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社會內卷的真正原因:華為內部論壇的這篇雄文火了

由 酷扯兒 發表于 藝術2021-07-01

簡介但大家都排版的那麼好看,你不排版的好看點總感覺會落人下風,這TM也是一種內卷2. 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是內卷例如,有些單位為了落實上級領導決定的專案,又要冠冕堂皇使整個決策過程看起來科學化,以應付審計和巡查,為此,大費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

微雕是什麼意思

「來源: |GitHub大本營 ID:githubcode」

作者:丘小海

社會內卷的真正原因:華為內部論壇的這篇雄文火了

這是華為內部論壇很火的一篇文章。

社會內卷的真正原因:華為內部論壇的這篇雄文火了

以下為文章相關內容

內卷這個概念的內涵很豐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普及和傳播知識,我參考了相關的資訊,把我個人的粗淺理解奉獻給朋友們。

內卷 involution,與之對應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或繞圈圈”。

更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卷。生活中許許多多低水平重複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頭苦幹,樂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內部範圍施展,不向外擴張,工作方向是向內收斂的,而不是向外發散的,這就叫內卷。

試以七個大家熟悉的事例來作解釋。

1. 無意義的精益求精是內卷

比如大會堂桌面上擺的幾千只茶杯,橫看豎看側看皆成行,蔚為壯觀!那是很多工作人員花很長時間用繩子逐一定位折騰出來的。相對於會議的內容及其意義而言,這種嚴格和精準的擺設起不了什麼作用,這就叫內卷。

PS:其實在編輯這篇文章時,已經排版好幾次,但是對於讀者閱讀文章內容實際上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大家都排版的那麼好看,你不排版的好看點總感覺會落人下風,這TM也是一種內卷

社會內卷的真正原因:華為內部論壇的這篇雄文火了

2. 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是內卷

例如,有些單位為了落實上級領導決定的專案,又要冠冕堂皇使整個決策過程看起來科學化,以應付審計和巡查,為此,大費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報告,邀請了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提意見和建議,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評審論證會,窮折騰一番,其實專案早就由領導拍板決定了。

這些龐大繁忙的工作,費錢費時又費力,把簡單問題搞得很複雜,目的只是補程式,把所謂決策科學化的圓圈畫完,這就是一種內卷。

3. 為了免責,被動的應付工作也是內卷

每逢重大節日或敏感時期的前幾天,下級機構必須響應上級號召,組織大規模的安全生產(或維穩之類)大檢查。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領導可能連安全生產的資質證書也沒有,這些檢查未必有什麼實際效果,但還得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這個固定動作,以期萬一出了事可以免責,這也是一種內卷。

4. 與預期的目標嚴重偏離的工作也是內卷

社會上許許多多的建立評比就是內卷。因為這些評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不能借助這些評比大賽來推動其預期的工作,無法實現其初衷,做秀成分多於實質效果。

例如,某某創業之星大賽,又或某省幾個部門聯合搞的科技創新先鋒大賽等等,事實上,個人不會因大賽才去創業,科技企業也不會因為大賽才搞科技創新。大賽的初衷是推動個人創業和科技創新,但實際作用卻微乎其微,這種大賽當然是內卷。

5. 低水平的模仿和複製是典型的內卷

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藝術,其創作內容只會少於正常尺寸的藝術品,尤其在著色方面,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微雕微刻的藝術內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藝術創作。

這種刻意的微細化就是一種內卷。這是一種自我較勁,一種樂在其中的自討苦吃,花費了大量時間、耗盡了意志力,不但沒有創作出新內容,還得拿個放大鏡看,累死人。

6. 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

例如,僵化的考試製度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學習和成長的空間。學生為了考取高分數而被迫在教學大綱範圍內下苦功夫,限制的學生自由的靈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同時,為了比出高下,出題人只好把考試題目出得離奇古怪,比如某某起義誰開了第一槍,誰開了第二槍,誰開了第三槍等等無聊之極的考題,這就是內卷。

7. 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內卷

中國人對很多歷史名著的研究讓人咋舌,就這麼幾本書,一兩百年來無數學者沒完沒了地去挖掘,你還能整出什麼新東西來呢?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細還能再精細,沒完沒了。

研究人員前赴後繼,內容卻不斷重複炒作,論文抄來抄去,不斷用曲解原著和牽強附會的佐證來標新立異,實際上都是那鍋裡的一堆爛肉,這是典型的內卷。

社會內卷的真正原因:華為內部論壇的這篇雄文火了

內卷的成因很多,我們不必深究,也不必窮舉,否則自身也可能掉入內卷之中。略略從制度和文化的二個維度來認識一下。

人們為什麼會身處內卷困境而無法自拔呢?

囚徒困境理論對此作了很好的解釋。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壓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為了自身的利益,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配合”的方案,極少人會選擇與體制對抗。

因此,人們便樂此不疲地與小範圍內的相關的人員進行零和甚至負和的博弈,客家諺語把這種現象叫做“褲襠裡面打拳”,大家爭來爭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總量不會增加,還是這麼一點點。由此看來,

制度化的內部競爭是內卷的第一成因。

內卷是一種無聲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們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磨平了個人的銳氣。陷入內卷之後,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無聲無息不知不覺的虛度;對社會或機構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無用功,白白浪費了資源,降低了整體效率,削弱了對外的競爭力。

內卷告訴我們,表面的精細、複雜、講究不等於高階,更不等於先進,那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種黑暗中無知的消耗,一種悲哀的精神寄託。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層次上的不斷向外突破、創新和創造,才能不讓那種精緻的、繁複的、看起來特別敬業的內卷化狀態困擾我們,才能迴歸到向上勃發的新常態上來。

明白了內卷的含義,大家便可以有意識地避免陷入內卷,減少內卷造成的浪費和傷害。

無論你是決策者還是執行者,做事之前都要判斷一下,儘可能避免內卷。社會應該鼓勵和推動開放自由的競爭環境,體制改革的目標應該放在鼓勵發明創造,建立最小約束的自由機制上來。

延伸

內卷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階模式的現象。

如今內卷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我們此前的文章《終於有人把內卷和囚徒困境講明白了》,有很多讀者留言表示

校園是內卷的重災區

2020年底,《中國青年報》曾採訪幾所國內名校在校學生,他們紛紛講述了自己身邊的內卷現象。

最早,可能我學了一個小時,我的同學學了一個半小時,後來他比我多考一分。現在,我的同學學了5個半小時,我沒有辦法,學了5個小時,最後他還是比我多考一分。從結果上來看,什麼都沒變,但是我們都被捲入了這樣的生活。

——北京大學某理科專業學生

我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報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種聲音告訴我:考試與我所學的專業關係不大,而且是非必要的考試,倘若眼下著手準備,可能會佔用較多本該用於攻克專業課的時間;另一種聲音告訴我:如果通過了計算機考試,我就能夠拿到又一項技能證明,這將作為頗具競爭力加分項體現在各種簡歷中,會讓我在求職中比別人更有競爭力。最後還是決定報考,備考工作也隨即展開。

——復旦大學法學院學生

參考來源:

[1]《什麼是內卷》,作者:丘小海,華為內部論壇

[2]內卷化 -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內卷化

[3]大學生的“內卷”:競爭還是內耗 - 中國青年報

http://education。news。cn/2020-11/09/c_1126713666。htm

Tags:內卷一種大賽內卷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