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藝術2021-12-12

簡介為什麼有的父母不愛誇孩子

王人平是誰

近日,

主持人孟非發了一條微博: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一檔節目中

男嘉賓表示他的爸爸從來沒有誇過他

自己很希望得到來自父親的肯定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黃聖依 也發文: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很多傳統的父母都認為謙虛是美德,批評是鞭策,怕孩子因為表揚多了會有驕傲自滿的情緒。所以比起表揚孩子更多的是鞭策,認為這樣才能使孩子進步。其實不管是表揚也好,鞭策也罷,都應該“因材施教”,我們是否要吝嗇對於孩子的誇獎取決於孩子自身的性格特徵,作為家長首先要充分認識孩子的特點,再進行適度適時的肯定、誇讚或批評,這樣既不會讓孩子高調自滿也會讓孩子收穫被表揚的幸福感,在愛裡健康的成長。”

網友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京城律少

有種觀點:誇獎是最好的教育。但其實不同階段,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契合孩子的心智發展階段。這段話對中國的父母應該有用: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王人平

不愛誇孩子,一方面是父母受自身認知和視野的侷限,真的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甚至會把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視為缺點和短處。因為經常與父母交流,我發現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孩子怎麼做都是錯的。例如,孩子聽話說孩子沒主見,孩子頂嘴又認為孩子沒規矩;孩子活潑好動擔心是多動症,孩子文靜內向又怕是自閉症;孩子爭第一說他太好勝,孩子不在意名次說他不求上進;孩子交朋友怕學壞,孩子沒朋友怕孤僻;孩子助人怕吃虧,孩子不助人說他自私……在糾結、焦慮的父母眼中,孩子是沒有優點和長處值得誇的。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總擔心孩子一誇就驕傲、就變壞。這種擔心的本質上是父母對人性、對世界、對自己極端不信任的投射。他們認為人是充滿奴性的,只有被奴役、被鞭策、被打壓才能進步,不相信人是有尊嚴、有覺悟、有內在自我成長動力和能力的。這就類似於很多父母熱衷於給孩子挫折教育,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樣。其實對於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能在挫折、失敗和父母的羞辱、打壓中堅韌不拔、矢志不渝的只是少數,並且多是因為他們體驗過成功和愛,內心駐紮著光明、美好和希望,相信還有機會。對於聖人,失敗可能會成為財富,但對於普通人,失敗、羞辱、打壓就是災難,不停的挫折和失敗只會讓人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失去自信和勇氣。

人都是在關係中認識和理解自我的。特別是孩子,受制於自身的認知侷限,缺乏自我評價的能力,會以父母的評價來定義自己。這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就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進而構成一種無形的枷鎖和詛咒,慢慢成為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最終我們越是痛恨的那個“標籤”,越是擔心的那個問題,越是容易在孩子身上變現。我們常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其實反過來也成立,父母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往往會透過父母這面鏡子去認識自己、定義自己的。當我們評價孩子膽小,自私,霸道,孤僻時,孩子從我們這面鏡子看到的是一個怯懦、貪婪、任性、無助的自己。當我們尊重孩子的尊嚴,相信人性的光輝和孩子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和能力,而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鼓勵和肯定時,我們也將看到一個更陽光、自信和篤定的孩子。

@斌叔兒童程式設計

其實不能講中國,至少我見過很多比較有學識的家庭,都是很愛誇孩子的。愛不愛誇孩子和父母的學識有關,換句話說:

是相信激勵還是相信聽話。

有的父母沒有從被激勵中獲得好處,不知道人在激勵狀態下能自驅,能發揮更大的力量。那個ta們就會覺得還不如聽話好,因為ta們自己就是在聽話中長大的。

那讓一個人聽話怎麼才能做到呢?最簡單就是降低對方的自尊,讓對方覺得自己“沒什麼用”,所以必須要聽“有用的人”,那就是發表批評的家長。

本質上講對孩子的大量批評都是為了降低孩子自尊,讓孩子乖乖聽話,“臣服於家長”。但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很難有主動性的。ta們擁有的一生會黯淡很多,和那些自信的,敢於自驅的孩子相比。

有些有學識的家庭,父母本身就是因為“自我激勵”才走到現在的位置,自然ta們很清楚必須對孩子誇獎,建立孩子的自信,未來ta們才有可能擁有自驅力。

在此勸各位家長一句,多看看孩子優點,不僅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更有助於提升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才是學習好壞的核心,也是青春期遇到事情會不會走極端的根本原因。

@沐羽堂MORAINDO

主要還是受傳統的觀念吧,中國的父母在表達愛上也都比較含蓄。但是,因材施教才是正確的。

我們都應該看下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怎樣的,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表揚和批評都要有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在愛裡成長,在愛的氛圍里長大的孩子也會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活潑,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會成為一個有愛且善良的人。過分的呵斥指責只會讓孩子更加的自卑,性格也會有所偏激。

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況且還只是一個孩子呢,你覺得呢?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愛誇孩子?

一是含蓄不善表達;

二是害怕孩子因此驕傲自滿;

三是父母的父母就是那麼教育他們的。

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個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對他的評價。為人父母,要不斷向孩子傳遞注重過程和成長的資訊。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謙虛,內斂才是正理。有網友說,自己都三十好幾的人了,家裡長輩還是經常把“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句話掛在嘴邊,告訴我千萬不要沾沾自喜,不管有什麼成就都要繼續努力。

對孩子的教育,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其實,不僅僅是小朋友,大人們也是需要表揚和鼓勵的。

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博士詹姆斯·多柏林,曾經提出過“補強法則”。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行為得到滿意的結果回饋時,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

當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和誇讚,變得自信起來,無論做什麼都會展現出這種自信和積極的態度,這種令人滿意的結果也會隨之重複。

但在現實中是很多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父母的認可。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得不到父母認可,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個高讚的回答是:這輩子都無法自信的活著。

在一次綜藝節目上,郭麒麟面對張國立那個“你父親是如何評價你”的問題,說:“這22年,沒聽過一兩次,所以覺得我爸對我不是那麼的認可,我努力吧,努力有一天得到他的認可。”

郭麒麟不知道,郭德綱對他是肯定的、滿意的,只是選擇了“打壓式教育”,理由是:“天下爹孃沒有不疼孩子的,你把她罵夠了,他出去以後沒有人再罵他了,你說你罵他好,還是讓外人罵他好”。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這句話有些道理,但是即使明白這些道理,也還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吧。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打壓式教育好嗎?

你看誰家孩子考100分,你只有85分。

你看人家孩子鋼琴八級都過了,你還連曲子都彈不利索。

父母總覺得孩子永遠有不足,而不輕易認同孩子的優點。總是把孩子說的一文不值,做好了也不會誇獎,生怕說你幾句好,你就飄起來。

還有的父母不僅從來不誇,生怕孩子驕傲,還擅長批評和潑冷水式的打壓教育。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在《少年說》中,這位叫袁景頤的同學站在天台對著媽媽哭訴:“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不適合激將法,總是被媽媽言語打擊,覺得非常難過痛苦!”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這位母親的回答:“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

有一個綜藝節目,宋丹丹和兒子巴圖作為嘉賓參加。本來應該段快樂的相聚時光,但節目的1個多小時裡,宋丹丹用了3分之1的時間當著大家的面來吐槽兒子巴圖。

對著大家說“我生了一個廢物,打算去民政局換個兒子”;所有人都在誇巴圖自告奮勇去搭雞窩,宋丹丹只有一句“我兒子不可能做的好”。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影帝姜武曾經在一個訪談節目中提到自己的母親,“終其一生也沒能得到母親的一句誇獎,這是他覺得人生中最遺憾和難過的事。”

知名主持人發微博上熱搜,“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誇孩子?”

可「打壓式教育」終究不是教育,而是打壓。這種心好嘴壞,把孩子變成了一個敏感又不自信的人。

《無缺的成長》中有這樣一句話:接納一個實在的存在,便是愛。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怎樣去愛別人,在未來也會把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相信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相比起傳遞負能力,教孩子做人,幫孩子成長,再給孩子足夠多的愛,讓孩子知道這世上永遠有人保護他、信任他更為重要。

孩子需要認可和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而最初將那顆自信的種子種進孩子心裡的最佳人選,就是父母。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鼓勵,就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在面對困難時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的動力。

【來源:半島晨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孩子父母自信教育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