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由 陸也讀史 發表于 藝術2021-12-06

簡介宋朝範正敏所著的《遁齋閒覽》中稱“北史堯暄本名鍾葵,字辟邪,生於道武時,人有於勁者,亦字鍾馗,以世數考之,暄又居前,則知不特起於宋也,然馗與葵二字不同,必傳寫之有誤也

鍾馗是惡鬼嗎

“跳鍾馗”是舊時民間習俗,其盛行於明萬曆年間,猶以古徽州歙縣地區最為盛行。

在端午節期間,有“丐者衣壞甲冑,裝鍾馗 ,沿門跳舞以逐鬼。”寓意消除五毒,四季平安。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跳鍾馗

鍾馗的成神之路

鍾馗作為傳說中捉惡鬼的神,其來歷最為普遍的說法是來自於唐開元年間的一位終南山進士。

在《事物紀原》中記載:唐玄宗突然身染惡疾,臥床不起,身邊太醫方士絞盡腦汁,也依舊不見好轉。

突然一天深夜,玄宗夢見一小鬼著紅衣,在自己寢宮之中游蕩,玄宗大怒,怒斥小鬼,小鬼卻不為所動。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電影《粽邪》中的“跳鍾馗”

正當一人一鬼對峙之時,角落中突然出現一個黑影,“頂破帽、衣藍袍、束角帶”。抬手間就將小鬼捉住,剜出其眼珠後,將其吃掉。

這大漢聲稱自己是“殿試不中進士,鍾馗”,玄宗醒後,身體即刻痊癒。

於是召來畫家吳道子,將夢中捉鬼的情形作成一幅畫《鍾馗捉鬼圖》,懸於宮中避鬼驅邪。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鍾馗捉鬼圖》

面具與木棒?

然而,鍾馗作為一種捉鬼的信仰文化,卻不僅僅始於唐朝,在此之前早已有著很多“鍾馗”的蛛絲馬跡。

鍾馗的原型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的“巫文化”。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殷商時期的巫師們,將佩戴的方形尖頂面具成為“終葵”。

後來演變為作法時用於捶擊的尖狀工具,稱之為“椎”,是“終葵”二字的合音。

在《周禮·玉人》中記載“大圭長三尺,杼——終葵首,天子服之。”東漢鄭玄註解為“終葵,椎也”。

由此可見,從起初巫師所佩戴的面具以及使用的禮器。雖然隨著時代的變更早已不為人所使用,但其驅鬼辟邪之意卻仍然保留下來。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名臣?

時間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有一位名臣堯暄,本名鍾葵,字辟邪,後來被賜名堯暄。

史書記載,其人克己奉公,出使齊州,檢舉查辦了平原郡鎮將和長史貪婪殘暴的事情,能夠推情診理,依法辦事。

宋朝範正敏所著的《遁齋閒覽》中稱“北史堯暄本名鍾葵,字辟邪,生於道武時,人有於勁者,亦字鍾馗,以世數考之,暄又居前,則知不特起於宋也,然馗與葵二字不同,必傳寫之有誤也。”

無論其鍾葵的本名還是其“辟邪”的字,後世將其與驅邪的“終葵”合併,成為了一個捉鬼食鬼的大神。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鍾馗嫁妹》

虛假的背後

此後,這樣的一個傳說逐漸發酵開來,作為最早記錄鍾馗的書籍——《唐逸史》,其作者盧肇也只是唐武宗時代的進士,據其記錄鍾馗的年代也已有了100多年,真實性也的確很難考據。

但,無論怎樣,民間依舊存在著大量關於鍾馗的傳說,諸如《鍾馗出巡》、《鍾馗嫁妹》、《除五毒》這樣膾炙人口的曲目。

無論是皮影戲還是木偶戲,亦或是京劇,都有鍾馗的一席之地。

鍾馗信仰的演變——無論生前身後,底層百姓對於最基本秩序的渴求

電影《鍾馗嫁妹》

追根溯源,鍾馗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種鬼神之間的秩序,作為冥界的“衛道者”,其背後所代表的,是人們對於自己身後之事的期冀,生時得不到安寧與公平,期待死後有人能除惡揚善。

Tags:鍾馗終葵辟邪嫁妹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