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二篆字是什麼意思?一簡、二簡的失敗過後,姓氏被長久改變

由 執筆讀春秋 發表于 藝術2021-05-09

簡介一、“二簡字”的來歷進入二十世紀過後,中國最早提出漢字“簡化”的人,是五四時期的錢玄同

二篆字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漢字自誕生以來,一直都在做“減法”。

從金文到篆字,然後再到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為了行文方便和大規模普及,進入二十世紀後,漢字進行過三次“簡化”。

其中一次在民國時期,另兩次就是解放後的“一簡”、“二簡”。

簡化後的漢字給國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多方便,也新增了一些不便。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比如漢字“二簡”的失敗過後,一些中國人的姓氏被長久地改變了,反而替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笑話和麻煩。

一、“二簡字”的來歷

進入二十世紀過後,中國最早提出漢字“簡化”的人,是五四時期的錢玄同。

當時正值國家危難之際,文化界的有識之士為了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絞盡腦汁。

包括魯迅、胡適等在內的一大批專家和學者都認為:欲救中國,必先廢除舊有的方塊文字,使漢字拉丁化。但是,漢字拉丁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於是,在1920年,錢玄同率先在《新青年》上提出漢字簡化。

後來,胡適等人也贊同這樣的觀點。

他們甚至認為,“十畫以上的漢字,都應該被簡化掉”。

在這種呼聲推動下,

民國教育部1935年公佈過一批“簡化字”,其中就有後來我們死活都找不到的那個《機器貓》中帶“口”字旁的“當”,它是“噹”的民國簡化版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不過,這一批簡化字在第二年就被國民政府廢止了。隨後抗戰爆發,漢字簡化的事情就擱置了下來,直到新中國成立。

五十年代初,國家百廢待興,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才。辦掃盲班,普及識字率成了當務之急。於是在

1956年,《人民日報》公佈了第一批簡化字,就是俗稱的“一簡字”

其中有515個字,以及54個偏旁。到1964年為止,一共公佈了二千餘個“一簡字”。“一簡”推廣成功後,相關部門急於求成,又在漢字改革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於是在1975年,國家又花了兩年搗鼓出了“二簡字”。結果步子邁得太大,最終導致了“二簡”失敗

。1986年6月,“二簡字”被正式廢除。

從1920年錢玄同提出漢字簡化方案,到1986年漢字“二簡”失敗。當中半個世紀裡,至少有五十年的時間,文化界將漢字拉丁化、拼音化的呼聲一直很高。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因為考慮到漢語至少會拼音化,所以在進行“二簡”的時候,於是在繁變簡的過程中,更加簡單地進行了“同音字”合併。

更為嚴重的是破壞了漢字的表意偏旁,

普通人看到“一簡字”還能猜出他的繁體字,看到“二簡字”直接就懵了,根本無從聯想。

二、那些被“二簡字”改變的姓氏

比起一些文言詞和生活用字的改變,更讓人覺得不適的是“二簡”改掉了一些人的姓。據說改動最多的就是“蕭”這個姓氏,“蕭”本來是中國的一個大姓,他和“肖”是兩個姓。

當時國內姓“肖”的人丁單薄,結果因為“二簡字”的出臺,全國90%以上的“蕭”氏都變成了“肖”家人

。但是在港臺,你幾乎找不出一個出名的“肖”姓人。

另外被改動的,還有“閻”姓改成了“閆”,“留”姓被改成了“劉”,“傅”姓改成了“付”,“丘”姓被改成了“邱”,“潘”姓也被改成了“泮”。

“閆”和“閻”有人說是同一個姓,也有人說和“蕭”跟“肖”一樣,本來就是兩個姓。而

“潘”這個姓被改成“泮”,就相當離譜。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傅”改成“付”還會鬧出大笑話,因為當時的簡化字把“副”簡成了“付”。

要是你準備給一位姓“傅”的局長時打報告,你在報告上寫“付局長”,豈不是直接給別人降了級?

這樣改動過後,這些“二簡姓氏”被留在了戶籍或者身份證上,雖然可以找公安機關進行修正,但是有一些老人懶得去改,時間一久就要出問題。

各種證明檔案上的姓氏不統一,遇上房屋拆遷需要公證時、或者需要出國留學辦證明檔案時,就會帶來極大的不便。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的網友說“肖”改“蕭”,幾乎是百分之百可以辦成。但是,就是不知道“劉”改“留”和“泮”改“潘”這種看起來比較玄乎的,有沒有那麼簡單。

三、那些還在使用的“二簡字”

其實,簡化漢字的確是對漢字的普及有很大的貢獻。

特別是

“一簡字”,它事實上是近現代中國學者在透過半個世紀的努力,遵循漢字的自然發展規律,從古代常用字中提煉出來的,本身就有群眾基礎。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二簡字”違背了漢字演化的自然規律,最後失敗了。

但是它被廢止後,一些“二簡字”仍然在民間通行。

比如“橘子”的“橘”字,在許多七八零後那裡,小時候一直是寫成“桔”的。後來才發現,它在作為水果種類名稱的時候,只能寫成“橘”。不過,老一點的人基本改不過來了。

還有“圓”字,“二簡字”把它和“元”合併了。

人民幣中的一元、兩元的元和“圓”就是通用的。除此之外,

還有“賬”和“帳”。“停”的“二簡字”是“仃”,許多地方仍然在用。

結語

“一簡”漢字非常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它在被公佈之前,經過了相關部門五年論證。更是因為它直接是從古代“草書”和習慣用的“破字”中取材再加以改造,集中了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中國半個多世紀學者共同研究的成果。

“二簡”漢字方案出臺比較草率。1975年提出草案,1977年就公佈了。推廣效果不好,所以最終被廢除了。不過,

由於影響到一批人的戶籍和身份資訊和各種檔案,改動起來比較麻煩。於是部分人的姓氏,有可能永久地被改變了。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姓“肖”的據說很容易改回“蕭”,姓“潘”的人,也必不甘心一直姓“泮”,因為後面這個姓氏彷彿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

即使家中有老人仍在使用,後輩也必將改回本姓。

只是姓“留”這種小姓的人,被改成了“劉”這個大姓。要改回來偏僻、冷門的姓氏只怕沒那麼容易了。

Tags:簡字漢字二簡姓氏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