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水經·漻水注》考略

由 水經注裡的名勝古蹟 發表于 藝術2021-10-05

簡介盛克森,李光耀繪,神話三百篇繪圖·注音·今譯·賞析,新世紀出版社,1996.01,第36頁當地學者認為上述《水經注》不僅記載了隨地的始祖形態的文化,即炎帝神農文化,而且對隨州的侯國形態文化也做了詳細的記述,同時也披露了一些這一時期的隨州

什麼是水注

卷三十二

○漻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縣西。

漻水北出大義山,南至厲鄉西,賜水入焉。水源東出大紫山,分為二水,一水西逕厲鄉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雲是神農所生處也,故《禮》謂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書所謂神農既誕,九井自穿,謂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則眾水動。井今堙塞,遺蹟彷彿存焉。亦云賴鄉,故賴國也,有神農社。賜水西南流入於漻,即厲水也,賜、厲聲相近,宜為厲水矣。一水出義鄉西南入隋,又注漻。漻水又南逕隋縣注安陸也。

△南過安陸入於溳。

江夏平春縣,東漢置,屬江夏郡。治所在今河南信陽縣西北。西晉屬義陽郡。東晉太元中改為平陽縣,移治仁順城(

今河南信陽市)

。南朝宋孝建三年(456)

析平陽縣復置。南齊屬北義陽郡。北魏廢。[1]

[1]

漻水,

即今湖北隨州市東漂水。《水經·

漻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縣西,南過安陸入於溳。”

《方輿紀要》卷77

應山縣:漢東河 “

在縣西四十里,又有大洪河在縣西南三十里,縣西南六十里有馬坪港,其上流皆匯諸山溪之水,下流合為漻水,入安陸縣界,注於溳水”

。[2]

[2]

大義山,在今湖北隨州市東北。《水經·

漻水注》:“

漻水北出大義山。”

《輿地紀勝》卷83

隨州:大義山“

在州東北,

幾環百里,民居其間,貧富自相取足,有義風。故名”

。《方輿紀要》卷77

隨州:大義山“

在州北百五十里。周百里。相傳魏、晉置義陽郡,以山名也”

。[3]

[3]

故賴國)

厲(

賴)

鄉(

,

在今湖北隨州市東北。《漢書地理志》南陽郡隨縣:“厲鄉,故厲國也。”師古注:“厲讀曰賴”[4]

[4]

當地學者認為厲國是漢水流域的侯國,

在漢水流域,

厲水)

其地望在隨州東北以今天的隨縣殷店鎮為中心[5]

[5]

賜水(

,

即今湖北隨州市東北漂水。《水經·

漻水注》:

賜水 “

水源東出大紫山,分為二水,一水西徑厲鄉南。賜水西南流入於漻,即厲水也。賜、厲聲相近,宜為厲水矣。一水出義鄉,西南入隨,又注漻”[6]

[6]

坎兒井是中華文明的產物。盛弘之《荊州記》中記述:隋郡北界有厲鄉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雲:神龍所生林西有兩重塹,內有周圍一頃二十畝地,中有九井,神農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則眾井水動,即以此為神農社,年常祠之。”九井自穿相通,一井牽動眾井,這與地下暗渠相通的坎兒井結構相同。神農是我國農業和醫藥發明的傳說人物,把穿井與他連在一起,可見其歷史悠久[8]。)

烈山,

又稱歷山、厲山。在湖北省隨州市城區北偏西、水西岸。南麓海拔150

米處有石灰岩溶洞神農洞,傳為炎帝神農氏誕生處。據《隨州志》載:“

厲山之上,山有神農洞,即帝誕生處也”[7]

[7]

九井,

有學者認為此處的“九井自穿。汲一井則眾井水動”與地下暗渠相通的坎兒井結構相同。(

當地學者認為上述《水經注》不僅記載了隨地的始祖形態的文化,

即炎帝神農文化,

而且對隨州的侯國形態文化也做了詳細的記述,

同時也披露了一些這一時期的隨州文化情況,

如“民居其間,

貧富自相取足,

《水經·漻水注》考略

有義風”等等。“自相取足”小農經濟,

屬於農耕生產方式;

“有義風”與秦漢時期的隨民“上氣力”同型,

是忠樸的一種表現。總的說來,

這一時期的文獻,

對隨州文化的記載是以隨州對隨州始祖形態文化與侯國形態文化的記憶為主的,

很少能看到新的文化創造。[9]

[9]

神農社相關圖片摘自:陳湘生,熊永祥選編;盛克森,李光耀繪,神話三百篇 繪圖·注音·今譯·賞析,新世紀出版社,1996.01,第36頁

當地學者認為上述《水經注》不僅記載了隨地的始祖形態的文化,

即炎帝神農文化,

而且對隨州的侯國形態文化也做了詳細的記述,

同時也披露了一些這一時期的隨州文化情況,

如“民居其間,

[1]王文虎,隨州文化史,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06,第185頁

《水經·漻水注》考略

炎帝故里風景名勝區位於隨州市隨縣厲山鎮,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世界華人尋根謁祖聖地”。從2009年開始,湖北省人民政府每年在此成功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影響。(摘自湖北文旅之聲5月13日 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三條線路帶你玩轉千年隨州)

貧富自相取足,

有義風”等等。“自相取足”小農經濟,

屬於農耕生產方式;

“有義風”與秦漢時期的隨民“上氣力”同型,

是忠樸的一種表現。總的說來,

這一時期的文獻,

對隨州文化的記載是以隨州對隨州始祖形態文化與侯國形態文化的記憶為主的,

很少能看到新的文化創造。[1]

[1]

隋縣,詳《水經溳水注》。

[1]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上 1-7畫

[2]——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下 8畫以上

[3]-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上 1-7畫

[4]-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上

[5]王文虎,隨州文化史,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06,第86頁

[6]-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下 8畫以上

[7]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下

[8]金明春著,一個存放夢的好地方,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3,第219頁

[9]王文虎,隨州文化史,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06,第185頁

[10]楚國曆史文化辭典

[11]-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下 8畫以上

Tags:隨州神農九井文化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