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解讀四類腸鏡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

由 五號醫生吳昊 發表于 農業2021-12-08

簡介發現,查出問題的患者中,結直腸息肉、炎症性病變和腫瘤性病變佔據了檢查陽性率的前三甲

腸鏡活檢有良性的嗎

在文章的最開始,咱們先一起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得知自己肚子里長了東西,就懷疑是癌,然後自s了,您覺得這個事兒荒唐不?

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荒唐!估計大家心裡都會這麼想:至少也得去醫院做個檢查確診再說是吧?但這個事兒還真發生了。

在2019年末,深圳一名女子在體檢中被告知腹部有包塊,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之後她並沒有按照醫生的建議去做腸鏡檢查,而是認為自己得了“癌症”,在留下遺言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解讀四類腸鏡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

據報道,當時CT只是懷疑她的腸道有腫瘤性病變,具體是不是惡性腫瘤,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才能判定。要我說這腫瘤它也分良惡性是不是,沒有病理檢查誰也不能說百分百就是癌。私以為,有這樣不幸的結果就是因為醫學科普常識的缺乏和對未知的恐懼造成的,醫學健康科普工作任重而道遠啊。

這個事兒確實有一些極端,不過自從吳醫生接觸消化內鏡後,經常會有親朋好友發信息讓我幫看結果。確實,報告單上的什麼息肉啊,腸炎啊,這些不用問醫生大家多少也懂一些。但如果看到憩室、克羅恩病什麼的,基本還是會一臉懵。今天我們就講講常見的腸鏡檢查結果,讓大家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面對醫學檢查的結果,如果我們瞭解的多了,就不會變得如此“脆弱”。

腸鏡常見檢查結果

有醫生統計了某三甲醫院10118份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查出問題的患者中,結直腸息肉、炎症性病變和腫瘤性病變佔據了檢查陽性率的前三甲。雖然不同醫院、不同地區的資料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來說,這個結果符合我們平時的臨床經驗。接下來我們就針對這些腸鏡常見的檢查結果來叨咕叨咕。

解讀四類腸鏡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

1.結直腸息肉:

在萬名檢查者中,幾乎四分之一的人都查出腸道有息肉。這個結果並不意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息肉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的,40歲之後發病率大增。腸息肉常見的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這些息肉都有一定的癌變率,所以醫生的共識基本上就是見到就切,以絕後患。

但光切還不行,因為息肉是有復發的可能的。所以在切完息肉後,3~5年內要進行復查。不過切掉後,至少癌變的風險沒有了(息肉癌變的時間一般為5~10年)。

解讀四類腸鏡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

2.腫瘤性病變:

大家知道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雖然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透過病變的外觀大致判斷良惡性,但最終確診還是要依賴病理檢查。所以遇到此類病變,醫生就操作腸鏡,從鏡頭的前端伸出一個小夾子,取一塊病變組織,送到病理科來判斷它的良惡性。一般較小的良性腫瘤和早癌,可以內鏡下切除,如果腫物較大或惡性度較高,就只能尋求外科手術了。

說到這,我又想起開頭講的那個案例,在沒有病理結果的情況下就自尋短見,很是遺憾。

解讀四類腸鏡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

3.炎症性病變:

慢性腸炎,通常無需吃藥,慢慢調理恢復即可。但如果是潰瘍性結腸炎或者克羅恩病的話就有點麻煩。因為這兩種病是打著腸病旗號的免疫系統疾病。這一類免疫系統疾病目前是無法做到根治的,只能維持治療。不過如果症狀控制住了,生活也是同常人無異的。

解讀四類腸鏡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

4.其他腸病:

憩室炎,就是腸道里的粘膜內陷或者缺損而形成了一個小窩,有時候糞塊殘留在裡面容易引發炎症。缺血性腸病會引起腸粘膜的缺血壞死,需要及時處置。還有一種大腸黑變病,一般是由於便秘或瀉藥使用過多引起的粘膜色素沉著,解除病因後基本可以恢復。

解讀四類腸鏡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遇事不慌

以上就是腸鏡檢查常見的結果和相應的對策,雖然這些內容對疾病的治療幫不上什麼忙,但至少可以讓大家簡單地瞭解一下不同疾病的應對方法,減少因未知而產生的恐懼和擔心。

我們再回看文章開頭說的那則新聞,逝者已逝,生者反思。

我們不知道這名女子體內到底是否患了癌症,但無論如何如此輕易地就結束自己的生命實屬遺憾,令人惋惜。吳醫生希望我們的醫學科普事業能發展得越來越好,覆蓋的人群越來越多,讓大家都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崔焌輝, 餘永林。 10118例電子腸鏡檢查分析[C]//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繼續教育研討會。 2006。

2。趙子夜, 李駿強, 單永琪,等。 結直腸癌平均風險人群結腸鏡檢查的息肉與腺瘤檢出率及其年齡分佈情況[J]。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2014, 31(2):64-68。

Tags:息肉檢查結果鏡檢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