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三生有幸落孫山,《聊齋志異》譜悲涼!

由 湘西boo少 發表于 農業2022-12-29

簡介蒲翁編造了七十一篇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在鬼神的世界裡找尋到了蜿蜒前行的書生意氣,然而,對於他的夫人劉儒人的去世,除了悲痛欲絕之外,他沒有什麼法力和道行讓她起死回生,鬼狐神妖的通悟,只是暫時超脫現實的自欺欺人罷了

真的會有屍變嗎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如此的盛譽唯有他一人獨得。他為我們築就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鬼神世界——他就是蒲松齡。

三生有幸落孫山,《聊齋志異》譜悲涼!

古人尚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於中國文人來說,“仕”是出路,“隱”是退路,二者此消彼長。儒道的生存智慧也正表現於如何把不合理的現實合理化,使人處困境之中能坦然超脫。

蒲翁的一生簡單得只有八個字:讀書,教書,著書,科考,忠實地踐行著“學而優則仕”。然而,求取功名之路對他是如此的艱難。先生的學養不能不算豐厚,種種原因,從青絲到白髮,他卻沒有求得想象中的一官半職。他屢考屢敗,從十九歲中了一個秀才,直至七十一歲才得了一個虛名“歲貢生”。沉鬱之餘,他終日在陋室裡遙想鬼狐神妖,為生計所迫,又不得不時時回到現實中來,為妻兒謀得粗衣薄食。

三生有幸落孫山,《聊齋志異》譜悲涼!

康熙九年秋,蒲松齡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計,也為了開闊眼界,應聘於同邑進士、江蘇寶應縣令孫蕙(樹百),南下寶應縣署作幕賓,幫辦文牘。由於難圓自己的科舉夢,他於康熙十年初秋北歸,南遊歸來的七八年間,是蒲松齡人生道路上最艱難的階段。他滿以為憑自己的才智,會順利透過科舉考試而一展鴻圖,但卻事與願違,其詩句“世上何人解憐才”,“痛哭遙追阮嗣宗”,“獨向隴頭悲燕雀,憑誰為解子云嘲?”抒發了他壯志難酬且不為世人理解的苦衷,也表露了他蔑視世俗庸人並以懷才不遇的揚雄自比的清高情懷。康熙十八年,已屆“不惑”的蒲松齡應同邑畢家聘請,到畢家教書30載。這期間,在與王漁洋等人的交遊中他看透了世事的艱辛,官場的險惡,於是,他變得簡單了,在鬼怪的世界中尋找著精神的自由。直到去世那一天,他關於科考的全部美夢才最終破滅。仕途之路的不幸,換來的是他藝術的永生,“三生有幸落孫山”此話不無道理。

三生有幸落孫山,《聊齋志異》譜悲涼!

蒲翁“性樸厚篤交遊,重名義而孤介峭直尤不能與時相俯仰。”他的不合流俗註定了他命運的多舛。

他在《聊齋志異》的序言中寫道:“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寄託了對現實生活的深沉的孤憤。王漁洋讀後,曾賦詩一首“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三生有幸落孫山,《聊齋志異》譜悲涼!

這是古代文人常常走的路,忠於理想又迷茫於理想,清高飄逸卻又不得不為俗世折腰,他們生前不被重用,死後卻流芳百世。

一部《聊齋志異》,村莊因他的逝去彰顯出了獨有的文化魅力。他的生命活在藝術中,雖經歲月的磨礪而不休。靜靜地讀他的書,他的靈魂在裡面遊走。孤憤。

蒲翁編造了七十一篇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在鬼神的世界裡找尋到了蜿蜒前行的書生意氣,然而,對於他的夫人劉儒人的去世,除了悲痛欲絕之外,他沒有什麼法力和道行讓她起死回生,鬼狐神妖的通悟,只是暫時超脫現實的自欺欺人罷了。

他終究只是個凡人。從茫然中尋找突圍。他不能盡抒抑鬱之氣,於是,簡單的筆下精神的靈光橫空出世。

三生有幸落孫山,《聊齋志異》譜悲涼!

我總是在思索,故事中曾經的尖叫與恐怖,曾經的悲歡與離合,是不是現實投射給了老先生太多太多的憂憤,讓他不吐不快?

忘記了石隱園中的青石嶙立,忘記了聊齋宮外的水波盪漾,非美景的東西讓人痴迷其中。

他筆下的妖狐鬼怪永不褪色,在世間活躍著,綻開著或嫵媚或單純的笑容,將自己或美滿或淒涼的結局活脫脫展示在人們面前。

三生有幸落孫山,《聊齋志異》譜悲涼!

狐是幸福的。幸與殤,並非可以選擇。遠處傳來悠揚的俚曲,青磚、灰瓦、低簷、矮房,久遠的歲月沉澱著世人對蒲翁的敬仰。

說不定在世間的哪個地方,會真的住著狐、魔、花、妖。不然,一個懷才不遇的文人怎寫得盡世間百態,寫得出如此凝聚希望與失望的書?

Tags:蒲翁蒲松齡孤憤寶應縣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