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由 露露愛珠寶 發表于 藝術2021-06-10

簡介由於公文文書載體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的印章形制和使用方式也隨之改變

子母印值錢嗎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日常處理公文、檔案都需要蓋章,仔細觀察,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蓋章”的蹤跡。那麼你真的瞭解印章嗎?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印章是個人和團體身份的象徵和代表,用作印於檔案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文具,一份文書、檔案經過蓋章,即代表著簽署和生效,一則訊息經過“官方蓋章”,即代表著其真實性、準確性的正式確認。一般印章都會先沾上顏料再印上,不沾顏料、印上平面後會呈現凹凸的稱為鋼印,有些是印於蠟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蠟印印章意味著批准、確證、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這已經成為我們今天的常識。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常識和歷史之間,有時並不遙遠。中國印(篆刻),連同書法、繪畫、詩歌並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如果以字釋意,“印”字的左半部是個“爪”字,即手,右半部是個“節”字,就是符節,也就是憑證,合起來就是手持符節,代表誠信。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印華章的形狀華有方、圓、長方、物橢華博圓中博等中物,華但方者居物中多中。文字很物中繁雜,有幾十華物種,常見的以篆字居多博物。在秦王朝前所用材料大都是金、銀、銅、犀角、象牙等, 但從出土的戰國時代的官、私印來看,絕大多數是銅質,也有玉印、石印,但犀角和象牙印尚未見過。秦漢至南北朝印章仍使用在封泥上,最多見的也是銅印,間有 玉、金、銀、鐵等。明代以後則多用物石材,其中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最為出名。其他的材質還有象牙、華物犀角、陶中博、瓷、博水晶、瑪瑙物。在封建時代不僅印名有等級區別,官印印材也有等級限制,其次序是金玉最貴,銀次之,鋼又次之。但對於私印印材卻沒有限制。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隋唐以後,印章是加蓋在絹紙上的,不受封泥限制,印型也逐漸有所增大,印材以銅質為多見。宋代出現了瓷 印,則又是一種新型的印材。這時私印印材的範圍更廣,有竹木,有金石,有玉,有銀,有角,有牙。總之,在明以前的官印中銅質最多,私印印材較廣,明以後的 印材主要是花乳石。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戰國古印章

我們將從東晉南北朝印章的發展史、成長史,追溯我們常識中有關印章的觀念、用印和書寫習慣、乃至漢字意涵變遷的歷史淵源。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六面銅印

東晉(317-420)時,像“周君時六面銅印”這樣的特殊印是十分流行的,子母印、多面印、複合印,諸如此類,層出不窮,和今天常見的單面印章頗有不同。這種情況的出現並非偶然,在距今約1600年前的東晉,中國的公文書寫載體發生了一次大變革,開始從布帛簡牘逐漸轉變過渡到紙張。雖然早在東漢,宦官蔡倫已經改良了造紙術,但紙張的真正大規模生產和推廣,還是要到東晉末年。公元413年,把持朝政的桓玄頒佈了一條推廣用紙的詔令,宣佈以紙張代替簡牘作為公文的書寫載體。我們今天普遍使用紙張書寫的日常習慣,實際上是在東晉時期奠定的。由於公文文書載體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的印章形制和使用方式也隨之改變。

在簡牘時代,公文用印的方式主要為“封泥”,即用繩子捆紮簡牘,或者使用封泥匣,以泥土在繩結上封緘,再在封泥上蓋章,蓋章的壓力會使泥邊凸起,這樣可以起到保護封泥的作用,類似於後世信件往來常用的“火漆”。這樣的用印方式既確認了公文文書的官方性,也防止傳遞過程中為人私下開啟竊看。隨著簡牘在東晉時期逐漸被取代,封泥也逐漸在公文用印中被淘汰,與紙張書寫相匹配的“鈐朱”用印逐漸在士人和官員階層的行政和日常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三國走馬樓前漢簡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 封泥匣使用示意圖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封泥匣使用示意圖

所謂“鈐朱”,就是印章蘸硃砂後直接在紙張上鈐蓋的方法。相比封泥,鈐朱也更為簡單方便。下圖為“周君時六面印”各面印章的鈐朱示意圖,從上至下、從左至右分別為“白記”、“周君時”“周承公白牋”、“周承公”、“周承公白事”、“臣承公”。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印章仍多保留著秦漢以來的“白文”傳統,簡而言之,就是陰刻文字,文字筆畫下凹,所以鈐朱後的文字是白的,而底面是紅的,這枚印章便是例證。陰刻印章實際上是與簡牘時代的封泥用印相匹配的,下凹的筆畫能使封泥的印文凸起。東晉南北朝正處於印刻方式的轉變時期,印章仍帶有簡牘時代的遺風。我們今天使用的印章形式,即陽刻印章,鈐朱後紅字白地,要到南北朝末年開始出現,隋唐時期開始普遍使用。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中官丞印”封泥,戰國,上海博物館藏。從圖片左側可以看到,封泥正面的印文凸出呈陽文,是文字筆畫下凹的陰刻印章按壓在封泥上形成的痕跡。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南越國“文帝行璽”金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印文為“文帝行璽”,陰刻印章。帝王印璽用於頒佈政令詔令,而當時聖旨使用布帛,印璽可蓋印其上。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中山靖王劉勝妻子竇綰墓出土雙面印,西漢,河北博物院藏,印文分別為“竇綰”(上)和“竇君須”(下),陰文印章,鈐朱後是白字紅地。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北周金質天元皇太后璽,北周,陝西省咸陽博物館藏。

當時已開始出現了陽刻印章,鈐朱後紅字白地的印章形式了。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隨著東晉南北朝公文用印方式的簡化,文書印文的種類也逐步細化,開始出現了針對不同的文書體例而專門使用的印文,當時常見的文書體例有“書”“記”“事”“牋”“疏”“啟”等。類似六面印這樣的一印多用,多面印文的特殊印章因此應運而生。以“周君時六面銅印”的“白記”“白事”“白牋”為例。“白記”用於“記”,是臣下對天子、下級向上級的上行公文;“白牋”用於“牋”,多用於對皇后、太子、諸王的上書;“白事”則在文書和口語表達中普遍用於向上的報告和奏事,在《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等史籍中頗見其例。在存世的六面印中,還有“言事”“白疏”“言疏”“啟事”“啟”“呈”等其他適應於不同文書的印文,以表達類似今天公文文書中的“特此報告”“專此函達”等含義,在私人文書中使用還表示謙敬;除此以外,還有“印完”“完”“印封”“印信”等用於封緘的印語,甚至還有獸面紋和道教題材的印語。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從左至右分別為底面印主姓名“周承公”,四個側面分別為印主姓字或別號“周君時”、“周承公白事”“臣承公”“周承公白牋”,頂面“白記”,因為頂面印文鑿刻在頂鈕末端,所以比其他五面小。

讀者也許會疑問,“白”是顏色,為什麼會成為公文文書用語呢?無論是在古代文獻還是現代語境中,“白”最常見的意義確實是表示色彩,與“黑”相反,比如“黑白分明”“是非黑白”等等。在3600餘年前的甲骨文中,“白”字已然出現,其本義大致和光亮、火光有關,“白晝”“白天”等詞語,均是用其原意。光芒閃爍白亮,作為顏色的“白”就是這樣引申而來的。

白色是純潔、純粹和無瑕的,因此有“白淨”“潔白”“白璧”“月白風清”等說法,可引申為清楚、乾淨,於是就有“明白”“清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進而引申為表明、說明、陳述,即“表白”“自白”“獨白”“對白”“唸白”等。魏晉公文文書用語中的“白”,取的就是“陳述”“說明”的意思。簡單的一個文字,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經過前人的反覆推演引申、轉註假借、修辭譬喻等,便可派生出眾多義涵和語彙,成就了漢語世界的豐富多姿,生生不息。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騎縫章

在紙質文書用印傳統的形成過程中,還衍生出我們今天仍在慣用的某些蓋章習慣,比如“騎縫章”。早期紙張的篇幅較小,一份公文往往要用紙數張,所有紙張需首尾相接,粘連處也需騎縫蓋章,防止有人私下更換或加頁造假。據《魏書》記載,北魏時期吏部經常出現登記官員職位官階的名簿被私自改換的情況,為了杜絕此弊,北魏朝廷在名簿上也採用了“印縫”的方法,在多頁文書的側面加蓋騎縫章。唐時,公文在編撰完畢後,最終還需監印官稽核蓋印,至宋代,公文如有脫誤或者需要改動的地方,都必須在改動處加蓋印章,以顯示更改的真實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想必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不過一般會被簡化為打指模或簽字。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北京奧運會印章

中國傳統演變發展而來的文書處理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影響著今天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印章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分別具有了權力、權威、身份象徵和法律效力的內涵。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清乾隆和田玉御璽2012年以112萬歐元(約合934萬元人民幣)成交

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而在清末及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種熱潮,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藏家輩出,其中就有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以及近代錢君匋等人。近年,隨著印章拍賣的興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漸為藏家所關注,市場行情也在不斷攀升。然而多年來名家篆刻、印章在拍賣市場中因為藏品鑑定、徵集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是零星的依附於文玩雜項專場之中,使得印章收藏很難成為系統性的收藏。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韓天衡知足常樂在二零一三年在北京拍出了402。5萬元的天價

印章的收藏有幾種不同的側重點,有人以印為主,有人則以藏石為主。看重藏印的行家,主要是從篆刻的藝術角度出發的,名家手筆當然是最重要的,如果手工精細老到,就算是由無名氏製作,價值也不會低。很多藏印的行家本身就是書畫名家,他們在收藏中更多是為了研究古文篆刻,從中體會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樂趣。以藏石為主的喜歡從石頭著手。民間“一兩田黃三兩金,昌化雞血石沒有價”的說法,說明了石材的重要。隨著對石材原生礦的不斷開採,珍貴的原材料越來越少,藏石因而也備受市場追捧。中國印章所謂四大名石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它們以色彩絢麗、質地細膩、紋理自然、硬度適中,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印石”。偏重於哪一種收藏,只能看個人的愛好。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印章收藏中最受追捧的是名人印章。不論是名人的姓名章、字章、別號章,還是藏書章、鑑賞章等,都會在印文上有所體現。中國文字發展有數千年曆史,不同時代文字的字型都有差異。一方數百年前的老印章,上面的印文並不好識,文人雅客為追求藝術效果,通常會在刻章時自行安排某個偏旁的位置,想弄懂印文,需要收藏者具有一定文字造詣及篆刻基礎。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老印章中的真品、珍品稀少。真品,指的是印章石材地道、歷史價值真實,珍品指的是出自名家的印章。石材是否上佳、雕工是否精美、名頭是否響亮,是影響印章收藏價值的三大要素。三者中只要具備其中一個特徵,就說明這方印章具備了收藏價值。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現在名家印章實在太少,不少人在收藏印章時就是看中石材和雕工。用於刻印的石材還有楚石、豐潤石、廣綠石、蕭山石等傳統印石。各地出產的印石較之普通石材各有優勢,為各代文人雅客普遍採用。名貴石材刻制的印章具備更高的收藏價值。

印章的進化史及收藏價值

所謂術業有專攻,每一個成功的收藏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收藏主題。印章收藏也應講究成系列系統化收藏,以便開展學術研究,以及自身品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棒:《東晉南北朝六面印研究》,南京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2]羅宗真,王志高著:《六朝文物》,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

[3]孫慰祖著:《可齋論印新稿》,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

[4]伍慶祿著:《廣東金石圖志》,北京:線裝書局2015年版。

[5]冷文娜編:《四川大學博物館藏品集萃 印章卷》,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圖片來源網路)

Tags:印章封泥印文公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