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馮永生:“自古華山一條道”渾然天成,一山獨秀

由 洗澡 發表于 藝術2021-12-13

簡介二十年前,我被迫放棄過擦耳崖攀登天梯便是遺憾,今天斗膽徒步下山,天梯就在腳下,迴旋之處僅一線之地,雖高僅丈餘,卻垂直如壁,儘管新鑿的石階寬可容足,在我眼前仍頭暈目眩,無疑,恐高症再一次發作,我猶豫不決,若返回去,路程一樣遠,還是上山路,冒險

陽太陽書法如何

馮永生:“自古華山一條道”渾然天成,一山獨秀

馮永生,男,漢族。1962年3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磴口縣,北京地質大學語言文學自修函授畢業。現在磴口縣民政局工作。

華山,位於陝西省境內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之濱,是秦嶺東部一個主要支脈上的高峰。“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一石也”。“自古華山一條道”渾然天成,一山獨秀。它高俊挺拔、勢拔五嶽的雄姿陽剛偉岸,淋漓盡致的展現其峰峰如利劍、嶺嶺似蒼龍的風采。

與華山初次相見,是二十年前第一次上華山。到華陰縣已是華燈初上,出發登山則在晚上零點。入口處人如潮湧,繁星閃爍讓那彎冷月失去了光彩;很快,同伴都因爭先恐後的攀登失散在隱隱約約、蜿蜒曲折的山澗。攀登是對體質的歷練,人流不停地向前湧動,在個別路段階梯上總是擠滿了潮水般向上攀爬的遊客,體質柔弱的人早已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就是這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月朦朧景朦朧中也不甘寂寞:結伴者竊竊私語,獨行者偶爾一聲長嘯,打破夜的靜謐,喧鬧了萬籟俱靜的群山。記憶猶新的是有一位83歲的老大爺,領著一個5歲半的孫子,童叟二人也在擁擠的人群奮中力攀登,一路上爺一句孫一句相互鼓勵,教人敬佩爺孫倆堅持不懈的毅力。星光、溫婉如水,依稀可見玉泉院、迴心石、千尺幢的鐫刻在奇石嶙峋的石壁上蒼勁、超逸,讓遊人駐足凝望、若有所思。

當時華山只有北峰一條索道,晚上是沒有坐索道上山的。為看日出,遊客們腳踩頭、頭頂腳爭先恐後擁擠在幾乎直立、狹窄的只能容兩人並排的階梯奮力攀爬。三、四個小時的攀登,那彎月也似乎在和遊人捉迷藏,東南西不停變換方位,彷彿在為山路上川流不息的人們當嚮導,雄關漫道階梯陡,小心攀登呦。

登上北峰,東方天際邊微微發白,春寒料峭,山風中畏冷的人們租上棉大衣各自尋找最佳觀日出的位置。不經意間,祖孫三代在擦耳崖的山門前共同為勝利登頂後團聚北峰而歡呼雀躍,盡享天倫之樂。

隱約可辨的山道上,擦耳崖橫亙在眼前,只容一人彎腰擦耳透過的擦耳崖,一面是雄渾向裡傾斜的山體,一面是沒有防護鐵鏈的萬丈深淵,本來就脊樑般的山道這一段路更是形如刀背,其路面只容得一隻腳,行人透過時,必須肚腹緊貼崖壁,雙手緊摳石窩,摩面擦耳,像貼在崖壁上的猴類一般橫移而過,以致於崖壁上的青苔把耳朵都染綠了。再艱險也難不倒勇敢的登山人,迷濛夜色裡,大多數遊人稍事休息後匆匆一瞥北峰的建築群便攀援擦耳崖直奔東峰而去,那裡才是觀日出的最佳位置。

我心存忐忑、雙腿打顫,鼓足勇氣試了幾次都沒能過去。我失敗了,只好轉悠著等同伴從東、南、西峰返回北峰後結伴下山。

漸漸天已破曉。北峰四面絕壁、雲海飄逸,猶若雲臺映入眼簾。最讓遊人大飽眼福的是白雲峰一石裸露展眼舒眉露出崢嶸,它上冠祥雲、頂天立地,巍然獨秀的景觀令人眼前豁然開朗,它的豐碩與秀美、峻峭與巍峨讓人難以言表、措辭匱乏。據說,白雲峰一年四季多祥雲籠罩,其峻峭秀美的身姿神秘傲然,與眾不同。

天公不作美。到了太陽昇起的時候,東方的天際邊卻只有一麼吝嗇的紅暈,我拼命想象躲在雲霧後面那一輪萬眾祈盼的紅日如約升起時璀璨的光輝,無疑今天是無緣相見了。失望但不失雅興的我徜徉在北峰的建築群裡,真武殿、玉女窗,電影《智取華山》的場景歷歷在目,站在《智取華山》紀念亭前,原來漣漪的心卻平靜如水,置身現場,還原歷史,我如願以償了。

回來的同伴精疲力竭,議論著下山的路如何溝壑縱橫、崎嶇漫長,前面的天梯如何直立險峻,無法逾越。恐高的我選擇了乘坐纜車下山。

午夜上山月色朦朧,遊人只管簇擁著攀爬,看不到溝壑絕壁也沒有恐高懼怕的感覺,周圍景色更無法瀏覽,白天下山搭乘纜車雖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卻不能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利弊不能雙全,無形中又平添了幾分遺憾。

2014年深秋的一個凌晨,我一路驅車再一次來到華山故地重遊;久別的華山還是那樣雄健傲然、風姿綽約,高秀雲表的身軀籠罩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倒宛若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身披神秘的面紗,體態豐滿、笑容可掬、落落大方吸引著我的眼球。

明知體力不支,我選擇乘坐纜車“智取”西峰。

驚歎高科技造就了人間奇蹟。新開闢的太華索道巧奪天工,是當今世界上第一條採取崖壁開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設中間站的單線迴圈脫掛式索道,全程數字化控制系統達世界一流水平,是法國目前最尖端的客運索道技術。坐在潔淨透明、全封閉的吊廂內,原先恐高的我自然而然克服了恐懼,沒有不適的感覺。吊廂攀升,瞬時穿行在濃霧間。我在空中漫步,似乎撩開了輕浮在山澗的一層紗幔,人在雲中雲在山中、山在霧中景在眼中,騰雲駕霧飄飄欲仙悠哉悠哉不亦樂乎;仰望西峰刀削斧劈雲霧籠罩直插雲霄的體態,是那樣的神奇莫測。遠去的吊廂漸漸變小,消失在雲霧中,儘管如此我還是留下了許多朦朧的照片,山澗、雲海、紗幔般的輕霧————。吊廂突然間如橫空出世,上升到碧空如洗的天空,映入我眼簾的是掙脫了雲霧後頂天立地、鋼筋鐵骨般的山體,柔和的陽光洋洋灑灑地撒在其嶺崖相間,奇石聳立又相依相伴壯碩的脛骨上,“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景色令我目不暇接、心曠神怡;環顧四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頭上海闊天空,潔淨清新,腳下則雲海多情、山歡水笑,如詩如畫;幽深小徑上落葉似毯,鋪彩疊錦;如火如荼的楓葉喲滿臉秋韻噴薄燦爛讓漫山遍野萬山紅遍;那淡紅、粉紅、深紅——-,顯而易見是那豐碩的紅毫不相讓替代了綠肥黃廋惹人愛戀。我恍然大悟,金秋時節,是秋韻捧著沉甸甸的果實衣錦還鄉,大自然也適時掀翻了調色盤,充滿愛意的重重塗抹濃濃的秋意,,醉美了山川也醉美了登山的人。

登上西峰,遊人如織。由於索道相對安全,便捷,使瀏覽的遊人攀爬輕鬆了許多,亦能從不同角度盡情欣賞華山陽剛的美、陰柔的美、剛柔相濟的美。

西峰為華山主峰之一。海拔2082,6米,峰巔臥有完整巨大片石,狀如蓮瓣,又名“蓮花峰”、“芙蓉峰”。是華山地形地貌的典型代表,它三面凌空、絕壁千丈、似刀削斧劈,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態,集險、俊、奇於一處。峰上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捨身崖”、“斧劈石”、“楊公塔”等諸多景觀,相傳“劈山救母”的神話就發生在這裡。“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西峰真遺憾。西峰的美是大自然

的亙古絕唱,在秋的累累果實掛滿枝頭時節,咀嚼唐代劉得仁在《殿試蓮花峰詩》裡讚歎“太華萬餘重,岧嶢只此峰。當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翠拔千尋直,青危一朵穠————”的描述,此情此景一覽無餘映入腦海,秋意、秋韻就彙集成一幅濃淡相間的寫意畫,用“浮現眼前”和“映入眼簾”等詞句描繪就相當蒼白和乏味了。

向南峰進發,走在長空棧道上,崖壁上“洞天福地”、“全真崖”筆畫勢如虯龍,古樸剛勁,由於道造絕壁,三面深壑無底,遊人旅此多頭暈目眩,心驚膽戰、魂飛魄散,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

來到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9米的南峰。峰的南側斷層深壑、絕壁千丈,東倚松檜峰,西傍落雁峰。天公作美,登臨絕頂,頓感青天在握,攬星摘月輕而易舉。極目環視,群山沸騰,滄桑蒼茫。黃河渭水金箔玉帶纏纏綿綿眉目傳情,八百里秦川如絲如黛般秀美。宰相寇準“只有在天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詩句妙筆生花、恰到好處地描繪出一幅風光無限、賞心悅目的山水畫卷,可謂膾炙人口、美妙絕倫。

南峰頂有南天門、仰天池、迎客松、金天宮等景點,時間關係,有同伴在西峰等候,無暇逐一瀏覽,原路返回西峰。

返程多是下山路,從西峰到北峰山脊蜿蜒酷似蒼龍,沿途古松蒼黛,壑靜谷幽,泉石無處不秀,峰路無處不奇;多處人文景觀博大精深寓意無窮耐人尋味,遊人峰迴路轉來來往往上下求索,有潺潺流水盪滌勞累,倒也輕鬆自在。

來到金鎖關,關隘上下山道邊所有鐵鏈上的同心鎖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大的小的,鎖套鏈、鏈套鎖,鎖套鎖,密密麻麻,掛滿祈盼和希望、掛滿同心與同德,掛滿撕心裂肺、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情愫,纏滿鎖鏈的紅絲帶奼紫嫣紅,飄飄灑灑,彷彿推波助瀾,為善良的人們祈禱祝福成全美意;遊人手握鎖鏈,腳攀巖壁,變換角度攝影、照相,留下在這雄關漫道流連忘返終生難忘的回憶。

“嶺上望嶺下,天嬌蜿蜒飛。背無一仞闊,旁有萬丈垂。循背匍匐行,視敢縱橫施。驚魂及墜魄,往往隨風吹”。走在道形嶺脊,如在刃上,兩側絕壑千尺,幽深不見底的蒼龍嶺上,體驗明王履這首《蒼龍嶺》是難能可貴的享受。遊人伏在嶺上,兩側峰嶺惟餘莽莽,雲海輕柔,撫慰我忘卻恐懼,拋棄煩惱,忘情地分享蒼龍嶺神奇勝景的恩賜,飄飄然樂不思蜀。在蒼龍嶺南盡頭的逸神崖,有《韓愈投書留佳話》的傳說:韓愈遊華山攬勝至蒼龍嶺見路如在刃上,兩邊絕壑千尺,不由得兩腿發軟,寸步難移,坐在嶺上大哭給家裡寫信訣別並投書求救。華陰縣令聞訊派人把韓愈抬下山。無獨有偶,山西武鄉趙文備百歲遊華山聞此故事放聲大笑,並在崖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有個叫李柏的人登山至此,觀蒼龍嶺奇險,感慨萬千,知趙老笑韓趣事,留打油詩“華山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二笑傳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歷代文人認為韓愈之哭絕不是因為害怕路險而憐惜生命,實在是蒼龍嶺的奇險壯美鬼斧神工令人驚歎,以他的才華也不能用筆墨表達出來,只好大哭一場來抒發自愧才疏的心情。今天的人們聞此典故,感知其恭謙的品格,詮釋其思想境界,有何教義?作何感想呢?

過了御道即是日月崖,巨石矗立,形如斬塊,因四周無依,大有一觸即潰之勢,崖壁凸顯兩個圓形石紋,酷似日月,故此得名。我由崖西側石隙登上崖頂,如站在乘風破浪巨龍的桅杆頂上,只見東西南三峰猶出天外,蒼龍嶺翻雲覆雨。放眼眺望,溝壑間風聲呼嘯、波濤洶湧,萬籟齊鳴,頓生超凡脫俗之感。

二十年前,我被迫放棄過擦耳崖攀登天梯便是遺憾,今天斗膽徒步下山,天梯就在腳下,迴旋之處僅一線之地,雖高僅丈餘,卻垂直如壁,儘管新鑿的石階寬可容足,在我眼前仍頭暈目眩,無疑,恐高症再一次發作,我猶豫不決,若返回去,路程一樣遠,還是上山路,冒險下天梯,東臨深淵、西傍危崖,無助的我無可奈何地戰戰兢兢用雙手抓住防護鐵鏈,祈禱千萬不要在下的途中雙手發軟墮落山下,磨磨蹭蹭渾身冒汗好不容易才挪兌下來,心有餘悸回頭凝望,發現梯南又新闢輔道,遊人可安全上下,失笑自己慌不擇路,本來懼怕,又偏沒走輔道,事與願違,上天的安排,好在有驚無險,平安無事。

遠遠瞭見擦耳崖三個字, 再一次望而卻步,鼓足勇氣硬著頭皮走在近前發現新修了防護鐵鏈,開鑿了能容一人透過的石階,不用擦耳可以擦肩而過。

來到北峰,暗自思量心想事成,總算越過了以前不曾逾越障礙,慶幸之餘,想起一個經典故事。忘了在哪個國家一個偏遠荒涼的飛機場,一位機械師在維修飛機,突然從草叢裡竄出一隻飢餓的野豹徑直撲向機械師,驚恐的機械師手足無措,頓時腦海一片空白,等他清醒過來時,發現自己站在機翼上,地面上的豹子無可奈何虎視眈眈的盯著他,稍許失望的離開了。過後機械師百思不得其解,我是怎麼“飛”上機翼的?按人體力學,人是不可能在沒有藉助輔助工具的情況下攀爬上機翼的。這個例項說明無助絕望的人在突發情況下能毅然爆發出驚人的潛能。二十年後我能下天梯和過擦耳崖到達北峰不屬巧合,是持之以恆的毅力戰勝了恐懼,挑戰了自我。

從北峰徒步下山時我信心十足,我要零距離親吻自然氣息,領略自然風光。這一歷久彌深的意念源自二十年前晚上爬上山,白天坐纜車下山,什麼也沒看上,從華山回來後追悔莫及。爬到一半的路程,方知今天這一步棋走得也不咋地,下山雖然省力,無奈沉重的身體全部受力雙腿,陡峭的石階蜿蜒漫長消失在濃霧瀰漫的山澗,能見度只有十幾米,身旁一塊塊千仞巨石直插雲霄,幾乎就要傾斜壓倒過來,此情此境著實令人膽戰心驚,疲憊不堪的我在雙腿疼痛難忍中確實有點懊悔,沒考慮到雲霧侵擾,既然看不到沿途風景何不坐纜車下山?來到迴心石,絕壁千仞,勢如刀削,地縫一線,俯瞰千尺幢,形如裂隙,兩壁直立,寒索倒掛,三分敬畏襲上心頭,有誰要體驗“上山容易下山難”的感覺,應該非此處莫屬。上山可以勇往直前,一心一意向上爬,下山則不然,深一腳淺一腳左顧右盼直怕滾落山下。踉踉蹌蹌幾個小時後蹣跚下到山角,雖然有些狼狽,還算體面。回來後小腿疼痛腫脹難忍,後向上蔓延到大腿,十天左右才輕鬆下來。

如果二十年前我白天向上徒步攀登千尺幢,在這裡肯定上則畏險,退又不捨。回味當時徘徊猶豫難以取捨的迥態,試想今天能否不瞻前顧後,毫不猶豫向上攀登呢?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沒有偶然性。我堅信毅然決然的意念會戰勝畏縮與膽怯,“開弓沒有回頭箭”,在這裡就沒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說,無論有多少艱難險阻,都要戰勝它。

華山的美是大自然億萬年造物的絕版,它集泰山的雄渾,峨眉山的秀美、廬山的神秘、桂林的陰柔於一身,盡顯其風雲雨霧變幻莫測,日月明暗引人入勝的動態特徵。華山的另一特徵是瀰漫在山澗濃厚的道家文化和底蘊深厚的神話仙蹤,道教推崇天人合一、羽化成仙,一路走來,如玉泉院、全真觀、純陽宮等道教宮、院、觀歷史悠久,每一處都至少有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那美麗的神話傳說亦真亦幻、如入仙境,讓人肅然起敬。華山是一座書城,上上下下山道上和觀景點的醒目處,著名文人留下了大量以記遊、贊景、抒懷等內涵豐富的字句刻於碑、摩於崖,其書法有楷行草隸篆等多種字型,或瀟灑、競秀爭豔,或渾然、遒勁凝練,使華山成為“露天書法展覽館”。華山還有一個明顯特徵是“一石成一山”,在攀爬伊始就只看見一石千仞直插雲霄,登頂後還是深不見底隱於雲霧的大石頭,因角度不同各顯柔順剛毅襟懷坦蕩。

華山的美氣象萬千、潺潺流水縈繞山澗,就是在雲霧繚繞的深山坳也處處仙風道骨,彰顯萬種風情,絕無陰霾。華山的美更是一種擔當,它集天地之靈氣、現華夏之風骨,是我們民族精神最原始的體現,是我們民族性格最質樸的寫照。

華山是雋永、秀美的,即使走馬觀花也盪滌我心靈上的塵埃,獲得清心寡慾、崇尚自然的身心感受,讓我汲取刻骨銘心的人生感悟。

奇險華山美!

它留給世人永難忘懷的獨特印象。

編輯:詩羊羊

Tags:華山北峰蒼龍西峰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