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漫話《自敘帖》

由 書法有法 發表于 藝術2021-10-26

簡介001,狂草大家懷素其人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出自唐代書法名家懷素之手

與懷素並稱顛張狂素的是誰

漫話《自敘帖》

作者:方塊字

天下第一草書,懷素《自敘帖》,名揚天下。筆者從今天開始,將以書法的角度,以散文的形式,漫話《自敘帖》,每天分析一到二個字,與同道一起交流學習。

001,狂草大家懷素其人

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出自唐代書法名家懷素之手。

懷素(737-799),史稱“草聖”,唐代傑出書法家。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

十歲時“忽發出家之意”,父母無法阻止。進入佛門後,改字藏真,史稱“零陵僧”或“釋長沙”。懷素雖為和尚,但喜吃肉喝酒,痴迷書法,尤其是對草書情有獨鍾。因沒錢買紙練習,只好在寺院的牆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葉上,練習書法;為了練字,還專門製作了一塊漆盤。同時,在寺院外空地種植大片的芭蕉樹,待芭蕉葉長成,取芭蕉葉代替紙練習,這便是典故“懷素書蕉”的由來。

懷素年輕時,書法在於“不師古”。按照中國的筆法傳承,他還“不得法”,還處於正統書法的門外。

乾元二年(759年),懷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處求詩。兩個人性情相近,李白愛其才,還為他寫下《草書歌行》。唐寶應元年(762年),懷素由零陵出發,作萬里之行,求師訪友,經衡陽、客潭州。唐寶應元年(763年),懷素又開始北上嶽州(今湖南嶽陽)。唐大曆元年(766年),懷素寫《秋興八首》。懷素此帖的書風,到這時還未成熟,他的內心也處於彷徨階段。無論是起筆、行筆、收筆,遠還沒有邁進晉人的門檻。

唐大曆二年(767年),懷素南下到廣州向徐浩學筆法。時徐浩去廣州任刺史,此行目的並沒有達到。同年冬或三年春,張謂奉詔回京任太子左庶子,於是懷素隨同張謂一同進京。有幸見到王羲之、王獻之作品,也鑑賞到《曹娥碑》。 在長安,懷素前後大約滯留了5年的時間。

唐大曆三年(768年)春,懷素“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在衡陽與同舟北上的王邕等共遊山水。當時,恰逢貶來潭州(長沙)任刺史的張謂回朝復職,懷素便與之同伴入秦。入京後拜會張旭的弟子鄔彤,並引以為師。鄔彤把張芝臨池之妙、張旭的草書神鬼莫測,以及王獻之的書法,都一一講解給了懷素;離別之時,鄔彤又將作字之法,一個“悟”字教給懷素。

唐大曆六年,懷素母病甚重,遂於臘月初回鄉探視,以侍湯藥。懷素覲親以後,即重返京師。唐大曆七年(772年)九月左右,懷素返回故鄉,繞道東都洛陽南下,拜會顏真卿。顏真卿把“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傳授給了懷素,並告訴懷素,他二十多歲時,曾遊長安,師事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以為未穩。顏真卿併為懷素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唐大曆十一年(776年)八月六日,創作《自敘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蹟,在《自敘帖》中,懷素對給予自己藝術有所教益的幾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大曆十三年(778年),42歲的懷素在佛經中有關雁蕩山美妙記述的慫恿下,一心神往雁蕩山,於是背上簡單的行囊,其中裝有“秋毫繭紙”,開始了他的南方之旅。這年秋天,他雲遊至雁蕩山,投宿於雁蕩精舍,受到殷勤周到的接待。他盡情觀賞了雁蕩奇峰怪石巨嶂飛瀑,感到十分愜意。當仰慕懷素大名的精舍住持向他索書留念時,他欣然以擅長的細草書法抄寫了這部小乘經典《四十二章經》。

唐貞元三年(787年),與陸羽相識並相交。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

唐貞元十五(799年),懷素又回到了零陵,寫《小草千字文》。

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患風痺病,圓寂。主要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紙本、《四十二章經》《藏真帖》《律公貼》《七帖》《北亭草筆》等。

懷素與唐代的張旭並稱“顛張狂素”,以草書著稱,史稱“草聖”。懷素的草書以中鋒為主,輔以側鋒,筆力精勁,入木三分,筆畫清健瘦硬,立體感和韌勁十足,線條就像一根根鋼筋,無論你怎樣折揉,使用什麼角度,它都不會斷開,同樣剛勁有力。

Tags:懷素自敘草書唐大曆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