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民俗文化:泰國的歌舞和民間戲劇藝術同體育運動一樣豐富多彩

由 醉舞狂的故事 發表于 藝術2021-06-17

簡介孔劇,是泰國民族古典舞劇,由於多數演員戴面具表演,所以又稱假面舞劇

泰國民族舞蹈叫什麼名

泰國人能歌善舞,具有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併產生了許多充滿鄉土氣息的舞蹈、戲劇及民族體育活動。另外,泰國還有多家電臺、電視臺和許多現代化的電影院。泰國人十分喜愛話劇、廣播劇及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

逢年過節、慶祝豐收、歡迎賓客、結婚迎親或拜神祈雨時,泰國人都用樂聲、歌聲和民族舞蹈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各地區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風格。民間舞蹈主要用鼓、鑼、小鈸、拍板、笛子、胡琴、蘆笙等民族樂器伴奏,節奏輕快,優美動聽,深受泰國人喜愛。

南旺舞,是泰國民間舞蹈中流傳最廣,最受群眾喜愛的舞蹈。在宋干節等民間節日盛會或結婚、生日等各種喜慶場合,人們都喜歡聚集在一起跳南旺舞。“南旺舞”在泰語中意為“圓舞”。人們圍成一個圓圈,隨著擊鼓和民族樂曲拍手合唱。男子主動上前向女子合十致意,邀請女子跳舞。南旺舞的跳法有多種,男女舞式也有所不同。女子動作柔軟,輕盈;男子動作灑脫,大方。南旺舞給人以健康、文明、樸實無華的美感。由於簡單易學,因此,在泰國廣為流傳,男女老少無人不曉,無人不會。南旺舞還流傳到柬埔寨和寮國等國。

民俗文化:泰國的歌舞和民間戲劇藝術同體育運動一樣豐富多彩

捕魚舞,流行於泰國東北地區。舞具是一個魚簍和一張捕魚的小網。演員在樂曲伴奏下邊唱邊舞,表現當地人民捕魚的生活和高超技藝。演員神態風趣,舞姿瀟灑大方,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蠟燭舞,流行於泰國北部地區,歡迎國賓和重大節日晚會上表演。演員為少女。她們身穿鮮豔的民族服裝,頭戴鮮花束,一手執一支點燃的蠟燭,隨著輕快的民族樂器和優美的歌曲起舞。

民俗文化:泰國的歌舞和民間戲劇藝術同體育運動一樣豐富多彩

指甲舞是流行於泰國北部地區的民間舞蹈,多在歡迎外賓和宋干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時演出。伴奏的樂器有鼓、笛、鑼、胡琴等。表演者皆為少女。她們身穿泰北民族服裝,除拇指外,每個手指上都戴有8釐米長的假長指甲,在優美的樂曲和歌曲聲中,翩翩起舞。一雙雙纖手動作輕盈柔軟,舞姿優美。

民俗文化:泰國的歌舞和民間戲劇藝術同體育運動一樣豐富多彩

泰國民間戲劇藝術起源於民間慶典和宗教儀式。1382年的一些泰國碑銘,就有關於戲劇表演的記述。泰國主要民族戲劇有孔劇、洛坤劇、諾拉劇、梨伽戲和皮影戲等。

孔劇,是泰國民族古典舞劇,由於多數演員戴面具表演,所以又稱假面舞劇。此劇源於泰國皮影戲、古典暹羅舞蹈和泰國武術藝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專演古典文學名著《拉瑪堅》這個劇目。演員多為男演員,角色分四種:男主角、女主角、羅剎和神猴。面目色澤鮮豔,角色不同,顏色也各異,與中國京劇臉譜很類似。大致分為王子麵具、猴子面具和羅剎面具等三大類。因演員只戴面具表演而不歌唱,所以,此劇表演時均由樂隊歌唱者以八音孔曲伴唱,用詩歌的方式解說劇情。演員用手勢和六十八式舞姿來表現劇中人物的行為舉止、思想感情,故又稱啞劇。孔劇體現了泰國舞蹈藝術注重造型美的基本特點,要求演員具有較高的舞蹈和武打技藝。在形式上它融舞蹈、音樂、詩歌、繪畫、武術和皮影藝術於一爐,是泰國最高階的舞劇藝術。

民俗文化:泰國的歌舞和民間戲劇藝術同體育運動一樣豐富多彩

洛坤劇分為外洛坤和內洛坤兩種,是泰國古典表演藝術。外洛坤流行於民間,該劇盛行於大城王朝那萊王時期,演出形式比較自由,反映平民百姓喜聞樂見的社會生活。內洛坤流行於宮廷,由外洛坤發展而成。角色全由女演員扮演,主要表現帝王將相的宮廷生活。

民俗文化:泰國的歌舞和民間戲劇藝術同體育運動一樣豐富多彩

諾拉劇是泰國古老的民間戲劇,流行於泰國南部。據傳起源於印度,後傳入暹羅。該劇有男女主角和丑角共七八個演員,多在露天或臨時搭起的戲臺上演出。演員服裝道具簡單,表演時有演唱、對白及舞蹈、丑角串場、樂器伴奏。因僅演《瑪諾拉》一個劇目,故稱為諾拉劇。

泰國皮影戲具有悠久的歷史,數百年來流行於泰南地區,後又流傳到全國各地,深受農民及其他民眾的喜愛。泰國皮影戲分為“南雅”皮影和“南德隆”皮影兩種。南雅皮影多在晚間表演,南德隆皮影多在白天表演。

民俗文化:泰國的歌舞和民間戲劇藝術同體育運動一樣豐富多彩

梨伽戲,曼谷王朝五世王時期從馬來西亞傳入泰國。梨伽戲早期均為男演員,自演自說並伴有舞蹈。後來演員有男有女,戲裝十分講究,演員都穿白色長襪。梨伽戲很受泰國人民喜愛,全國各府都有梨伽戲劇團。

Tags:泰國演員舞蹈南旺舞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