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孝東陵:孝惠章皇后(襲人)陵墓

由 齊燕客 發表于 藝術2021-12-07

簡介順治十五年正月初八日(辛酉),四阿哥“痘亡”,朝野震動,福臨與董鄂氏痛不欲生,追查的結果是:孝莊孃家的侄女謹貴人(金釧兒、秋桐、寶蟾)將玄燁出天花穿的“痘衣”,偷偷的送進東六所皇子幼兒園,穿在了四阿哥身上,使其感染天花而死——這是蒙古後黨對

盛允有什麼含義

孝東陵位於清東陵孝陵東側,內葬清世祖福臨的孝惠章皇后以及二十八名妃子、格格、福晉。墓主人是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阿拉坦其其格(襲人),是順治帝生母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賈母的珍珠),蒙古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

孝東陵始建日期和竣工日期待考。孝東陵建成後,初稱“新陵”。康熙五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稱為“孝東陵”。

孝東陵:孝惠章皇后(襲人)陵墓

孝東陵:孝惠章皇后(襲人)陵墓

順治十一年(1654)五月博爾濟吉特氏·阿拉坦其其格入宮,冊為妃,六月立為皇后(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順治痘亡”福臨出家時(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她年僅20歲(開始守寡,五十六年)。孝惠章皇后在康熙一朝備受尊崇。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卒,終年77歲,五十七年(1718)入葬。

“順治痘亡”,福臨出家了(大賈寶玉==大假寶玉==柳湘蓮撒手人寰)。所以清世祖孝陵是一個空墓,當時遵循關外滿族習俗,實行火葬,所以清世祖的瓷罐是空的,或者是假的,叫做“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而陪葬在孝陵裡的董鄂氏皇貴妃(林黛玉、尤二姐尤三姐),死後追封為“端敬孝獻皇后”(叫做《秦可卿死封龍禁尉》)。還有康熙帝玄燁的生母康妃佟佳氏(孝康章皇后)的骨灰瓷壇是真的(賈蘭的母親李紈)。孝康章皇后(1640——1663年3月20日)因“母壯子幼”伏禍亂後宮之嫌,“佟半朝家族”露外戚干政之勢,已有孝莊太皇太后統掌後宮,一山不容二虎,只能採取漢武帝鉤弋夫人“去母留子”的舊制。“一為避禍,二為撮合”也。“〔晚韶華〕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兒子康熙繼位一年餘,二十三歲的慈和皇太后(李紈)戛然“薨逝”。成為康熙初年的後宮疑案。

從此之後,孝莊的侄孫女,仁憲皇太后,從順治的“賢妻”,改為康熙的“良母”,守寡五十六年,成了玄燁唯一的“嫡母皇太后”(“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這就是所謂“襲人改嫁蔣玉菡”)。七十七歲薨逝後,皇家破例為其建立了大清國第一個皇后陵墓,與清世祖順治的孝陵,東西並列。

陪葬在孝東陵的七位妃子為恭靖妃(玉釧兒)、淑惠妃(麝月)、端順妃(秋紋)、寧愨妃(碧痕)、石氏漢族恪妃、董鄂氏貞妃(晴雯)、悼妃(金釧兒)。

此外,孝東陵內還葬有十七個格格、四個福晉,這些格格和福晉都是福臨的嬪御。由於清初宮闈草創,典制未備,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稱格格、福晉。到了清朝中期,后妃制度日臻完善,后妃等級、名號、稱謂上的混亂現象才得以杜絕。一座“孝東陵”是對順治帝幾十位后妃青春守寡的補償嗎??

孝東陵:孝惠章皇后(襲人)陵墓

孝東陵首開為皇后單獨建陵之制,其規制是後世皇后陵效法的藍本。

《註解》

(1)清順治帝恭靖妃(玉釧兒),浩齊特博爾濟吉特氏,多羅額爾德尼郡王博羅特女。順治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恭靖妃;康熙二十八年四月初三日,薨。

(2)清順治帝淑惠妃(麝月),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的妹妹。順治十一年,冊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為皇考淑惠妃。在順治帝的所有遺孀中以淑惠妃長壽,於康熙五十二年十月薨。

(3)清順治帝端順妃(秋紋),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一等臺吉布達希布女。順治帝妃。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為皇考端順妃;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六,薨。

(4)清順治皇帝寧愨妃董鄂氏(碧痕)(?——1694年農曆6月21日),長史喀濟海女。初為世祖庶妃。順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時生皇二子裕憲親王福全(順治帝次子,康熙帝異母兄),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尊封為皇考寧愨妃。尊封諭旨:“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己亥諭內閣,朕奉太皇太后慈旨,世祖章皇帝董鄂氏妃在宮闈敬謹夙著,宜加封號以表令儀。朕恪遵慈諭今尊皇考妃董鄂氏曰皇考寧謐妃。著會同禮部詳議典禮以聞。”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六月二十一日薨(1694)。

(5)恪妃,清順治帝恪妃,石氏,漢族,河北直隸灤州人,康熙六年十一月三十日病逝,康熙五十七年同悼妃,貞妃一同葬入孝東陵。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兒。是宮裡正妃中唯一漢人妃子。原葬薊縣黃花山下,康熙五十七年移葬孝東陵。 初,世祖稽古制選漢官女備六宮,妃與焉,賜居永壽宮,冠服用漢式。康熙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卒,聖祖追封為皇考恪妃。

(6)貞妃(晴雯):亦姓董鄂氏,是正白旗人輕車都尉巴度的女兒,稱董鄂妃為姐順治帝死時,她痛不欲生,自殺殉主,被康熙追封為貞妃。她的墓原在清東陵風水牆西門外,康熙五十七年移葬到孝東陵。

(7)悼妃(金釧兒、秋桐、寶蟾),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和碩達爾汗親王曼殊錫禮之女,為孝惠章皇后的姑姑,也是順治帝生母的侄女,即順治帝的表妹。因其年紀幼小,待年宮中,未行冊封,於順治十五年三月初五薨,後追封為悼妃。

悼妃,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和碩達爾汗親王曼殊錫禮之女,為孝惠章皇后的姑姑,也是順治帝生母的侄女,即順治帝的表妹。因其年紀幼小,待年宮中,未行冊封,於順治十五年三月初五薨,後追封為悼妃。

順治帝諭禮部:“科爾沁巴圖魯王之女,選進宮中,因待年未行冊封。今遽爾長逝,朕心深切軫悼,宜追封為妃。其封號及應行典禮,爾部即察例議奏。尋追封悼妃。”悼,悲傷也,亦作年幼者之稱。

順治十五年九月初八,葬悼妃於薊縣黃花山下,陵名為悼妃陵,康熙五十七年遷葬於孝東陵。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中對悼妃喪儀的相關記載:“ 悼妃薨,追諡曰悼。一切禮儀悉從妃例。”

《國朝諡法考——妃諡》中對悼妃的記載,作者清康熙年間官員王世禎,時任刑部尚書:“ 妃科爾沁巴圖魯王之女,順治十五年三月二十日諡曰悼”。

按紅樓夢隱史與官史對照分析: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賈母孝莊皇太后要親自為薛寶釵長春宮主位(“冷美人”靜妃)做生日——慶祝自己的侄女從廢黜皇后的地位,恢復為長春宮主位。規格要超過林黛玉董鄂氏皇貴妃,還恢復了中宮箋表的許可權。此事在後宮的政治影響甚大,反映了蒙古後黨與滿洲帝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賈寶玉福臨當天就產生了出家的念頭——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聞此訊息,林黛玉董鄂氏皇貴妃、薛寶釵主位、襲人孝惠章皇后、史湘雲孔四貞格格,都十分緊張,立刻捐棄前嫌,組成了滿蒙漢后妃格格的統一戰線,共同勸阻皇上這個可怕的念頭。

第22回:三人果然都往寶玉屋裡來。一進來,黛玉便笑道:“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這樣鈍愚,還參禪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雲,‘無可雲證,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據我看,還未盡善。我再續兩句在後。”因念雲:“無立足境,是方乾淨。”寶釵道:“實在這方悟徹。當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 令徒弟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彼時惠能在廚房碓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他。今兒這偈語,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這句機鋒,尚未完全了結,這便丟開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時不能答,就算輸了,這會子答上了也不為出奇。只是以後再不許談禪了。連我們兩個所知所能的,你還不知不能呢,還去參禪呢。”

寶玉自己以為覺悟,不想忽被黛玉一問,便不能答;寶釵又比出“語錄”來,此皆素不見他們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來他們比我的知覺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尋苦惱。”想畢,便笑道:“誰又參禪,不過一時頑話罷了。”

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丙子)董鄂氏皇貴妃生的四阿哥(榮親王)出世。初八日,諭禮部:本月初七日丑時,朕第一子生,皇貴妃出,應行典禮。初九日告祭。順治十五年正月初八日(辛酉),四阿哥“痘亡”,朝野震動,福臨與董鄂氏痛不欲生,追查的結果是:孝莊孃家的侄女謹貴人(金釧兒、秋桐、寶蟾)將玄燁出天花穿的“痘衣”,偷偷的送進東六所皇子幼兒園,穿在了四阿哥身上,使其感染天花而死——這是蒙古後黨對滿洲帝黨最惡毒的報復,因為所有的蒙古后妃都未生育,而以董鄂氏皇貴妃為首的滿漢后妃多有子息。孝莊皇太后雖然理解蒙古後黨的妒忌心理,但殺害皇子罪不容誅,只得將謹貴人賜死。然後追封為悼妃——所謂王夫人打了金釧兒一巴掌,趕出大觀園,金釧兒“投井而死”,就隱寫此事。

——所以官史中出現如下記錄:“悼妃,孝惠章皇后的姑姑,也是順治帝生母的侄女,即順治帝的表妹。因其年紀幼小,待年宮中,未行冊封,於順治十五年三月初五薨”,“順治十五年三月二十日諡曰悼”。

“順治十五年九月初八,葬悼妃於薊縣黃花山下,陵名為悼妃陵,康熙五十七年遷葬於孝東陵。”

——王夫人(孝莊)對金釧兒(謹貴人)之死十分痛惜。所以薛寶釵(剛恢復的長春宮主位)願意將自己的新衣服送給孃家妹妹做壽衣,而且十分“合體”。參見第32回《含恥辱情烈死金釧》王夫人說“只是金釧兒雖然是個丫頭,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兒也差不多。”口裡說著,不覺淚下。寶釵忙道:“姨娘這會子又何用叫裁縫趕去,我前兒倒做了兩套,拿來給他豈不省事。況且他活著的時候也穿過我的舊衣服,身量又相對。”王夫人道:“雖然這樣,難道你不忌諱?”寶釵笑道:“姨娘放心,我從來不計較這些。”

Tags:順治帝康熙順治東陵董鄂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