功。

梵高以躍動的線條凸起的色塊表達他的主觀感受和強烈情緒。他的後期作品色調異常明亮,太陽光竟成為他的崇拜物件。

他後來定居在南太平洋的塔希蒂島的土人中間。他用線條和濃郁悽豔的色塊組成的畫幅,具有裝飾效果和東方色彩。

19世紀後半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與西方國家的繪畫和雕塑是怎樣的

後期印象派的創作動搖了傳統的“藝術模擬自然”的觀念,而使主觀現象成為藝術創作的基本依據,對20世紀的繪畫有重大影響。

羅丹(1840-1917年)是19世紀後期法國傑出的雕塑家。他的創作當時在西歐和美國有很大影響。

他反對學院派的固步自封,而在雕塑藝術上進行大膽創新,力圖在作品中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人物形象。

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既有現實主義的深度,又有浪漫的詩意。

他的主要作品有《青銅時代》、《加萊義民》、《巴爾扎克》等。他用20多年的時間創作包括186個人物的《地獄之門》,但至死沒有最後完成。其中完成的部分作品,如《思想者》、《吻》等也很著名。

在契科夫筆下多是陰暗或灰色的生活,但作者的態度是積極的,保持著對人類的未來、人們的創造力和理性的信心。

蘇里科夫

的作品往往通過歷史事件表現人民群眾在歷史程序中所承擔的犧牲和痛苦,以及他們堅強不屈的本性。

高更厭惡資本主義的文明社會,而嚮往東方風味和“原始之美”。

塞尚被人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Tags:印象派畫派畫家作品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