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由 小軒簡聊歷史 發表于 藝術2021-10-13

簡介趙武安君 李牧頻繁內亂導致國家根基不穩,歷代君主也很少有繼承上任君主的治國理念,大臣也因君主不同忽而被重視忽而被疏遠,這樣的趙國,在對抗一直秉承商鞅變法理唸的秦國時,勢必無法與之抗衡

趙國為什麼滅

趙國從三家分晉趙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趙氏部族立國,到秦破邯鄲趙王遷被虜(公元前228年),前後共歷經12代,歷時247年。邯鄲陷落趙王被俘,標誌著曾經強大的趙國已經滅亡。而趙國的滅亡,也正式改變了戰國末期的天下格局。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三家分晉

為抗強秦,趙武靈王施行胡服騎射,成效相當顯著。從開始改革至趙國滅亡的近百年間,趙國始終都是山東六國的屏障。在與秦國對抗的歷史中,趙國獨對秦軍作長期奮爭。縱然在長平大戰一舉葬送精銳五十餘萬後,趙國依舊從汪洋血泊中再度艱難站起並漸漸恢復元氣。

但也因長平之戰,天下形勢大變,山東五國懾於秦軍威勢,再也不敢發動具有真正實力攻擊性的合縱抗秦,反倒漸漸疏遠了趙國。但趙國卻依舊堅韌頑強地獨抗秦軍,甚至在趙悼襄王初期,李牧依然能兩次大勝秦軍。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可以說,趙國的器局眼光遠超山東五國,是山東戰國中唯一與秦國一樣具有天下之心的超強大國。假若孝成王之後的兩代國君依舊如惠文王、孝成王時期的清明政局,使廉頗歸趙,李牧、龐煖不死,司馬尚不走,秦趙對抗結局如何,也不是定數。

歷代學者對秦亡六國的看法。

六國滅亡,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時代分水嶺。而滅亡的原因歷代學者都有過探討。例如:西漢賈誼的《過秦論》,將六國滅亡及秦帝國滅亡之因,歸結為“攻守之勢異也”。唐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則言:“亡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北宋蘇洵在《六國論》中又是另一說法:“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蘇洵兒子蘇轍的《六國論》,則將六國之亡歸於戰略失誤,認為六國為爭小利互相殘殺,致使秦國奪取韓魏佔據中原腹心,使六國沒有抗秦根基而滅亡。

從中可以看出,歷代學者對六國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具體的原因。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些原因呢?趙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現在就從趙國的具體歷史進行簡要分析。

趙國人的傳統“尚亂”性格。

任何族群所建立的國家,其國家行為的特質都取決於久遠的族性傳統,以及這種傳統所決定的認識能力。趙國人的族性傳統是“勇而氣躁,烈而尚亂”。而這樣族性的人構成的國家,往往是剛烈武勇、亂政叢生,社會格局極不穩定。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追尋種族源頭,秦趙本是同根。那麼問題又來了:同根而生,為何歷史結局會大不相同?其原因是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徹底扭轉了秦國人民的烈亂秉性,嚴刑苛法讓秦國人在威懾與獎勵下從根本改變了思想意識。

趙國雖然也經歷過改革變法,但都不徹底,胡服騎射只是讓趙國軍事力量強大,但思想意識還是以前那樣,沒有發生重大改變。趙國人民的烈亂秉性沒有經由嚴酷洗禮而發生質變,亂政風習始終伴隨著趙國,以致最終走向滅亡。

民族性格造成的亂政歷史。

在早趙時期(趙襄子立國之前),由於沒有穩定的法則,趙國內亂頻發。在趙氏立國之後,這種內亂之風非但沒有有效遏制,反倒愈演愈烈。甚至在趙氏12代中竟有11次內亂。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首先,是公元前425年,趙襄子死後,其子趙浣(獻侯)立。趙襄子之弟趙桓子密謀兵變,驅逐趙浣,自立為趙主。之後,公元前424年,趙桓子死,趙部族將軍大臣再度兵變,亂兵殺死趙桓子兒子,復立趙浣,史稱趙獻侯。

第三次,公元前387年,趙烈侯死,其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死,趙部族將軍舉事政變,廢黜武公子,而改立烈侯子趙章,史稱趙敬候。第四次,公元前386年,趙武公之子趙朝發動兵變,被攻破,逃亡魏國。

第五次,公元前374年,趙成侯元年,公子趙勝兵變爭位,被攻破。第六次,公元前350年,趙成侯死,公子趙緤發動兵變與太子趙語(趙肅侯)爭位;趙緤失敗,逃亡韓國。

第七次,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王子趙何,退王位自稱主父。後不忍趙章廢黜,復封趙章為安陽君。其後趙章發動兵變,與趙何爭位被殺。第八次,趙成再度政變,包圍沙丘行宮三月餘,活活餓死趙武靈王。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趙雍

第九次,公元前245年,趙悼襄王命樂乘代廉頗為將攻燕,廉頗不服生怒,率軍攻擊樂乘,樂乘敗走,廉頗無以立足而逃亡魏國。這是戰國時代極其罕見的大將公然抗命事件,而趙國朝野卻視為尋常。

第十次,趙悼襄王晚期,廢黜原太子趙嘉,改立新後(倡女)之子趙遷為太子,種下最後大亂的根基。第十一次,趙遷即位,內亂迭起,郭開當道,誅殺李牧。12代國君有11次兵變,這在同期其他國家絕無僅有。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趙武安君 李牧

頻繁內亂導致國家根基不穩,歷代君主也很少有繼承上任君主的治國理念,大臣也因君主不同忽而被重視忽而被疏遠,這樣的趙國,在對抗一直秉承商鞅變法理唸的秦國時,勢必無法與之抗衡。國家內亂是導致趙國滅亡的直接內因。

地理環境不利國家發展。

趙國大體可以分為邯鄲地帶、中山地帶、太原地帶、上黨地帶、代郡地帶、雲中胡地六大區域。綜合來看,趙國基本地域山原交錯,除了汾水谷地與邯鄲北部小平原,大多被縱橫山地分割成小塊區域,可耕之地少而多旱(薄),農耕業難以居主導地位。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關中平原

相比於趙國,其他六國均有大片富庶農耕之地:秦有關中、蜀中兩大天府之國,魏韓有大河平原,齊有濱海半島平原,楚有江漢平原與吳越平原,燕有大河入海口平原與遼東部分平原。當時天下,只有趙國沒有如此大面積的農耕基地。

如此地理環境的民眾,在農耕時代自然難以像中原列國那樣以耕耘為主流生計。在戰國這個大爭之世,軍隊是一個國家的主要支撐力量,而軍隊多必然要有足夠的糧食需求,趙國恰恰沒有充足的糧食供應。如此看來,長平之戰趙括不守而選擇進攻就是因為沒有充足後備資源的無奈之舉。

趙國滅亡究其根本是為何?秦國壓迫只是外因,自身內因更為重要

趙括

古今對於趙國乃至山東六國滅亡的說法,杜牧的看法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秦國的發展壯大自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趙國本身常年內亂加貧瘠的國土資源實更為重要,倘若趙國每代君主都可以很好的繼承前者遺志,趙國能有充足的戰備資源,再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後軍隊戰力大增,定能與秦國一爭高下。

參考文獻:《史記·趙世家》、《戰國策·趙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小軒簡聊歷史

長平之戰趙國是否有機會翻盤?廉頗也無力迴天,只怪秦國力強大

長平之戰趙國幾乎覆滅,為何這種情況下趙依舊能支撐38年才滅亡

秦國伊闕之戰為何會取得大勝?多種因素共同造就,白起功不可沒

孟嘗君養士三千,以愛才聞名!那為何又有為官不學孟嘗君的說法呢

Tags:趙國滅亡秦國兵變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