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能下海能遁地,古人採金靠哪些“黑科技”?

由 礦冶園 發表于 藝術2021-07-03

簡介凡銅砂在礦內,形狀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鍮石,或如礓鐵

伴金石是什麼

作為我國古代工業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金屬的開採和冶煉技術同樣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天工開物》的下篇十四卷“五金”對其作有詳盡描述,從常用金屬的分佈、分類、性質到冶煉和使用,特別是在煉製各類金屬的技術方法和冶煉裝置的使用,可被看作是現代金屬製造業的雛形。

能下海能遁地,古人採金靠哪些“黑科技”?

古人的五金“觀”

人有尊卑,金有貴賤。

“人有十等,自王、公至於輿、臺,缺一焉而人紀不立矣。大地生五金以利用天下與後世,其義亦猶是也。”

古人認為,人被分類為是個等級,從高貴的王、公到低賤的輿、臺,缺少一個等級,人的立身處世之道就無法建立。大地產生出有貴賤之分的五金供人類及其子孫後代使用,兩者的意義是一樣的。

貴者罕見,賤者多得。

“貴者千里一生,促亦五六百里而生;賤者舟車稍艱之國,其土必廣生焉。”

貴金屬,大概一千里之外僅會有一處出產,而最近的也要五六百里才有。五金中最賤的金屬,就算是在交通最不便利的地方,也會有很高的儲藏量。

鐵雖賤,但必有其用;金雖貴,而無鐵則廢。

“黃金美者,其值去黑鐵一萬六千倍,然使釜、鬵、斤、斧不呈效於日用之間,即得黃金,值高而無民耳。”

最好的黃金,價值要比黑鐵高一萬六千倍,然而,如果沒有鐵製的鍋、刀、斧之類供人們日常生活之用,即使有了黃金,也不過好比只有高官而沒有百姓罷了。

古人如何尋得五金

“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馬蹄金,中者名橄欖金、帶胯金,小者名瓜子金。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頭金,小者名麩麥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皆待先淘洗後冶煉而成顆塊。”

金根據產地和產狀不同品種較多,但無論是從山石中、水沙中或是地下井工出土的金,都必須先經淘洗然後進行冶煉,才成為整顆整塊的金子。

“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見伴金石,即可見金。”

我國西南部多產黃金,採金的人開鑿礦井十多丈深,一看到伴金石,就可以找到金。

能下海能遁地,古人採金靠哪些“黑科技”?

“凡石山硐中有鉚砂,其上現磊然小石,微帶褐色者,分丫成徑路。採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可日月計。尋見土內銀苗,然後得礁砂所在。”

蘊藏銀礦的石山洞,山體表面會出現一堆堆帶有微褐色的小石頭,其狀分若干支脈。採礦的人要挖土一二十丈深才能找到礦脈,這種巨大的工程強度不是幾天或者幾個月所能完成的。找到了銀礦苗以後,才能知道銀礦具體所在。

“凡礁砂藏深土,如枝分派別,各人隨苗分徑橫挖而尋之。上楮橫板架頂,以防崩壓。採工篝燈逐徑施鑊,得礦方止。凡土內銀苗,或有黃色碎石,或土隙石縫有亂絲形狀,此即去礦不遠矣。”

銀礦埋藏得很深,而且像樹枝那樣有主幹、枝幹。礦工跟蹤銀礦苗分成幾路橫挖找礦,開挖過程中利用燈籠照明,且需搭架橫板用以支撐坑頂,以防塌方,直到取得礦砂為止。在土裡的銀礦苗,有的摻雜著一些黃色碎石,有的在泥隙石縫中出現有亂絲的形狀,這些現象都表明附近有銀礦。

“凡出銅山夾土帶石,穴鑿數丈得之,仍有礦包其外,礦狀如礓石,而有銅星,亦名銅璞,煎煉仍有銅流出,不似銀礦之為棄物。凡銅砂在礦內,形狀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鍮石,或如礓鐵。淘洗去土滓,然後入爐煎煉,其燻蒸旁溢者,為自然銅,亦曰石髓鉛。”

產銅的山總是夾土帶石的,需要開挖巷道才能得到,且銅礦被圍巖包圍,表面留有銅璞。在爐中冶煉過程中,會回收一部分銅。銅砂在礦裡的產狀不一,若把銅砂夾雜著的土滓洗去,然後入爐熔鍊,經過熔化後從爐裡流出來的就是自然銅。

能下海能遁地,古人採金靠哪些“黑科技”?

“凡鐵場所在有之,其質淺浮土面,不生深穴。繁生平陽、崗埠,不生峻嶺高山。”

全國各地都有鐵礦,而且都是淺藏在地面而不深埋在洞穴裡。出產得最多的,是在平原和丘陵地帶,而不在高山峻嶺上。

“質有土錠、碎砂數種。凡土錠鐵,土面浮出黑塊,形似秤錘。遙望宛然如鐵,拈之則碎土。若起冶煎煉,浮者拾之,又乘雨溼之後牛耕起土,拾其數寸土內者。”

鐵礦石有土塊狀的“土錠鐵”和碎砂狀的“砂鐵”等好幾種。鐵礦石呈黑色,露出在泥土上面,形狀好像秤錘,從遠處看上去就像一塊鐵,用手一捏卻成了碎土。

能下海能遁地,古人採金靠哪些“黑科技”?

“凡錫有山錫、水錫兩種。山錫中又有錫瓜、錫砂兩種,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間或土中生脈充軔,致山土自頹,恣人拾取者。水錫衡、永出溪中,廣西則出南丹州河內,其質黑色,粉碎如重羅麵。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從南淘至北,旬後又從北淘至南。愈經淘取,其砂日長,百年不竭。”

錫礦分為山錫和水錫,其中山錫在不深的地層裡就能找到。露出地標的礦脈經過分化和崩解,形成的帶狀次生礦也容易採得。水錫,顧名思義,多產於小溪和河中,經過淘礦可得。

能下海能遁地,古人採金靠哪些“黑科技”?

古竟然還有“黑科技”

當然,我國古人高超技藝遠不止於此。據《天工開物》中記載,古人甚至穿上“潛水服”深入水下進行採珠作業——他們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用自制的布罩包裹身體與頭部,只露出眼睛,嘴裡含一根呼吸管便形成了古代潛水裝置,不禁讓小編將之與現代海底採礦聯絡在一起。

能下海能遁地,古人採金靠哪些“黑科技”?

結語:

中國古代對探、採、選礦方法和技術方面的記載數不勝數,對某些技術的獨到見解與超前使用更是令現代學者歎為觀止。古代人民在傳統礦山技術抱有深刻研究的態度,以及他們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科研創新精神都值得現代人民深思與學習。

Tags:銀礦五金冶煉古人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