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由 新縣誌 發表于 藝術2021-07-03

簡介-安徽黃山市歙縣-漫天洪水沒不住的徽州風韻就在不久前,一場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席捲全國,27省受災,六分之一的中國都泡在水裡,而在這場浩大的天災之中,歙縣的名字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

安徽洩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蘇是真的嗎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安徽黃山市歙縣-

漫天洪水沒不住的徽州風韻

就在不久前,一場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席捲全國,27省受災,六分之一的中國都泡在水裡,而在這場浩大的天災之中,歙縣的名字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安徽作為江淮要衝,上保河南,下保江蘇,承擔了分洪洩洪的主要壓力。卻讓歙縣這座千年古城被洪水淹沒。因為洪水,歙縣高考推遲並啟用了備用卷,這也讓這個“乘風破浪的高考”的徽州祖源之地登上了全網熱搜。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洪水雖然無情,但是卻也將這座懷瑾握瑜的寶藏小城從埋沒與嘈雜之中衝出,展現在世人眼前。雖然遺憾以這樣的形式與他們見面,但是洪水終有退去的那天,歙縣的珠光卻不會因洪水沒過而失去華彩。

/////////

文骨墨香,徽州風韻

中國有聞名天下的四大古鎮: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四川閬中以及安徽徽州,而在這其中,徽州古鎮就位於歙縣。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歙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古名歙州,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設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一千四百年,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徽州文化正是從此處開始,伴隨著徽商的馬車號子,與徽菜撲鼻異香,流往全國。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與歙縣比鄰的休寧縣,因走出十九位狀元而被稱為中國狀元之鄉。而一衣帶水的歙縣,在文脈傳承一事上也不遑多讓。歙縣人歷來重視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鄉便是此處。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此外,文房四寶之中的徽墨、歙硯。也都出產自歙縣。歙縣街頭,牌坊林立,墨香四溢。文運昌隆。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廣博而深邃的徽州文化,可以稱得上是東方社會與文化的一大縮影。將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眾生百態全息包含至一體之內。而學術界對於徽州文化以及“徽學”的研究,已經與敦煌學和藏學並立,走向世界之林。而在歙縣的牌樓坊市之間,仍有活著的徽州文化留存至今。

/////////

新安江上,山水依然

明末清初盛極一時的新安畫派。丁瓚、程嘉燧、李永昌等畫家,崇尚“米倪”之風,枯筆皴擦、簡淡深厚。居於新安江畔,徽州城中,以筆墨錄山水,點綴人煙民居於其間,成就中國藝術史上璀璨的一頁。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數百年後,畫中的美景仍然存世,踏訪徽州,只見遠山如黛,江水清幽。

青山秀水,粉牆黛瓦。現實中的徽州城卻也像是被鐫進了畫兒中。歙縣的山水濃妝淡抹總是相宜,徽派古建上高大的馬頭牆摩肩接踵卻又錯落有致。當山水與人文從感覺與直接上相互統一,不需要多麼高的藝術造詣,便能感知這純粹的美。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陽春三月,歙縣的油菜花海如約開放。為一片山水墨色之中塗抹上大片亮眼的黃色。青珏融熠,黛玉灑金。花海的點綴之下,歙縣的墨色風韻之中更添三分明媚。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漁梁壩上,新安江奔湧。唐明月光仍照在一千四百年後的壩上。有著“江南都江堰”之稱的漁梁壩在千餘年間擔起了洩洪防旱,節流行舟的重要作用。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壩的興衰與徽州的興衰緊密連線,明清時期的徽商們從這裡啟航,通往天下四方。可以說,漁梁壩,便是徽商通行天下的起點,名副其實的“徽商之源”。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徽州城,新安江,漁梁壩。站在紫陽橋上看城後滿山遍野的油菜花。大水漏天傾盆而下,沒過了山間田野,城中住家,卻沒不住歙縣人的精氣神與脊樑骨。

/////////

歙縣尋味,煙火人家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洪水前的歙縣,巷陌縱橫,雞犬相聞。每逢飯點,徽州古城中的住家們便燃起裊裊炊煙,起鍋上灶。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從這風味四溢的煙火味兒中傳出的,是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的獨有魅力。隨著遍佈四方的徽商一同帶出去的徽菜,雅俗共賞,底蘊深厚,南北皆宜。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然而在當地老餮眼中,最能夠代表歙縣舌尖的,還是要屬一道臭鱖魚。自江中打撈上來的新鮮鱖魚。當天醃製,時間會給鱖魚帶來獨特的口感與風味。醃製好後經熱鍋冷油、點糖淋醬之後端上餐桌。發酵後的鮮美與獨特的嫩滑Q彈的口感,讓每一個歙縣人戀戀不忘。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在《舌尖上的中國》上露過臉後,毛豆腐便不再寂寂無名。與西方乳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製作過程,讓豆腐之中的蛋白質散發出極為誘人的鮮美,在辣椒醬的輔佐之下鮮醇爽口,芳香誘人。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石頭餜是歙縣特有的早點小吃,用歙縣名產硯石壓制而成的豆黃餡煎餅薄脆香酥,曾在數百年來跟隨徽商走南闖北作為行路的乾糧,時至今日,仍是歙縣人早餐的首選。

/////////

洪水退去,太陽照常升起

2020年已過去一多半,各種天災之下,註定不是一個太平的年頭,我們或許短時間內難以到歙縣去一嘗徽菜的美味,去一品歙縣的煙火氣息,可我們都知道歙縣依舊在,歙縣人也不會被擊垮,風雨過後,仍是人間。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一如他們的先祖們,生長於貧瘠之地,便背上包袱,行走天涯,最終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徽商傳奇。

安徽歙縣:五十年一遇洪水?它分擔洩洪,卻沒不住徽州風韻

-END-

圖片未標註的均來源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絡小編。

Tags:歙縣徽州徽商洪水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