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由 雅君愛暢遊 發表于 農業2021-12-07

簡介再到後來考慮到以自己的力量,恐怕無法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之後,王圓籙選擇了北上去宣傳保護莫高窟的想法,甚至還想透過寫信的方式希望可以引起那些官員的重視

什麼千古留罵名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我感動的某一時刻,某一瞬間,陷在某種情節裡做旁觀的人,我想緘默代表我的坦然自若,不要什麼對與錯,是與非,一切都沒必要重新開始,再無跋涉。————松下幸之助

很多時候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會存在著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事實證明大多數的時候好的一面總是不會為人所重視,而不好的一面哪怕並沒有傳聞中的那麼糟糕還是會在輿論的影響當中被人所無限放大。而本文的主人公王圓籙,一名道士,在自己本身經濟狀況不好的情況之下,卻依舊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堅持著修繕莫高窟的任務。

按理說應該會得到後人的敬仰,可到最後因為自身的經濟狀況的有限和求助官府無門的情況之下,迫不得已的選擇了販賣那些珍貴的佛家典籍之後,反遭世人唾罵的命運。可是反過來想王圓籙在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私賣典籍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嗎?又是為什麼當時社會輿論都倒向王圓籙而不是腐敗的清政府呢?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與莫高窟的初遇

王圓籙,道號法真,如果看過他的生平經歷的話,就應該知道他的人生不僅僅只有道士這一個角色,王圓籙還沒有到莫高窟出家之前。一名清末的軍人,曾經參加過平定太平天國的叛亂。看到這或許會想這樣一個有功之臣應該會得到政府的優厚嘉獎才對。

但是實際上卻是恰恰相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得在平定了太平天國的叛亂之後,國庫無力負擔龐大的軍費開。進行了大面積的裁軍,而王圓籙作為一名軍人自然也無法例外。最終王圓籙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到莫高窟出家。

修繕敦煌莫高窟的想法的萌生

在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過生活的絕望之後,都會想著要去尋找一個新的可以安穩活下去的地方。而王圓籙卻在用他的生平經歷在一遍又一遍的不停的告訴我們,在這樣的一個亂世當中哪會有什麼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安穩。而很多時候的所謂的安穩只不過是一種人性的自欺欺人罷了。但王圓籙沒有被現實打倒,反而以更加博愛之心去關注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之下無法得到關注的敦煌莫高窟修繕問題。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王圓籙初次來到莫高窟時,看到快要斷掉的香火,還有那些因為長時間沒有人打理修繕的被沙子掩埋的佛像時,不由得感到十分的心痛。於是他便萌生了一個想要修繕和保護莫高窟的想法,但在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面前,王圓籙一個人的力量似乎只是微乎其微的。再加上他的體力所限,於是他決定另闢蹊徑,透過抄寫經文拿到市面上來買換取僱傭工人的錢的方式,只可惜他所作的一切在修繕莫高窟面前始終只是杯水車薪。

販賣經書,留下萬世罵名

就在王圓籙透過夜以繼日的透過抄寫經書來換取僱傭工人的錢時,圓籙和他的徒弟在無意之間,楊某在16號甬洞的牆壁上發現了一個隱藏千年的驚天大秘中國千年的佛家文明的珍貴文物。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再到後來考慮到以自己的力量,恐怕無法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之後,王圓籙選擇了北上去宣傳保護莫高窟的想法,甚至還想透過寫信的方式希望可以引起那些官員的重視。但只可惜事與願違,在亂世當中深居清宮的官員哪望能顧得上這等‘’小事‘’。王圓籙所做的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終究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的世界著名考古學家在得知關於王圓籙的事情後,便開始派人去抓捕王圓籙,但是在他抓到王圓籙並沒有透過什麼嚴刑酷法來逼迫王圓籙就範。而是透過和王圓籙談判的方式來尋求轉圜。

起初的王圓籙似乎對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提出的條件是十分牴觸的,但到最後考慮到社會現實的因素,但是如果那些經書再不進行保護處理,馬上就要爛在洞裡了,這樣損失更大!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選擇了將那些在16號甬洞的牆壁背後的‘’藏經洞‘’當中的珍貴的書籍賣給了他。不過幸好王圓籙在把這些經書賣給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是多留了一個心眼,沒有全部賣出去留了一部分。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後來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在得到這些珍貴的佛家經書作為研究的參考之後,使得其在有關於敦煌文化研究的方面,達到了一種常人無法企及的地步。而在後來他發表了一篇關於敦煌莫高窟的研究論文之後,全世界震驚了。

西方各國的學者開始了不遠萬里的慕名前來瞻仰這個佛教勝地。不過可惜的是在伴隨瞻仰者到來的同時還有更多的掠奪者。他們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盜取在敦煌莫高窟當中的文物,眾多經卷被洗劫一空,使得敦煌藏經閣遭遇了有史以來被發現的最大的一次劫難。

在敦煌莫高窟遭遇這次西方各國強盜般的洗劫之後,激起了民間的民憤之後的清政府開始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出兵去保護那些文物。所幸好保住了一些文物。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到後來清政府出於平息當時的民間民憤的需要,將這次文物會遭遇失竊的矛盾都引到來王圓籙一人的身上。使得了在當時一人遭受著千夫所指的謾罵和羞辱。而這一切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何其諷刺,何其可笑。

結論

從上我們不難看出其實王圓籙的出發點其實是好的,如果一定要說他做錯了什麼事的話,最多也只是好心辦錯了事而已。如果我們站在客觀理性的方向去看待這個問題的話,敦煌莫高窟文物的丟失並不能單純的歸結到某一個人做的某一件事上,而是要充分地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分析。

背上罵名倒賣經書,他有苦難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書爛在洞裡!

王圓籙明明在遇到那個外國人之前就曾向當時的社會和政府盡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宣傳。不受重視,反而到最後被一個外國人所賞識。而名揚天下之時卻遭千夫所指。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Tags:王圓籙莫高窟敦煌修繕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