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小調查|你為什麼沒有讀完一本書?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藝術2021-06-29

簡介但即便如此,“讀書如抽絲”的感覺還是很真實,每天都覺得書讀不完,而且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把時間切碎

書藏是什麼意思

閆力元

張新穎老師有本書的書名叫“讀書這麼好的事”,毛姆有本書叫“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可是,這麼好的避難所,我們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常常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豆瓣有一個小組叫“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有49萬多成員,可見這種現象真實地戳到了我們的痛點。那麼,你是因為什麼原因“讀書如抽絲”?你最近一本沒讀完的書是什麼?是因為什麼原因沒能讀完呢?

Crescent:

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是《奧古斯都》,已經看了三個多禮拜,但還是沒讀完,原因是我太忙了——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個藉口。每天我需要工作學習,還有很多煩人的社交,佔用了我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在晚上可以放鬆的時候,更願意去運動,或是看一些電影及一些簡單的直播影片,甚至是發呆,也不願意開啟Kindle去讀一本書。

小調查|你為什麼沒有讀完一本書?

《奧古斯都》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以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讀書是我最重要的消遣活動,但現在發現好像並不是這樣。嚴肅的文學,我覺得需要耗費心力去閱讀,以至於結束忙碌的一天後,往往不太願意去讀嚴肅文學,有時甚至一些簡單的小說,也提不起興趣,覺得很無聊,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我現在有一種觀念,可能這種觀念不成熟也不正確,或許會隨著我年齡增長又發生改變。我覺得讀書,不管讀什麼書,其實是閒人才可以做的。這個閒不只是指時間上的空閒,還包括心境上的空閒,就比如說如果是一個很浮躁的人,或者是一個為生活的焦慮折磨不堪的人,可能不太會去讀書,雖然其實讀書可能在這個時候對他們而言是一劑良藥,是一個可以改變心境的機會,但是可能他們也因為有了這種焦慮的心境和浮躁的心情,也不會去讀書,即便他們知道讀書可能會幫助他們改變境況。

善長:

因為還在學習,又是人文基礎學科,讀書算是本職,所以讀書其實還是每天都在讀。但即便如此,“讀書如抽絲”的感覺還是很真實,每天都覺得書讀不完,而且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把時間切碎。大家可能都有類似的體會,讀書——尤其是讀比較大部頭比較難懂的經典,特別需要沉浸的體驗,需要花一點時間進入閱讀狀態,而如果生活中時間比較碎片化的話,很難進入適合閱讀經典的狀態。

最近一本幾乎沒讀完的書大概是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白鯨》,這本書年初就開始讀,中間半途而廢了幾個月,最近才重新拾起來讀完了最後一部分(最後發現竟然只有最後的段落讀得“懂”)。之所以半途而廢,是因為這本書的寫法實在是很反傳統,作者幾乎有一半的篇幅都在介紹當時航海的各種各樣的嘗試,這令我一頭霧水,也常常走神。這本書是美國文學的經典,故事其實並不複雜,但就因為這種獨特的寫法,所以變成了大部頭,讀起來艱難得很。

小調查|你為什麼沒有讀完一本書?

《白鯨》

King kong: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可能是因為有些書真的很難懂,本來就讀不完,畢竟下單一時爽,真要讀書還是很需要毅力。比如最近一本沒讀完的書是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最初想要讀這本書,是因為這學期原計劃旁聽汪行福老師開授的“《法哲學原理》導讀”,並在聽課過程中逐步閱讀原書。其間由於不可抗力缺席了幾次課,並因此未彌補閱讀的進度,之後聽課中發現已經難以跟隨黑格爾深邃而縝密的思想,雖嘗試自己彌補進度,卻發現在無人帶領下很難正確理解黑格爾的表述,甚至得不到一個錯誤的理解,而黑格爾文中極強的邏輯性使得前文不懂、後文愈加無法理解,因此不得不無限期延長閱讀程序。此事的啟示是開始閱讀這種經典的時候最好藉助導讀等來引領,生啃不僅進展緩慢,也很難領會其中微言大義。

小調查|你為什麼沒有讀完一本書?

《法哲學原理》

卓也:

沒讀完的書太多了,每週都讀不完。但這可能和專業閱讀的性質有關,為了學術研究的閱讀,其實不需要總是把整本書讀完,讀個大意就可以了。因此每週我們會有閱讀任務,但基本上只會要求你讀一本書的某些章節,其他章節其實沒有必要通讀。

最近沒讀完的是Sabrina Strings的一本叫做

Fearing the Black Body

的書。這本書是一本有關於肥胖的歷史的書,研究的問題是肥胖這個概念在美國什麼時候開始和黑人以及貧窮聯絡在一起,而瘦和苗條成為了精英階層以及白人的代名詞。我覺得這個主題很有意思。這本書的特點是它既能夠拿美國社會學年會的獎項,也能拿《紐約時報》的一個通俗讀物獎項。

小調查|你為什麼沒有讀完一本書?

Fearing the Black Body

我沒有讀完的原因是因為我這周有一篇作業要交,其實當時讀的時候很想把他讀完,但是因為這周實在任務太重了,也許之後會讀完吧,和我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關聯。

Andy:

現在豆瓣上“想讀”的書已經400多本,是“讀過”的好幾倍,“在讀”的也經常讀著讀著就放棄了。我覺得可以總結兩點原因吧,一是供給過剩,二是需求不足。供給過剩挺好理解,就是能夠接觸到的資源太多了,一方面自己讀,二是別人的推薦。而且我發現現在自己更傾向於讀論文,論文的題材較為短小,論證精當,有的書反而寫得很冗長。第二點是需求不足,是說自己關注的問題也比較碎片化,比如我做研究,要解決某一個問題,最後發現還是看得越精越好,甚至精確到某一段問題才能解決,讀很多書有時候反而解決不了。

其實有時候讀書少也未嘗不是好事,說明問題意識比較集中,可以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想讀的書,但是也會出現問題,就是隻關心部分的東西,失去了對全面系統的興趣,思路有時候也會被侷限。

兔道長:

上一本沒有讀完的書是《紅樓夢》,其實沒有讀完的原因非常奇怪,因為我本人非常喜歡讀《紅樓夢》,並且時常為其中感人的故事、優美的文筆和鮮活的人物而動容。沒有讀完是因為我的閱讀體驗夾雜了許多不捨,而我在面對這種不捨的時候,會選擇不再繼續。對世人而言,曹雪芹在數百年前就將此書寫畢。於我而言,這將是我會閱讀一生的書,越是投入其中,就越不希望這個故事結束。我並沒有辦法控制故事能不能結束,我就只能控制我閱讀它的進度。

小調查|你為什麼沒有讀完一本書?

《紅樓夢》

大力菠菜兒:

最近沒讀完的一本書是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在考研結束後進行了幾天沉浸式的狂熱閱讀,立志對日常生活保持清醒,但還未看到鮑老做出結論就突然意興闌珊了。

《消費社會》

與書的內容好壞無關,最近讓我對讀書失去興致的原因也並非是沒有時間,而恰恰與之相反——考研結束之後的時間,突然多得令我無所適從。

想起之前讀書勁頭最盛的時候是高中,在日復一日至暗無天日的學習裡,拿到一本新書於我是一種如獲至寶的驚喜。記得在晚自習、課間,在不太嚴厲的老師的課堂上,把書藏在課本下面或者塞在抽屜裡露出一角,把那些刻進我生命裡的文字反覆摩挲、如飢似渴地汲取,以文字為血液為慰藉,以之為支撐度過那些黯淡又難忘的歲月。而現在雖然上了大學,在翻山越嶺、越過荊棘之後終歸於坦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充沛時間。書還是在斷斷續續地讀,但再也沒有了當年為讀課外書不眠不休的熱情,果然自由總在得到之後最無用。

Tags:讀完讀書閱讀本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