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由 靈寶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1-12-11

簡介透過對智群先生幾件作品的粗淺分析,體會到他的大寫意花鳥在堅持海派優良傳統基礎上,克服商業化對海派的不良影響,在筆墨、色彩、圖式上借古開今,給海派繪畫帶來新的視覺特徵

水墨寫意畫加什麼調和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早春》138×68cm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

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文 | 韓忠言

自趙之謙開創海派繪畫,經任伯年至吳昌碩達到高峰。吳昌碩以石鼓文筆法入畫,金石氣濃,沉雄壯偉,蒼渾老辣,墨色多變,色彩明豔。其及門子弟眾多,仿效者不計其數,成為海上花鳥畫派的主流。由於吳昌碩書法功底深厚,幾成難以逾越的高峰,當今從者大多墮入型別化、程式化樊籬。在工筆畫大行其道,大寫意畫衰頹的當下,海派大寫意畫已漸式微。

近有幸得觀復旦大學資深文史學者高智群教授大寫意花鳥畫,無論筆墨、圖式、色彩均呈現出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智群先生出身金石書畫世家,青少年時代又從王蘧常、謝稚柳等大家遊,聽前輩談藝論道,揮毫示範,飽覽名畫真跡,以心會其妙處。讀研師從史學大家楊寬先生治古代史,傳統學養深厚。近年廣臨碑版,特別是對金文石鼓下了很深功夫,這對他從事書畫創作打下堅實寬廣的基礎。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韻絕香清》138×68cm

智群先生創作題材廣泛,擅長梅、蘭、竹、菊等海派傳統題材,但摒棄了“玉堂富貴”“紫綬金章”之類市井商業內容。日常的南瓜、芋艿、玉米、辣椒、蘑菇等皆能入畫,生活氣息濃厚。他喜滿構圖,但疏密有致。從新石器時代彩陶、商周青銅器圖形汲取源泉,創造具有民族形式的現代構成。《韻絕香清》一畫,右側上下角一俯一仰兩塊三角形岩石對稱相望,上面岩石倒長的蘭竹在風中搖曳,如懸巖迴風充滿動感;下面石上兩株水仙,葉片不以常形排列組合,密如蘭葉婀娜多姿,似仙子凌波,富有詩意。畫面左側形成的三角形空白,與右上畫家題詩落款,靜中有動,充實疏朗。如黃賓虹所云:“江山本如畫,內美靜中參。”

其近作《雪壓松猶挺》,上方一段松幹,兩條旁枝,下方一叢秋菊。極簡化的圖式,由於線條交叉,切割空間,變化成多個大小不等形式各異的觚三角,畫面顯得十分豐富。淡墨寫松幹,行筆迅疾,有時逆筆澀行,淡中猶見深淺枯溼,層次豐富;有時筆斷意連,線條粗細虛實極具變化,節奏感強。畫家以貌取神,松皮僅畫兩三圈曲線,頓覺霜皮絞轉,虯鱗怒張,表現出取意成象的東方藝術寫意精神。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雪壓松猶挺》138×68cm

智群先生常仔細觀察自家花園和大自然山林的草木榮枯、晨昏陰晴變化,神遇而跡化,“隨手點拂而物態畢成”。菊花和松針,用墨濃重,與松乾的淡形成鮮明對比。菊花與松針均不取通常對稱排列程式,以篆籀短線為之,菊花花瓣曲直俯仰偃蹇,生意盎然。松針逆入平出朴茂古拙,線條柔韌又有蘭葉之俊逸。線雖繁複,然筆筆分明,墨象豐富,疏密得宜。

線條是中國畫的靈魂。此作松幹線條拙樸茂密,圓渾厚重,轉折處不見圭角。線條穿插,屈伸無盡,粗細交疊,奇肆跌宕。如西周金文,氣度恢弘有古意。松針和菊花花瓣線條圓潤緊勁,排列有序又不失瀟灑,風度翩翩。書香滿紙如松針清香,綿綿芊芊,在枝幹的穿插中自由流漾。書卷氣者,發於筆墨之間的生命精神和學問文章之氣也,智群先生是學者型畫家,淡泊寧靜,筆墨恣肆而內蘊靜氣,所以線條高古有書卷氣,風清骨峻,格高韻遠。

松菊是文人畫傳統題材,此作格調古雅又富於現代感,境界超越舊文人畫孤峭出塵的狹小天地,氣象正大,表現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表達畫家對宇宙、歷史、人生的感悟,得之於心靈深處的生命思考。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雨亦奇》68×68cm

《雨亦奇》近景一葉濃黑墨荷,畫家激情澎湃,腕背齊力,飽含水墨的筆毫砰然落紙,滲化洇漬成墨塊,旺盛的生命力噴薄而出,氣勢撼人。緊接著連續一筆、兩筆……迅速融合成一輪蓮葉。墨色由洇而潤到幹,最後如渴驥奔泉,終末的飛白絲毫根根可見,與開筆的墨華氤氳形成鮮明視覺對比。此作純以中鋒屈鐵之力從毫尖掃出,洇漬的墨塊中筆蹤可數,畫家敏銳的感性意緒閃爍著理性的光輝,始終有效地把握著實際視覺和形式關係。

墨荷旁是兩片淡葉,其後一片淡色墨點由大漸小伸向遠方。墨色雖淡,然用筆沉著,仍有厚重之感,予人“接天蓮葉無窮碧”的遐想。以淡破濃,濃淡分明,斑駁迷離,如荷塘月色,化暗為明,知白守黑,神完氣足。兩朵紅蓮一開一合,在這墨白世界中更顯鮮豔。

智群先生超越對色相世界的執著,視五彩繽紛的客觀世界為不可重複的當下心境的直觀,不模形擬色,重在表現畫家內在生命體驗。他往往用幾種顏色調配成接近物件物的複色,並常以色代墨。如畫南瓜葫蘆常將赭石、硃砂、藤黃、曙紅、胭脂、墨隨意調和。大筆飽蘸,僅用七八筆中鋒粗線勾出其形,以墨點瓜蒂,線間留白不補色,不渲染。飛白與枯濃深淡齊飛,線條老辣蒼勁,色彩沉雄厚重的秋瓜躍然紙上。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瓜瓞連綿福壽長》138×68cm

其《瓜瓞連綿福壽長》調配藤黃、赭、紅、綠、墨諸色,畫五隻葫蘆,點線並用,筆隨心運,色彩互滲,斑駁淋漓,渾厚中顯滋潤。葫蘆用色各有側重,形體大小不等,各具特色。藤線如萬歲枯藤,墨葉渾厚華滋。三隻麻雀,活潑潑的生命飛動。畫牡丹杜鵑梅花等紅色花卉,不用明豔的純色,多種複色沉著厚重古豔,不浮不俗,從傳統用色中吸取精華,又有現代審美趣味。

透過對智群先生幾件作品的粗淺分析,體會到他的大寫意花鳥在堅持海派優良傳統基礎上,克服商業化對海派的不良影響,在筆墨、色彩、圖式上借古開今,給海派繪畫帶來新的視覺特徵。以書入畫,追尋民族藝術創造的源頭;不燥率,使因受商業氣、世俗氣侵入而流失的古氣、雅氣、書卷氣復生;題材清新,創造新的構成圖式,不落型別化、程式化窠臼,富有生命活力;色彩不取商業化的豔麗,用色沉著渾厚大氣;格調高華,表現時代精神,現代審美意象。智群先生這幾方面的努力,提升了海派繪畫的格調和境界,充滿活力。他的繪畫實踐也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勇於實踐,恢復大寫意畫生命精神的一天必將到來。

(本文作者韓忠言系文化學者、美術評論家)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玉妃醉罷春無景》68×68cm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雨後荷氣香滿塘》180×97cm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秋廚珎味》138×68cm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山野自在任鳥啄》138×68cm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君子農父》對聯 138×34cm×2

藝 術 家 介 紹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高智群

復旦大學資深文史學者,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教授,韓國高麗大學客座教授。1958年出生於福建漳州,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82年本科畢業後錄取為史學大家楊寬研究生,為其關門弟子,又入國學大師王蘧常門下治中國古典學,從古文字學大家裘錫圭、姚孝遂、林沄等治古文字學,從文博權威馬承源治青銅器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上古史、古文獻和古文字的教學和研究,開設過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先秦文化史、尚書精讀、古文獻學以及古文字學系列(古文字學概論、甲骨學、西周金文史證、說文解字概論、中國文字源流、古文字摹寫)等十餘門課程,編、著有《先秦史十五講》《古史新探新編》《〈尚書〉研讀》《〈說文解字〉中的中國古代社會》,先後在《文史》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教學曾數次獲得上海高校教學獎,培養出眾多優秀博碩士和本科生。兼習書畫,藝事上曾受謝稚柳、陸儼少、朱屺瞻、陸抑非、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餘任天、沈柔堅諸書畫大家指點,擅長篆、隸及大寫意花鳥畫,先後在合肥賴少其藝術館、上海復旦大學博物館、黃山劉海粟藝術館、深圳大學、濮陽戚城美術館、常州美術館、漳州閩南師大等地舉辦七次個人書畫展,出有《高智群畫輯》《高智群近作選》《高智群畫集》。作品參加日本東京中日名家作品展,上海第三屆名家書畫展等。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人物 | 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徵——讀高智群先生花鳥近作

Tags:68cm海派138智群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