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由 最愛原創藝術 發表于 藝術2021-12-13

簡介在滑樹林的工作室裡,收藏著一些前輩們做的作品,只等有一天絹人博物館建立起來,他就會全部無償捐獻

北京市絹花廠怎麼樣

鉛絲做骨、棉花為肌、絹紗化皮,千嬌柔媚的姿態,凝結著東方女性特有的美感。

只有靠近它們仔細地觀看,靜心地體會,才能感受到手工營造的獨特魅力。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在北京的人大附中,有著一堂特殊的絹藝選修課,講師名為

滑樹林

,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和絹人打交道已經整整30年了。

學生們特地邀請他來學校,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絹藝的知識。

對於陌生的絹藝技術,同學們感到十分的好奇,特別是在看到精緻生動的絹人後,大家都被其美好所吸引。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據文獻記載,北京絹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在解放前已經失傳,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在老一代工藝師的努力下復原。

但在之後的幾十年間,絹人技藝始終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如果沒有滑樹林30年的堅持,這些美麗的絹人,也許已經成了展室裡的文化遺產。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一個北方漢子,每天都和精緻的小人兒朝夕相處,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吃驚,而滑樹林走上絹藝之路,卻僅僅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一段無心的對話。

滑樹林在插隊回城後,便在北京絹花廠當了一名搬運工,踏實肯幹的他得到了上級的肯定,並調到了北京絹制工藝品廠當廠長。

面對當時不理想的效益,滑樹林為了激發工人們創作的熱情,專門舉辦了一次絹人設計大賽,併為獲獎作品設立了一次小型展覽,還特地邀請當時的絹人大師來參觀。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在參觀結束後,大師們的閒聊讓滑樹林放在了心上:“你看咱絹人博物館的事,弄不好得落到這個小廠長的身上。”

在改革開放初期,建一個絹人博物館,這種缺乏市場價值的公益事業,無法得到重視和支援。

老師傅們的心願,讓滑樹林對絹藝傳承有了一種使命感,而第一次製作絹人的經歷,也讓他真正喜愛上了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滑樹林拜師學藝的絹人大師,便是復原絹人藝術的葛靜安,面對突然冒出的小廠長,在他認真堅定的學習中,葛靜安看到了絹人傳承的希望,並決定將自己一生的技藝傾囊相授,不過,師徒二人都不曾想到,在這條路上,滑樹林會走的如此艱辛。

拜師學藝不久後,作為廠長的滑樹林接到上級通知,他將被調到北京工藝美術總公司,擔任正處級幹部,明明是一個大好的訊息卻令滑樹林十分糾結。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在光明的前程和前輩們的夢想中,滑樹林毅然選擇了後者,在眾人不理解的反對聲中,滑樹林辭去了公職,創辦了北京第一家民營絹人廠。

在那個年代,下海創業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借來的啟動基金很快就用完了,為了給工人們發工資,滑樹林不得不四處奔走,想盡辦法獲取訂單。

在滑樹林最困難的日子裡,師父葛靜安給了他最大的支援。老人一次次來到滑樹林的“小作坊”給滑樹林出主意,為工人們作指導。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別看絹人個頭不大,但製作工藝特別複雜,要經過雕劃、制頭、服裝彩繪等十幾道工序。其中最複雜的就是做頭,其次是做手。

給絹人做頭可是需要一手的絕活,工藝師先用石膏做成人頭部的模子,再往上面糊上不同材質的紗絹。

第一層是針織的,第二層是純棉布,最後糊蠶絲織物。

糊好後需要用工具細細擀壓,眼睛、眼眶、鼻樑等都要立體成型。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都說畫人容易畫手難,要做出一雙靈動的纖纖玉手更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絹人制作的核心技術。

最開始做手的時候是使用鐵絲,剪成5節做出手的形狀,慢慢的一點點纏上棉花,最後做手套。

按照絹人的身材比例,大一點的手有6公分長,最小的才兩公分,要在這樣小的方寸間塑形,還不能露出縫合的針腳其中的一些絕技,是至今都不能對外公開的秘密。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絹人的服飾也不那麼簡單,用的是一種叫做“賽繡”的傳統工藝,工藝師不用一針一線,就在布上畫出逼真靈動的花樣圖案,行話叫做“擠金”。

做好了衣服,再搭配上合適的道具,一個栩栩如生的絹人作品就完成了。

一個普通的絹人做完需要小半月的時間,一個複雜的絹人有時候甚至要花好幾年工夫。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2002年,滑樹林推出來一個名為《楊貴妃》的絹人,飄逸的造型,靈動的表情,讓這件作品一舉獲得了,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的金獎,滑樹林也因此在圈內聲名鵲起。

《楊貴妃》最獨特之處便是它的眼睛過去的絹人眼睛是畫上去的,而此次楊貴妃的眼睛與睫毛則是鑲嵌上去的,這樣一來絹人的表情、神態更加靈動逼真。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滑樹林的代表作中,還有著一些前無古人的絹人,它們看起來更加真實,甚至能與觀賞者四目相對。

一般情況來說,傳統絹人的高度只有46公分,在展覽過程中,人們想要領略絹人的魅力,只能彎下腰去看。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為了讓人們能更好的欣賞,滑樹林準備將絹人的尺寸加到80公分,使之眼瞳能與人們的視線平行。

顛覆傳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絹人是一種軟變形的絹塑工藝,當尺寸變大後,無論是絹人臉部的處理,還是衣料的塑性,難度都會增加不少。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滑樹林與他的同伴用了三年的時間,做了無數的實驗,終於解決了製作過程中遇到的所有難題。

2004年,大型絹人作品《大唐風韻》終於呈現於世。這是北京絹人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次突破。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當滑樹林創作的絹人在業內得到認可時,老師葛靜安卻重病逝世,為了實現老師臨終時訴說的願望,滑樹林又努力了整整12年,終於在2012年與另一位絹人大師合作,出版了中國第一本絹人工藝的圖書。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是滑樹林的軸勁兒卻一如既往,在他心裡始終對當年的一件往事耿耿於懷。

在滑樹林的工作室裡,收藏著一些前輩們做的作品,只等有一天絹人博物館建立起來,他就會全部無償捐獻。

三十年前老人們的那番無心的對話,滑樹林從來沒有忘記,但是通往夢想的路卻那麼漫長,過去30年了但還是沒能看到希望。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隨著中國市場化程序的加速,傳統工藝美術行業無不受到嚴重的衝擊,在淘寶網上,一個北京絹人的價格大多在100元左右,手工產品無力和工業化生產對抗,越來越小的絹藝市場,越來越少的絹藝師,絹塑藝術的生命危在旦夕。

滑樹林雖然對現狀心知肚明,但仍然埋頭自己的絹人之路。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滑樹林看到了唐代畫家張萱的名畫《搗練圖》,又有了新的創作衝動:用絲綢的方法去反映當年,宮廷仕女製作絲綢的工藝。

各種不同的人物姿勢造型,一改過去慣用的站立式,在絹人的造型藝術上會有新的突破。

為了呈現《搗練圖》,滑樹林與6個技師,花了兩年零3月的時間才得以成功。

如今,這組作品,陳列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中,這些創新作品讓古老的絹人藝術,展現出全新的面貌,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近些年,隨著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加大,滑樹林的作品也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北京絹人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和珍惜。

被滑樹林惦記了30年的心願,也得以初步實現。

在中國第一家社群博物館中,專門開闢了一個絹人展覽室,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是滑樹林無償捐獻的。

雖然和專門的博物館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滑樹林覺得這已經向夢想靠近了一步。

棄官下海,堅守30年,只為挽救這瀕臨失傳的絹人技藝

30年裡,滑樹林的絹藝之路雖然舉步維艱,但他始終信心滿滿,因為有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他鐘愛的絹藝了。

他堅信,夢寐以求的絹人博物館,總有一天會建立起來的。

——END——

【去賣藝】,扶助原創手藝,以藝會友。幫你把好手藝賣出去!

Tags:樹林絹藝30作品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