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食材字典】中華蚱蜢吃什麼蝗蟲?中華蚱蜢在非洲的地道美食!

由 林鄉人剛子 發表于 農業2021-05-17

簡介東亞飛蝗適應性強,身體粗壯,採食範圍極廣,從卵孵化成幼蝗後,經35天飼養即可變為成蟲,50天左右肥壯後即可上市銷售

中華蚱蜢吃什麼

蝗蟲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往往是以“害蟲”身份出現,特別是近期鬧肆虐非洲的“沙漠蝗”。經營養專家分析測定,蝗蟲的蛋白質含量高達74。88%(與草魚、雞肉的蛋白質含量接近),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同時飽含人體、畜禽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多種活性物質等。無論是做食品,還是畜禽飼料,均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非洲部分國家,早已將蝗蟲當做他們的“國菜”吃了數千年。在我國,蝗蟲也以其肉質鬆軟,鮮嫩,營養豐富,而逐漸為人們喜愛。

蝗蟲科共有223個屬,859種。我國常見的品種是東亞飛蝗,也是蝗蟲養殖的主打品種。外界自然環境下生長,一年分兩代,第一代稱夏蝗,第二代為秋蝗。東亞飛蝗適應性強,身體粗壯,採食範圍極廣,從卵孵化成幼蝗後,經35天飼養即可變為成蟲,50天左右肥壯後即可上市銷售。

蝗蟲養殖,營養豐富,掌握習性出效益,控制蝗災也需要

東亞飛蝗為不完全變態昆蟲,一生有3個蟲態,即卵→蝗蝻(若蟲)→成蟲。東亞飛蝗一般一年可繁殖2~4代,第1代習慣上稱為“夏蝗”,第2代則稱為“秋蝗”。雄蝗在交配後正常死亡,雌蝗產卵後會正常死亡。

孵化

種卵孵化溫度不能低於17℃,溫度在26℃~32℃,土壤含水量在18%~22%, 孵化率最高。整個卵塊自開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經過50~60分鐘,全天8-13時孵化量最多。孵化出土亦有先後之分。

蝗蟲養殖,營養豐富,掌握習性出效益,控制蝗災也需要

蛻皮

飛蝗的成長和很多昆蟲相同,都是靠蛻皮來完成的,蝗蝻出卵後5~7天蛻一次皮,強壯的蛻皮塊,羸弱的蛻皮慢,蛻一次皮我們計算一齡。待長到一定長度需要再蛻皮時,即停止進食。附在草葉上頭朝下倒懸其體,進行脫皮,1小時後即可自行採食。從孵化到成蟲共需蛻皮五次,才能變為成蟲。

群居性

一齡蝗蝻喜歡依附在植株上,二齡蝗蝻喜歡在裸地上,齡期越大,群聚集性越發顯著,從數小片逐漸成匯聚成大片,互相重疊擁擠,壯觀的甚至堆積高達數寸。

遷飛

蝗蟲的遷飛不只是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長髮育需要。遷飛不但促進食慾,特別是在羽化至產卵前遷飛,還提高了產卵數量和質量。所以,蝗蟲產卵後至再次產卵前應做好管理,限制其在棚內飛翔,從而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同時也可抓住這個生理特點,在此階段抓緊人工消滅。

蝗蟲養殖:食用蝗蟲養殖技術經驗總結

取食

蝗蟲嗜食植物為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如小麥、玉米、穀類、高梁、茅草、蘆葦、三稜草、莎草、香附子等。非禾本科植物或雙子葉植物,一般不取食,採食植物不單是為了吃飽肚子,還要透過採食來吸收水分。芝麻、馬鈴薯、麻、甘薯、豆類、花生、蕎麥、棉花、菸草等均為不喜食植物。三齡以上蝗蟲生長加速,食量逐漸增大。此時要保證養殖大棚內食物充足,首先是蝗蟲吃不飽會影響正常生長,另外會出現強食弱、大吃小的現象。吃玉米的飛蝗一生中總新鮮食量在85。5克左右,其中約25克在食蝻期消耗。吃蘆葦的約60克。以乾重計算,吃13克幹玉米,20克蘆葦。所以,飛蝗成蟲每天消耗食物最高量為5克新鮮物質,一般在1克左右,約為體重的兩倍或等於體重。

蝗蟲養殖,營養豐富,掌握習性出效益,控制蝗災也需要

趨光性

蝗蟲具有向陽移動的習性。由此也可以判斷此次東非、西亞、南亞蝗災遷移至我國境內的可能性極小,畢竟向南陽光較強,而北面的喜馬拉雅山是陽光比較弱的方向。

自相殘殺性

蝗蟲常會出現互相殘食,特別是在食物或飼草水份缺乏時,蛻皮時的蝗蟲是整個蝗生最危險時期,此時的蝗蟲不能動,體質又很軟,有被吃掉咬傷的危險。

交尾

蝗蟲羽化後 4~7天開始交尾,15~20天內即可產下第一塊卵,一生交尾數次。亦可孤雌生殖。

產卵

蝗蟲產卵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對對土壤溼度則較高,含水量在18%左右為宜。另外,土壤酸鹼度、含鹽量、堅實程度、是否向陽等也是重要引數。東亞飛蝗的卵塊為褐色,略呈園筒形,中間略彎,呈茄子形。每隻雌蝗約產卵塊平均為4~5塊,少的2~3塊,多的6~7塊,個別可達11塊。每個卵塊一般包含60~80粒卵,最多可達180粒,最少不到40粒。蝗蟲產下第一塊卵塊後,需要隔幾天才能再產第二塊卵。

推薦閱讀

掃描或者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蝗蟲養殖,營養豐富,掌握習性出效益,控制蝗災也需要

Tags:蝗蟲飛蝗產卵蛻皮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