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生豬出欄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重量?育肥豬的3項飼養技術可供參考

由 木蘇君 發表于 農業2021-12-12

簡介2、“吊架子”肥育的方法:適合飼養脂肪型的豬種,這種方法從仔豬飼養期開始,就要對飼料進行控制,主要飼餵青粗飼料,限制營養的吸收,到了育肥期以後,再換成營養性的飼料來飼餵,此時豬的生長速度比較快,體內的脂肪就比較多

育肥豬4個月能長到多少斤

養豬戶養殖了一批生豬,到出欄的時候,都希望自己養的豬能獲得較高效益,扣除投入的成本,豬的重量就決定著收益,相同的飼養期,維持正常的料肉比,豬的重量越高,收入相對就要高一些。豬在飼養前期,關注得最多的就是成活率,到了育肥期,是最後一個重要的養殖環節,生長進入高峰期,也是體重增加最明顯的時期,養豬戶做好育肥豬的飼養管理,才能達到理想的體重。

生豬出欄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重量?育肥豬的3項飼養技術可供參考

飼養育肥豬期間,要搭配多種營養元素,才能滿足生長需求

蛋白質:

飼料中含有的蛋白質,育肥豬吃了以後就沉積在體內,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於生長,實際上是滿足氨基酸的需求。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決定著豬肉品質,育肥豬飼養期間,調配飼料就要根據氨基酸的需求進行。豬能夠吸收多少蛋白質,取決於氨基酸的品質和比例,每一種飼料裡面的含量也不一樣,養豬戶就要進行靈活搭配。在豬小於50公斤之前,體內的水分比較多,對蛋白質的需求也比較旺盛,要特別注意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到了生長後期,豬的體內積累了足夠的脂肪,就可以減少蛋白質的供給。

維生素與礦物質:

正常吸收維生素,可以增加育肥豬的吃食量,提高飼料的轉化率。當喂的飼料中維生素不足時,豬的代謝功能就會減弱,表現出食慾不佳的狀態,生長速度也會減慢,引起維生素缺乏的相關症狀。此時,養豬戶就可以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脂溶性維生素,調節攝食,特別是消化功能較差的豬要重點關注。豬體內的維生素,會與礦物質一起作用,調節消化功能和活動能力,補充維生素時也可以加入一些礦物質。

粗纖維:

飼料中的粗纖維,可以改善豬的腸道環境,避免發生腹瀉。但是在選擇飼料時,裡面的粗纖維含量要合理,含量太高,飼料的消化時間增長,不利於豬生長。比如30~50公斤的豬,飼料中的粗纖維不能超過3%;70~80公斤的豬,粗纖維含量不能高於5%。

生豬出欄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重量?育肥豬的3項飼養技術可供參考

飼養育肥豬,採取多元的肥育方法,達到增重的目的

1、直線肥育法:

這種方式主要應用在農村地區比較小的養豬場,採取直線肥育的方法,通常是把飼料放在自動的飼槽讓豬自由吃食,從20公斤長到80公斤都用這種方式飼養,發揮豬的最大生長潛能,體重增加的速度也比較快。使用這種方法可以節省勞力,不用多少時間管理,但這種方法飼料的利用率較低,容易浪費飼料,豬的肥膘比較厚,瘦肉率較低,影響商品質量,逐漸被淘汰。

2、“吊架子”肥育的方法:

適合飼養脂肪型的豬種,這種方法從仔豬飼養期開始,就要對飼料進行控制,主要飼餵青粗飼料,限制營養的吸收,到了育肥期以後,再換成營養性的飼料來飼餵,此時豬的生長速度比較快,體內的脂肪就比較多。雖然這種方式可以節約一些成本,但是到了後期,增重的效果不太明顯,豬基本上就在長脂肪,經濟效益不太高。

生豬出欄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重量?育肥豬的3項飼養技術可供參考

3、階段育肥豬飼養法:

這種方法要把豬的生長期分為前期和後期,以50公斤為標準,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飼料來飼餵。在生長前期,給豬提供充足全面的營養飼料,促進生長髮育,到了育肥期以後,飼料的供應量就要適當減少一些,達到生長前期的80%左右。這種方法與直線肥育和“吊架子”肥育有很大的區別,既要加強豬的增重速度,也要考慮養殖成本,提高豬的瘦肉率。養豬戶使用這種方法以後,技術上面又做了改進,將豬的生長期又分為了20~40公斤的小豬階段;40~60公斤的中豬階段;60~90公斤的大豬階段,這三個階段比之前的兩個階段育肥效果更加明顯。與其它兩種育肥相比,飼料的利用率提高了4。9%,單日增重提高了2。8%,而且豬肉減少了肥膘,瘦肉率明顯提升,不增加飼料成本的同時,生長重量與質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這種育肥方法也廣泛應用在養豬行業中。

生豬出欄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重量?育肥豬的3項飼養技術可供參考

育肥豬飼養期間要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重量

1、及時去勢:

育肥豬在生長期間,公豬採取去勢以後,生長速度和瘦肉率要比母豬強得多。隨著公豬的生長時間推移,雖然還沒有達到成熟,體內會有一種特殊的物質,豬肉的口感就不太好。去勢得越早,對豬產生的應激反應就要小很多,一般仔公豬在斷奶前的20天就要去勢,而雜交的仔豬品種,一般是在35天以後去勢,生長速度會加快,瘦肉率也會增加。現在有一些大規模的養豬場,引進了現代培育的新品種,到了成熟期就達到了屠宰的年齡,所以這類品種就不用去勢。

2、合理分群:

仔豬從保育舍轉到肥育舍時,要按照不同的品種進行分群,每個品種的豬生活習性不一樣。其次,還要按豬的性別來分群,經過去勢以後的公豬,吃食量要比母豬大得多,生長速度也要比母豬快,分群飼養才能統一出欄。最後,還要按豬的個體大小來區分,每個豬群的個體、強弱應保持一致,否則飼養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大小不一,達不到全進全出的要求。一個群體的豬,適應了新的環境,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調群,以免豬產生應激的反應。如果有的豬發生了疾病或是體重過輕,只需要單獨進行隔離飼養,其它的豬在豬舍裡就不要變動,一般豬在分群以後的4~5天,就可以適應新的環境,形成良好的秩序,一直到出欄前也不要隨意調整。

生豬出欄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重量?育肥豬的3項飼養技術可供參考

3、合適的飼養密度:

在規模性的養豬場,豬舍面積固定的情況下,豬群的飼養密度越大,豬的生活環境就會變得擁擠,發生踩踏的情況,相互之間也會發生爭鬥,影響豬的吃食與休息,豬吃不好睡不好,體重就很難長上去。若飼養的密度過小,會浪費豬舍的使用面積,在北方的一些地區,豬舍飼養密度太小,到了冬天豬舍的溫度也要低一些,對豬的生長不利。養豬戶在養殖過程中,總結出了比較合適的飼養密度,一般肉豬每圈飼養15~20頭為宜,最多不能超過24頭,育肥豬階段飼養密度可以按豬舍面積0。6~0。9平方米/頭來算。

4、調整豬舍的溫、溼度:

育肥豬隨著體重的增加,對周圍環境溫度的耐受力也會下降,比較適合的生長溫度在14~28度之間。在普通的豬舍裡,溫度在20~22度這個區間時,飼料的轉化率達到最高水平,當氣溫達到30度時,豬的食慾就降低,吃食量也會減少,生長期就會延長。豬舍的溫度超過32度時,可以在噴霧器裡裝一些清水,對豬舍進行噴霧降溫,在操作時,噴水量不要過大,不能造成地面積水。豬舍適宜的溼度控制在75%左右,環境太乾燥,容易引起粉塵,誘發豬的消化道疾病,當豬舍的溼度超過了80%以上,就要把豬舍棚頂的通風裝置開啟除溼,防止豬舍環境潮溼滋生細菌。

生豬出欄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重量?育肥豬的3項飼養技術可供參考

最後,說一下育肥豬飼養期間的注意事項

育肥豬飼養期間,增重會隨著飼養時間增長而增加,而生長速度則會降低,豬到了成年的階段,飼養時間越長,增重就越高。因此,在飼養前期,加強培育管理,可以提高生長速度,是節約飼料和縮短養殖週期的重要措施。育肥豬的體重增加,適當保持運動是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和新陳代謝的一種措施,但在生長期間也要避免育肥豬過度運動,特別是豬群之間相互追趕或爭鬥,體內的能量就會過度消耗,甚至發生各種應激反應。

Tags:育肥飼養豬舍飼料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