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由 南宗老伍 發表于 藝術2021-10-14

簡介眾多米芾的追隨者中,董其昌首推南宋吳琚:“吳琚書自米南宮外一步不窺”,“書似米元章,而俊峭過之”

蜀素貼是米芾作品中最難學的嗎

總第一八七六期;歡迎關注。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在董其昌對自己的規劃與定位中,他是一位藝術史上開宗立派且具有綜合成就的人。其書畫理論體系正是體現綜合造詣的重要表徵。董其昌傳世的書論內容很龐雜,涵蓋了書寫、品評、鑑藏、藝術史觀等多個視角。其中從出場頻率和涉及領域來看,米芾是首屈一指的。

種種跡象表明,董其昌對自己深得米字精髓是很自信的:“此書陶詩,運筆得米元章之髓,非敢自譽,書道本如是,歷代皆迷耳。”他在討論書寫技巧的時候往往以米芾為典範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如“米家小楷不欲使一實筆”;“餘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米海嶽書,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從臨學到言論,這是董其昌理解米字並消化、傳播的一個過程。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在對一些古代名家名跡的品評中,董其昌也經常引用米芾的觀點。如“月儀帖,書家所重。米南宮一帖有云:‘月儀只唐人耳,無晉人格轍。餘得蕭子云出師頌觀其筆法,猶是漆書遺意,不當以魏、晉後變隸求之’。”在點評歐陽詢《千字文》時,他提到“米南宮評其真書到內史,信矣”。他還利用米芾對蘇軾的“畫字”說來強調其“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為起,自為結,不可信筆”的主張。

董其昌非常留心書畫鑑藏活動,在他很多考訂古帖版本流傳及真偽優劣的論說中亦時常以米芾的觀點為據。“宋拓以小楷為致難,如米元章所謂「行書十行,不敵真書一行」”;“快雪帖相傳為右軍正書,今在真行之間。米老亦有此疑,米老有小楷跋語,未知其論何如也”;“大令辭中令帖,書家不甚傳,或出於米元章、黃長睿之 後耳”。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董其昌 行書跋米芾蜀素帖冊

米芾在當時的書畫鑑藏圈中是一個核心人物,在大量書畫名跡上留下了印跡,其《書史》《寶章待訪錄》也對後世影響至深。董其昌對米芾鑑藏言說的引用,一方 面說明他非常在意也非常瞭解米芾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的學書理路和鑑藏視閾與米芾有很多交集。這既是對米芾的情結所致,又是加深這一情結的推動。

如此高頻的出現已然說明了米芾在董其昌眼中的位置;在很多地方,董其昌直言不諱的給出了對米芾的評價:“吾嘗評米書,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東坡之上”;“米海嶽行草書傳於世間,與晉人幾爭道馳矣”;“然自唐以後,未有能過元章書者”。

在董其昌眼中,至少在書法層面,宋元之際無人可與米芾抗衡。

米字是可以跨過唐代與晉人媲美的,也就是說米字是由宋及晉的重要梯航

。正如傅申先生所說:“晉唐書法,為時早遠,又經歷代傳拓,筆法失真,及見真跡,方廢然若失,又無力購置晉唐人墨跡作範本,這時發現了在宋人之中,有米芾極得晉人風韻,且其筆性亦與董氏相近,由於宋人書跡存世尚多,於是米芾成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標,可以說是借徑宋人,直追晉唐。”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董其昌 行書《天馬賦卷》區域性

相比較而言,隱性影響是不太容易忖度的。我們需要透過董其昌相關言論來提取背後的觀念,又要避免主觀地框架董其昌。

首先是學書的思路。

董其昌很重視臨摹,他指出學書法如果不從臨古入手便會墮入惡道。前文有述,董其昌的臨摹範圍是很廣的,而且一直持續到最後。

董其昌曾在一卷臨古帖之後說:“右在鴻堂呵凍書也。今日臨各體書皆有所近,昔米元章無不摹擬,若以質予,此卷或有不愧也。”這種廣泛臨摹汲取營養的做法與米芾“集古字”之途徑如出一轍,而且董其昌多次闡明瞭米芾集古字之後“人不知以何為祖”的高明,這與他所主張的“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是一致的。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董其昌 行書《臨宋四家書卷》區域性

其次,董其昌特別留意歷史上學習米字較為成功的案例,這是一個很聰明的方 法。

眾多米芾的追隨者中,董其昌首推南宋吳琚:“吳琚書自米南宮外一步不窺”,“書似米元章,而俊峭過之”。可以肯定的是,吳琚對米字理解的深度和擬效的準度真正打動了董其昌,這大概才是他多次稱讚吳琚的原因。董其昌最看重吳琚所題北固山額大字:“今榜書如米老之「寶藏第一山」,吳琚之「天下第一江山」,皆趙承旨之上,雖顏魯公猶當讓席。其得力乃在小行書時留意結構也。”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吳琚 行書《雜詩帖》之二

董氏從結構經營的角度將吳琚的榜書與老米並峙,略帶誇張的抬舉清晰地表露出他對吳琚的態度。董其昌對吳琚的看重也是為了能夠更加深入地貼近米芾,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以董其昌的藝術修為和對米字的理解,他對於吳琚“米字之外一步不窺”的做法也未必十分贊成,畢竟他學習米字的思路與吳琚等人是不同的。而且,董其昌力倡“妙在能合,神在能離”,他會更多地著眼於藉助古人的養分來建構、豐富自己的風格體系,而不會過多地受某一種路數的侷限。這恰恰是董其昌的高明之處,他很善於為自己尋找階梯,而吳琚正是他深入米芾的重要參照。

米芾的書法,是最難學的!他的成功經驗有哪些?

▲董其昌 行書《天馬賦卷》區域性

凡此種種都可以反映出米芾之於董其昌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說,對米芾的熟悉與在意已經讓他形成了一個較為固定的思維模式,或者說米芾在很多時候成為了董其昌的思考背景,這便可以說是一種情結了。

Tags:董其昌米芾行書米元章鑑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