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華州高塘塬名溯源(二):​文韻深厚改“崇塬”

由 華州文史薈萃 發表于 藝術2021-10-01

簡介史載,商朝末年,周人自周原興起並東進欲滅商朝,當時據守在崇塬的崇國國君崇侯虎不但忠於商朝,而且國勢較強,是周人進逼潼關的最大障礙,崇國駐崇塬扼守關中東部,易守難攻,於是周人集中全力由西、南、北三面包圍崇國,再用計謀離間崇侯虎與其弟崇黑虎關係

山嶺崇什麼成語

文韻深厚改“崇塬”

相傳五帝時的堯舜禹時代,黃帝后裔封彤塬立崇國,彤塬更名為崇塬。據《史記•五本紀》載:黃帝居住在軒轅之丘,有多妻,生有二十五子,他們中有姓氏立國者十四人。其中沒有登臨帝位的兒子昌意之脈,生有黃帝之孫顓項、曾孫鯀和玄孫禹,鯀是顓頊之子,禹之父。鯀初封彤地,彤魚氏的母親當屬鯀的曾祖母輩。鯀在堯帝時治洪水,後治水不成而被流放到羽山,由兒子禹繼續鯀的治水事業。鯀的後人在彤原立崇國,彤塬易名崇塬。

華州高塘塬名溯源(二):​文韻深厚改“崇塬”

高塘塬“龍耳山”

鯀來到彤塬,見南山有座奇峰,該山頂主峰宛若兩耳,高聳入雲,南北相對立,似有同天際相語之靈氣,於是稱其為崇山,今人又稱為龍耳山。取崇山之靈氣,在彤塬立崇國,更彤塬為崇塬。人常說“崇山峻嶺”,以比喻山嶺之高大雄偉。山之所謂“崇”者有高聳入雲之頂峰,嶺之所謂“峻”者,有巍峨英俊之橫樑。彤塬正因有高聳入雲之崇山而得名。

鯀為人聰明能幹,頗才氣,在當時諸侯國中很有威望,加之是黃帝和顓項之後裔,到了堯帝時承擔了治理洪水之重任。《史記•五本紀》中曾記載:當堯帝時,大水成災,濁浪滔天,浩浩蕩蕩包圍了山崗,淹沒了丘陵,各部落民眾擇高而聚,非常憂懼。堯求能夠治理洪水的人,各個大臣和四方諸侯都說鯀可以。堯說:“鯀為人背教化不可用”。但四方諸侯堅持說比較起來沒有比鯀更賢能的,希望堯試試他。於是堯聽從四方諸候建議,任用鯀治理洪水。經過九年,洪水還是沒有平息。治水大業沒有成功。這時堯已任用舜代行天子的政事,舜巡視發現鯀治水之法不行,把鯀流放到羽山,並推舉鯀的兒子禹治水,最後才取得成功。禹後來被舜帝向上天舉薦繼承了天子位,國號叫做夏後。禹後來又舉薦將天下傳授給益。禹去世三年喪禮結束後,益又將天子位辭讓給了禹的兒子啟。於是啟登上了天子位,這就是夏後國的啟帝,正是由於禹、啟為夏後國,歷史上才將禹之父鯀稱為“崇伯”,後又有“夏伯”之稱。

華州高塘塬名溯源(二):​文韻深厚改“崇塬”

高塘“雞仔山”——堯帝陵

崇塬之名歷經夏、商近千年,到周人滅商建立西周後又複名彤塬。史載,商朝末年,周人自周原興起並東進欲滅商朝,當時據守在崇塬的崇國國君崇侯虎不但忠於商朝,而且國勢較強,是周人進逼潼關的最大障礙,崇國駐崇塬扼守關中東部,易守難攻,於是周人集中全力由西、南、北三面包圍崇國,再用計謀離間崇侯虎與其弟崇黑虎關係的同時,又以商紂王荒淫無道,天怨人怒應當討伐,對崇黑虎進行攻心,最後得到崇黑虎的配合才擒獲崇侯虎,降滅了崇國。隨後又將歧周(今岐山、扶風的周塬一帶)之都東遷到灃(今西安西南)。正如《史記・周本記》中記載:(周文王姬昌)先征伐邗國。下年,討伐崇候虎,並營造豐邑。從歧下把國都遷徒到豐。再下年,西伯逝世,太子發即位,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沒有崇國之憂,隨攻取潼關,後出潼關大會四方諸侯於盟津(今河南省孟津),周軍和諸侯軍旅從盟津渡河直逼殷郊牧野(今河南省淇縣西南)。商納王自焚於鹿臺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在鎬京建立周王朝。建周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度,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的各地為諸侯。據《史記》載:“彤伯為成王宗伯。”據《路史》記載:西周成王姬通,封其子於彤城(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南),立彤國,為伯爵位,世稱彤伯,其後以國為姓,乃成彤氏。

自周文王滅崇國後即廢去崇國之名,恢復了崇之前的彤塬之名,崇國的城郭也隨之稱為彤城,武王建西周兩年後病逝,太子通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因成王年少,周家剛剛安定天下,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恐怕四方諸侯生亂代任子成王主持國事七年,待成王長大又交回了王權。成王時封其子到彤塬,立彤國,後裔隨以彤為氏。彤塬自西周複名,經歷周秦漢三國晉南北等六朝,又近千年。到了隨,隋煬帝因為母后獨孤氏修建省親離宮再次改彤塬為崇塬。據陝西簡史載“北魏末年,鮮卑六鎮軍人進入關中。建義元年(公元528年),爾朱天光率兩大軍團入關,鮮卑將土部分留居關中。沙荔之戰後,宇文泰的鮮卑大軍駐紮於華州、華陰、櫟陽(今臨潼北)等地。當時鮮卑人獨孤氏進駐彤塬,西塬曾駐有獨孤信家族,並建有莊園,所以至今人們仍稱西塬南部為“孤獨莊”塬。

華州高塘塬名溯源(二):​文韻深厚改“崇塬”

渭南崇凝塬,又稱長壽塬 自網路

長達兩個多世紀的“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分裂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黎民百姓思念和平,盼望統一如久寒盼春色。而承擔“結束分裂局面這一歷史重任的,就是隋文帝楊堅,他結束了自西晉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中國的又一次大統一。公元581年楊堅在長安稱帝,沿用父親隨國公之號,改“隨”為“隋”,建立隋王朝,年號開皇。捨去漢長安城,在其西南另建新都城,取名“大興城”。公元605年隋文帝去世,隋煬帝楊廣即位。後以孝敬母后獨孤氏方便省親,在彤塬舅父獨孤莊園之北建省親離宮。以聚崇山渭水之靈氣,願母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取名為“崇凝宮”,又將肜塬復古名為“崇塬”,將宮所在小塬稱長壽塬。這正是今人將高塘西部渭南塬既叫獨孤莊塬、崇凝塬,又稱長壽塬的緣故。

自隋改彤塬為崇塬,又經歷了隋、唐、五代近600年,到了北宋治平年間之後,才改為今名“高塘塬”。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話說高塘塬》主編 秦三民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Tags:崇國獨孤高塘崇塬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