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由 大來嗒 發表于 農業2021-12-08

簡介目前,羅傑和他的團隊除了繼續研究不同種類珊瑚的生物特徵、習性,並把實驗室中培育好的珊瑚重新“種”到海底之外,還在拍攝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紀錄片

剛孵的蠶適合多少溫度

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供圖

“珊瑚礁就像海洋中的熱帶雨林,雖然它們的面積只佔全球海洋麵積的3%,但卻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羅傑一見到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說。

初見羅傑時,他身穿普通的綠色T恤、淺色牛仔褲,配一副黑框眼鏡,樣貌不突出但卻顯得認真、幹練。如果不介紹,大概沒人能猜到他的身份: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珊瑚研究專家。同時,他也是公益組織“珊瑚星球”的創始人。

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羅傑 供圖

羅傑出生於1986年,是土生土長的昆明人。從小他最好奇的是各種動物。“小到蝴蝶、蜻蜓、螞蚱和蠶,大到松鼠、蛇、狗等我都曾養過,《動物世界》節目是一直陪伴我童年的‘好夥伴’。”

高中畢業後,羅傑決定跟隨自己的興趣,考入哈爾濱的東北林業大學的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主要研究陸生動物保護。2009年,他回到家鄉雲南這個生物多樣性富集的地方,並進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繼續深造。

如果說研究動物是興趣使然,那他進入奇妙絢爛的“珊瑚世界”則多少有點偶然。羅傑回憶,自己是2010年左右參與到研究所裡的一個專案而開始研究海洋生物的,當時的研究物件是小丑魚。

“小丑魚是一種常年寄居在珊瑚礁和岩礁上的魚類,所以在研究它們的過程中,自然就接觸到了珊瑚,我對珊瑚的瞭解和認識也由此逐漸深入。”

2014年之後,羅傑的研究範圍從單純的海洋生物擴充套件到了海洋生態系統和相關保護。為什麼會在雲南這樣一個遠離大海的內陸省份研究珊瑚呢?他解釋道:“我所做的是基礎生物學研究,只要有穩定的實驗室環境,就能對珊瑚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它們怎麼適應不同溫度、鹽度和礦物質成分的海水環境進行觀察。”

羅傑補充道,珊瑚礁種類有數千種,大多生長在淺海地帶,對水質和水溫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24到26攝氏度是最適合珊瑚生長的溫度。所以在實驗室裡甚至比在海洋中更適合深入研究珊瑚,因為可以精確控制變數,開展更多樣的實驗。

“珊瑚礁就像陸地上的亞馬遜熱帶雨林,”羅傑用很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珊瑚礁裡的生物多樣性極高,許多物種必須依託珊瑚礁才能存活和生長。”

“此外,生長在淺水地帶的珊瑚礁還能減少海洋對海岸線地形的侵蝕,因此它們在維持和平衡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供圖

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供圖

然而近年來,受到工業汙染、全球氣候變暖、過度捕撈等影響,全球珊瑚礁的生存狀況越來越令人擔憂,有的種類甚至瀕臨滅絕。可以說,保護珊瑚礁的工作迫在眉睫。

為此,羅傑和他的團隊一直專注於珊瑚的環境適應性研究以及人工培育。透過在實驗室中模擬不同的海洋環境,他們可以詳細瞭解珊瑚的習性,並依此將它們精準投放(俗稱“種”)到合適的修復海域,以提高成活率。“起初,我們‘種’的珊瑚只有大約10%能存活,但經過幾年的反覆試驗和總結,目前珊瑚的成活率已經達到80%。”羅傑自豪地說。

近幾年,昆明動物研究所還與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展開合作,共同監測、保護和修復東南亞海域的珊瑚礁。雖然這一工作可能需要持續5至10年時間,但在羅傑看來,只要對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有益,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作為普通人,我們能為保護珊瑚礁和其背後的海洋生態系統做些什麼呢?羅傑坦率地說,海洋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共同維持著地球的正常運轉,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提高保護海洋的意識。我們應該減少塑膠的使用,到海邊游泳或潛水時,也應該儘量採用物理防曬法而不要使用防曬霜等產品,因為其中的化學成分很可能會對珊瑚礁造成損傷。此外,當我們在海里看到珊瑚礁時,不要隨意觸碰甚至採集,以免造成破壞。

目前,羅傑和他的團隊除了繼續研究不同種類珊瑚的生物特徵、習性,並把實驗室中培育好的珊瑚重新“種”到海底之外,還在拍攝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紀錄片。

“拍紀錄片的想法是2016年萌生的。我們想把全球各地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珊瑚記錄下來,一方面作為影像資料儲存,方便以後的研究;另一方面,我們也想透過和網上影片平臺的合作,讓更多人瞭解在珊瑚礁美麗、迷人的外表背後,有著對維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價值。”

此外,他也期待透過線下講座、沙龍等方式,向更多人普及珊瑚的知識和故事,讓保護珊瑚礁、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

雲南網記者?馮雅昕?王靖中

Tags:羅傑珊瑚珊瑚礁海洋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