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由 回憶在美終是傷com 發表于 藝術2021-07-03

簡介二、海南漁民開發和利用南海的路書——“更路簿”在海南文昌、瓊海的老漁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鄭和七下西洋的船隊曾在海南島停靠,船隊教授給當地漁民如何航行才能到達南海各個島礁,漁民們根據指導駕船前往南海,並一次次根據實際航行的情況對偏差進行修

南海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南海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因為中國海南島的漁民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最早佔有南海島礁,在風帆時代,南海周邊國家中,只有中國海南島的漁民,有技術、有途徑、有能力、有動力去探索和開發南海,所以南海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翻開南中國海的地圖,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的“南海九段線”能切到海上鄰國的家門口,茫茫大海中的島礁為什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鄰國距離這些島礁比中國近,為什麼不在古代就佔為己有?這裡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出發做一些討論。

一、古代中原王朝對海南島的移民催生了中國人對南海的探索

在古代,由於海南島距離中原王朝十分遙遠,歷來被視為蠻荒之地、化外之地,中原王朝對於海南島的控制和開發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南嶺以南置象郡,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後趙佗自立為南越王,海南島被納入南越國疆域。漢武帝時期,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等平定南越,在海南島置珠崖郡和儋耳郡,海南島被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標誌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漢代以後,中原王朝對海南島的移民逐步增多,主要原因有逃避戰亂和饑荒、官員貶謫等。移民潮為海南島注入了漢文化的基因,海南島對於中原王朝的向心力逐步增強。移民潮在明、清兩代達到高峰,其中以閩南地區移民為主,目前海南島約2/3的人口為閩南移民後裔。在雜糅了黎語、粵語、潮汕方言、客家話等成分之後,海南島上形成了閩南語的支系的——雷-瓊方言,為島上大多數居民所通用。由於閩南移民渡海之後,最先到達和定居的是海南島的東部、東北部沿海,如瓊山、文昌、瓊海、萬寧等,這一帶逐漸成了古代海南島文化和科技最發達的地區。

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中部山地為五指山脈和黎母山脈,四周為沿海平原和丘陵,在閩南移民較為集中的北部沿海平原有著名的“瓊北火山群”,該火山群在大約1萬年前曾發生過劇烈爆發,火山岩覆蓋了海南島北部大部分地區,導致該地區土壤層較薄,能承載的農業生產力有限。另外,海南島東部、東北部沿海地區砂質土壤居多,肥力有限,難以進行大規模水稻種植,加之常有颱風登陸,對農業生產造成毀滅性打擊,往往會導致一季作物絕收。顯然,海南人的先祖們在土裡刨食絕非易事,既然土地的生產力有限,海南人民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了浩瀚的大海。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海南島地形圖

海南島沿海以沙質海灘為主,近岸砂多水淺不利於船舶停靠,優質深水港口較少,在閩南移民較為集中的東部地區,較好的港口僅有文昌鋪前港、文昌清瀾港、瓊海潭門港等,但正是這為數不多的漁港,將浩瀚的南海,拉入了中國的懷抱。

二、海南漁民開發和利用南海的路書——“更路簿”

在海南文昌、瓊海的老漁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鄭和七下西洋的船隊曾在海南島停靠,船隊教授給當地漁民如何航行才能到達南海各個島礁,漁民們根據指導駕船前往南海,並一次次根據實際航行的情況對偏差進行修訂,最終形成了帆船時代的經略南海的路書——“更路簿”。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更路簿一頁

根據學者考證,海南漁民首創的南海“更路簿”形成於鄭和下西洋之前的明初,盛行於明中葉、清代及民國初。“更路簿”是一部航海手冊,記錄了帆船在兩個島礁之間航行耗時、航行方向、以海南話命名的島礁名稱以及輔助航行的水深與潮汐資訊等。其中“更數”代表的是航行在兩個島礁之間的航行耗時。古人將一天計為10更(每一更相當於2。4小時),兩個地點間航行耗時就用“更”的數量來表達。因為不依賴於航海圖航行,所以不需要用難以在海上測量的長度表示兩個島礁之間的距離,而是用航行時間表示,再根據風向、風力、海流等因素根據經驗進行微調。如果將單位更數換算為距離,根據海南漁民的經驗,1更距離長度相當於10海里。“路”指的是羅盤方向,將這些“更”和“路”按照島礁的先後順序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更路簿》。例如:《更路簿》中按順序記錄了“自白峙仔到雙峙駛乾巽已亥,平二十八更收”,釋義為:從白峙仔礁(西沙盤石嶼)到雙峙礁(南沙北子島),航行方位用羅盤上的乾巽已亥針,航行二十八更的時間後可到達雙峙。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更路簿記載的島礁名稱,均是用海南話命名

海南漁民在南沙海域作業的範圍幾乎覆蓋所有島、礁、沙、灘以及暗礁、暗沙、暗灘等,東達蓬勃暗沙(漁民稱:東頭乙辛,意思是用羅盤乙辛方位走到最東,此處可看到菲律賓連綿山脈) 西至日積礁(漁民稱西頭乙辛,即羅盤乙辛方位走到最西) 南抵 南屏礁(漁民稱墨瓜線,意思是此處盛產黑海參,狀如墨瓜)一帶。以太平島(黃山馬)為界,“更路簿”指示的南海作業路線可分為東路、南路、西路和到新加坡的路線。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根據更路簿在google地圖上可以找到漁民南海航行的大致路線

在18世紀70年代機動船發明之前,大量的歐洲古地圖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航海圖對南海島礁的標註是十分稀少的。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地圖上的南沙群島海域島礁幾乎就是空白,這個島礁眾多的地區似乎被人們遺忘。至今便覽周邊國傢俱有地圖證明力的資料,均沒有像海南《更路簿》這樣證明其是最先發現、最早命名,長期佔有並開發利用的證據。

三、天時(季風)地利(區位)人和(貿易)決定了只有海南漁民能在帆船時代開發南海

1、季風和區位

與地球上其他區域風向被信風主導不同,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受季風主導。在南海區域,每年4-9月盛行西南風,10-3月盛行東北風,以每半年週期往返推送。從海南島東部到西沙、南沙再到新加坡正好處在季風的風方上。季風為海南漁民往返南海中的各個島礁提供了持續不斷的天然動力。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南海冬季季風示意圖,從海南島到南海可順風航行

在風帆時代,每年的12月份左右,文昌鋪前、清瀾和瓊海潭門的漁民便揚帆南下,順著季風先往西沙再往南沙群島(由於西沙海域颱風較多,漁民更喜歡在南沙海域作業),然後將海產品運往新加坡等南洋大城市出售,換回銀元和煤油、布匹等商品。次年5月再乘著季風駕船北上,沿著越南海岸返回海南,這是季風帶給海南漁民特有的便利與資源。也有部分漁民帶足一年口糧,在南沙較大的島上做長期逗留,駐島漁民在島上搭建房屋、種植椰樹、捕撈海產品,在次年船來時直接運上船,這極大地提高了捕撈的作業效率。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南海夏季季風示意圖,從新加坡可順風沿著越南海岸北上返回海南島

海南漁民駕駛的漁船為中國傳統漁船,採用硬質縱帆,帆由竹篾編織而成,成本低、操作簡單,即使風向不利也能逆風做“之字形”航行,方頭平底,抗風浪性強,為南海航行利器。

相反,地理位置處於季風方向西側的越南,雖然離西沙南沙直線距離較近,但是如果要去南沙、西沙島礁從事漁業生產,則需要垂直於季風穿越南海海域,再加上不懂航海路線及造船技術的落後(越南人使用的漁船俗稱“簸箕船”,圓形,由竹篾編成,塗以桐油防水,無法進行遠洋作業),使得越南人在帆船時代根本無法抵達西沙南沙。在帆船時代,根據海南老漁民口述,祖祖輩輩在西沙南沙捕撈作業時,從未見過越南人。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越南傳統“簸箕船”,只適合近岸捕魚,不能出遠海

2、漁業貿易

十九世紀開始,大批中國人下南洋尋找新生機,華人在東南亞的地位和重要性快速提升。以新加坡為例,1821年,在新加坡開埠以後,已有3000多艘商船來到,島上居民從1819年的幾百人,發展到5000餘人,其中華人就有1000多人。各地的商船為新加坡華人貿易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在新加坡收購中國運來的絲綢、茶葉以及海產品,然後銷售給歐洲商人,再將來自印度的商品銷售到中國。新加坡華人儼然已成為亞歐貿易的重要中轉商之一。

海南漁民在南沙捕撈的主要海產品為海參、海龜、牡蠣和馬蹄螺等,其中馬蹄螺和紅海參運往新加坡出售給華人中間商。由於新加坡閩南、海南移民後裔較多(至今仍有約10%的新加坡人會說海南話,海南雞飯是新加坡名菜),漁民與之語言溝通便利,助推了海產品貿易的繁榮。在19世紀末,新加坡市場馬蹄螺(其外殼珍珠層用於生產工業塗料)價格最高時達100銀元以上一擔,一個漁季一艘普通漁船可捕撈馬蹄螺500擔以上,產值達50000銀元,1銀元在當時的購買力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約130元,那麼一艘漁船一年的產值可達650萬元,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海南漁民從漁業貿易中獲得原始資本的積累,同時投入資金購置新的船隻,南海漁業貿易在當時幾乎被海南漁民壟斷,海南漁民已經不僅僅是漁民,而是作為跨國商人馳騁於南海之上,成為當時中國跨國貿易的重要一環。時至今日,在文昌鋪前港仍可看見,許多始建於清末民初的南洋風格的騎樓,儼然當時的富人區,它們的主人有很大一部分便是在南海撈到第一桶金的“漁商”。海南漁民的遠洋航行,已不同於鄭和下西洋般的“揚國威於四海”,而是類似歐洲大航海時代,透過遠洋貿易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

為什麼南海是中國的?

海南文昌市鋪前鎮騎樓群

尾聲

綜上所述,海南漁民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最早佔有南海島礁,在風帆時代,只有海南漁民有途徑、有能力、有動力去探索和開發南海,南海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隨著風帆航海時代的大幕徐徐落下,新一代的海南漁民早已能熟練地使用衛星導航,駕駛著機動漁船,依然在祖先們用生命闖出的南海上海漁耕不綴。

博物館裡泛黃的“更路簿”、風雨中無聲佇立的鋪前騎樓,就像海風在潭門老船長臉上鐫刻出的皺紋,永遠銘記著屬於海南漁民的大航海時代,將海洋探索精神深深刻入中國文化的基因。

Tags:漁民南海海南島海南島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