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由 半壺老酒半支菸 發表于 藝術2021-10-21

簡介對照後漢三國和元末明初的歷史,我們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元末演義》,羅貫中自比諸葛亮,那麼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誰是曹操孫權劉備

文鬱是被誰出賣的

比較而言,四大名著中,當屬《三國演義》最有大格局大氣魄大權謀。其他三部似乎多了些哭哭啼啼、打打殺殺、妖魔鬼怪,但是在明清兩朝,能寫出那樣的小說,就已經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文如其人,作品能看出作者的襟懷。“有志圖王”的湖海散人羅貫中本人就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所以他描寫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巔峰權謀,駕輕就熟。

對照後漢三國和元末明初的歷史,我們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元末演義》,羅貫中自比諸葛亮,那麼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誰是曹操孫權劉備?

要看三國演義與明末演義的異同,請先看一段《擋諒》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甲:

“一半兒郎遭火炮,一半兒郎順水漂,現如今一十八騎殘兵敗將到,賢弟放我活路一條。”

乙:

“念在了同窗恩情好,我今饒你這一遭,擺開了一字長蛇道,滿懷義氣放了奸梟。”

這個甲不是曹操,這個乙也不是關羽,這齣戲的全名叫做《康茂才擋陳友諒》(也叫《戰土臺》《江東橋》),京劇和太平歌詞都有,因郭德綱一唱而天下知名。

知道了《擋諒》的全名,我們自然也就知道了跟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孟德一樣,這段唱詞演繹的,是康茂才江東橋放過了陳友諒。

康茂才有沒有放過陳友諒呢?這一點咱們還是到《明史》中去找答案。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記載:

“康茂才,字壽卿,蘄人。通經史大義。事母孝。元末寇亂陷蘄,結義兵保鄉里。立功,自長官累遷淮西宣慰司、都元帥。”

康茂才是不是紅臉,咱們且不去管他(京劇中是),但他確實當過朝廷軍官(元朝的),而且跟陳友諒真的是老朋友(知茂才與友諒有舊),他的經歷也跟關羽有幾分相似。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俘虜三萬曹兵,康茂才也有類似的經歷:

“沿流克黃梅寨,取瑞昌,敗友諒八指揮,降士卒二萬人。”

陳友諒確實也曾在康茂才手下逃生:

“茂才以舟師從克安慶,破江州,友諒西遁。”

康茂才被後世演繹成了元末明初的關羽關雲長,陳友諒卻只能算半個曹操,或者說是他跟另外一個人合起來,可以拼成一個完整的曹操——這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幾個人物集大成者。

三國有曹操劉備孫權,元末有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羅貫中用春秋筆法,尊劉貶曹,他的真實用意,我們可以透過元末三巨頭對應的三國三梟雄來進行分析和揣測。

陳友諒不配當曹操,但是他可以當孫權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朱元璋最後給陳友諒張士誠蓋棺定論:

“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後漢三國時期,能惹事不能平事兒的是孫權。元末群雄爭霸,總是主動進攻的,是陳友諒。

孫權的事情自不必說,曹操打他,就向劉備求救(建安十七年,“曹公徵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偷取了荊州殺了關羽,又向曹操曹丕稱臣並兩次求援;夷陵之戰前後,孫權又兩次向劉備求和。

看三國三大梟雄,孫權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朝秦暮楚的反覆小人。而元末明初的陳友諒,則是元末三巨頭中人品最卑劣的一個:

“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

我們必須承認,陳友諒身上,確實是有一些曹操曹丕的影子,因為他也是幹掉了主公而自己上位,不同之處在於曹操和曹丕對前大漢天子劉協還算不錯,而陳友諒則做得十分缺德,他直接用鐵撾砸碎了主公徐壽輝的腦袋。

徐壽輝本身也是一個軍閥,跟漢獻帝的地位相差甚遠,所以殺了徐壽輝的陳友諒,還真比不上曹操,他只可以跟孫權相提並論——孫權繼承了哥哥孫策打下來的基業自己稱帝,卻拒絕追封哥哥為帝(這一點可是不如司馬炎),也不肯封侄子為王。孫權追封哥哥孫策為長沙恆王——長沙王吳芮的墳,都被孫權挖了。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陳友諒比孫權還不講義氣,他不但幹掉了主公徐壽輝,還幹掉了一手提拔他的倪文俊:

“友諒隸文俊麾下,數有功,為領兵元帥。遂乘釁殺文俊,並其兵,自稱宣慰使,尋稱平章政事。”

咱們前面說過了,元末三巨頭跟三國三梟雄有相似之處,並不是完全相同,有時候一個人的身上會有兩個人的影子,陳友諒既像曹操也像孫權,似乎像孫權的地方更多一些。

陳友諒在鄱陽湖被燒成了三國的曹操,他經常被朱元璋的大將打敗,其領兵能力,也就相當於一個“孫十萬”。

咱們之所以有些牽強地把陳友諒比作能惹事兒不能平事兒的三國孫權,是因為羅貫中把曹操的角色,留給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曹操。

朱元璋跟曹操有幾分相似之處?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讀者諸君可能絕對想不到草根逆襲的朱元璋會跟宦官之孫太尉之子曹操有什麼相似之處,這時候我們就要問一句話了:提起曹操,您想到的第一句話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個中有八個相同: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管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樣的事情在元朝末年,也就朱元璋幹過——他尊奉或者挾持的,也是各路義軍的“共主”小明王韓林兒。

悲催的小明王韓林兒,處境跟遇到曹操之前的漢獻帝劉協一樣是別人立起來的傀儡,一直被人拎著東奔西逃:

“至正十五年二月,福通物色林兒,得諸碭山夾河;迎至亳,僣稱皇帝,又號小明王,建國曰宋,建元龍鳳。林兒本起盜賊,無大志,又聽命福通,徒擁虛名。”

韓林兒名義上是“大宋龍鳳皇帝”,實際上自己一點權利都沒有,劉福通囂張跋扈,成了元末董卓:

“遵道、文鬱為丞相,福通、文素平章政事。遵道寵用事,福通嫉之,陰命甲士撾殺遵道,自為丞相,加太保,事權一歸福通。既而元師大敗福通於太康,進圍亳,福通挾林兒走安豐。”

不管韓林兒有沒有實權,天下紅紅巾軍的官員任命,都是以龍鳳朝廷的名義釋出的,比如朱元璋就曾被任命為左副元帥:

“太祖駐和陽,林兒牒太祖為左副元帥,林兒稱宋後,(朱元璋)念林兒勢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小明王韓林兒雖然沒有實權也沒有兵,但這塊金字招牌卻比較好使,所以朱元璋最後把他拿到了手,為此還把劉伯溫氣得夠嗆。

但是事情的結果表明,朱元璋救韓林兒,是很划算的買賣,在這一點上,朱元璋比劉伯溫目光遠大:韓林兒在朱元璋軍中,打朱元璋的張士誠陳友諒就成了叛軍——他們都是紅巾軍。張士誠殺劉福通而沒有拿住韓林兒是個昏招,這一點咱們下面再說。

小明王韓林兒的結局,不用說讀者諸君也知道,他淹死了。至於幕後主使是朱元璋還是劉基劉伯溫,這一點已經無從考證,因為這件事兒只有廖永忠最清楚。廖永忠在洪武八年被賜死了,所以誰指使廖永忠殺了小明王韓林兒,就成了一樁懸案。按照朱元璋的說法,這事兒他不知情,是一向瞧不起放牛娃(牧豎)的劉伯溫擅作主張。

有一件事兒,曹操做成了,朱元璋也做成了,偏偏張士誠沒做成,羅貫中為此十分遺憾,這件事,就是屯田聚糧。給曹操屯田聚糧的,是棗祗韓浩,給朱元璋屯田的,是康茂才。

“廣積糧緩稱王”並不是朱元璋謀士朱升的首創,這一謀略的發明權,當屬羅貫中。唯一的不同之處,是朱元璋採納了朱升的建議,而羅貫中的話,被張士誠當做了耳旁風,所以羅貫中一氣之下當了離開項羽的范增。

劉備為什麼忠厚近偽?看看張士誠和羅貫中的關係就知道了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正史中的張士誠有四大優點:

“兵不嗜殺,一也;聞善言則拜,二也;儉於自奉,三也;厚給利祿而奸貪必誅,四也。”

有這四點就夠了,如果隱去姓名,把這四個特點放在劉備身上,也不會顯得突兀。

張士誠和劉備,除了治軍特點相同,就是出身和性格,也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劉備織蓆販履,張士誠倒賣私鹽,他們的性格也極其相似,劉備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張士誠

“輕財好施,得群輩心

”。

對張士誠持批評態度的《明史》說:

“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圖。既據有吳中,吳承平久,戶口殷盛,士誠漸奢縱,怠於政事。”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張士誠的這些弱點,在《三國演義》裡,都體現在了劉備身上:他拿犛牛尾巴編帽子消磨時間,被諸葛亮諷刺;劉備迎娶孫尚香樂而忘返——正史中是孫權送貨上門,演義中是劉備過江迎娶;劉被拿下益州,首先想到的是分房子分地,結果被趙雲勸阻。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劉備孫權,很多事蹟都是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的翻版:紅巾嫡系朱元璋,可比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寬仁過分的張士誠,類似“長厚近偽”的劉備;背信棄義殺害徐壽輝倪文俊的陳友諒,也跟孫權有三分相似。至於諸葛亮為什麼那麼多智近妖,讀者諸君看看羅貫中的履歷就明白了。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羅貫中在陳友諒幕府中,一向主張有多大實力幹多大事兒,千萬不能急功近利四處樹敵。而張士誠最大的昏招,就是殺了紅巾軍最後的領導者劉福通而自稱吳王,這就招來了天下紅巾軍的公憤——頭裹紅巾的,除了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當時還有百八十股勢力,殺了一個劉福通,等於得罪了所有義軍,張士誠這買賣虧大了。而朱元璋“營救”了小明王韓林兒,贏得了天下紅巾軍的認同,很多人在尋找新主公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朱元璋——大家熟知的七戰七捷傅友德,原先就是陳友諒的部下。

細看《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簡直就是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鄱陽湖和平江大戰的情景再現:原本張士誠和陳友諒可以聯手擊敗朱元璋,可是張士誠坐視朱滅陳而不救,結果騰出手來的朱元璋,順便把張士誠也收拾了。

結語:元末三雄爭霸,跟三國逐鹿一樣精彩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一部《明史》修了近百年,很多真相已經無從知曉。因為清廷的壓制和抹黑,元末三巨頭的事蹟,很難得到全面展現,被人們所熟知的,也就是純屬編造的“火燒慶功樓”“賜鵝殺徐達”。

雖然是抹黑,但是朱元璋還是可以被評書藝人拿來說一說的,而張士誠和陳友諒,則被可以地忽視甚至抹殺了——只有在江南賤籍船戶中,還留有張士誠陳友諒的傳說。

如果細看倖存下來的明朝史料和筆記雜錄,我們就會發現元末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雄爭霸,就跟曹操孫權劉備三國逐鹿一樣精彩,甚至演義小說中三國名將,也能在元末明初的開國將帥中找到原型,比如徐達、常遇春、趙普勝、傅友德、胡大海、傅友德,都可以比作三國時期的某位名將。

文章最後照例提請讀者諸君討論:如果把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與曹操孫權劉備一一對應,那麼在元末明初名將中,哪些堪比關羽張飛趙雲?又有哪幾位跟曹操麾下五子良將有相似之處?

Tags: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曹操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