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何為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會區別對待呢?

由 汽場 發表于 農業2021-12-07

簡介比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朗逸,它作為整車特供的典型代表,只存在於中國市場,沒換代之前它搭載的一直是老舊的PQ34平臺,被很多人覺得這是廠家在用落後技術糊弄消費者

什麼叫特供車型

何為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會區別對待呢?

說起特供,大家會想起來什麼?特供煙,特供酒,特供菜,凡是搭上特供兩字,似乎就和等級搭上了邊,格調瞬間就提高了很多。

但是在汽車市場情況就有點不同,“特供”車好像失去了光環,成為廠家不願提及的貶義詞。

早些年,很多消費者一聽到特供車,意見就非常多,大家的意見主要集中在減配、採用了老舊平臺、和全球車型相比被區別對待了,認為這是廠家在忽悠國內的消費者。

何為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會區別對待呢?

那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區別對待的嫌疑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特中國的特供車。

首先要承認,特供車作為車企針對某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需求專門生產的車型,只針對這個國家銷售。

既然有針對性,那特供車就必然和全球車型/原型車有所差異。

特供車主要以下幾個型別:

1、整車特供:整車特供是指標對中國市場研發生產的全新車型,只在中國有,在國外沒有原型車。代表車型就是朗逸。

2、配置特供:這種特供車是根據中國人的用車需求,對原型車做了軸距加長或者增加了相關配置。典型代表就是奧迪系列,像A6L,A4L都是成功案例,後來寶馬和賓士也都做了跟進。

3、品牌特供:是指標對中國市場更換品牌、重新定位的車型,通俗點講就是同款車不同車標。比如東風本田INSPIRE。

表面上看,中國的特供車被區別對待了,但它確實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何為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會區別對待呢?

就比如說加長。可能是出於面子,也可能是出於買車目的是基於全家出行,所以,國人都十分看重後排空間,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海外原型車的後排空間不夠大從而不能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於是車企們在國內就開始了軸距加長,不僅是空間變大了,車身尺寸也變隨之變大。從之前的奧迪,再到以操控見長的寶馬和以豪華見長的賓士,再到大大小小的合資品牌,都不可避免地選擇了軸距加長。

當然,原型車的設計本是經過無數工程師的辛勤勞動以及精密計算得出來的最優解,在操控品質、安全方面都是有保證的,而在中國說加長就加長了,很容易讓人產生“這就是區別對待”的看法,尤其是對那些資深的、對汽車無比熱愛的車迷們和鍵盤俠們,這簡直就無法接受。

但是,客觀來說,這一部分人數能有多少,和數以億計的消費者相比,他們的看法顯然已經微不足道。(很多時候他們的看法和意見太偏執,原廠的不一定就是完美,適合的才是王道)

更何況,大家日常駕駛,無論在市區,還是高速,軸距加長對一輛車的安全性並沒有什麼太大影響,要說影響只出現在極限駕駛狀態下。

從市場層面來說,特供車是一種妥協的產物。

何為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會區別對待呢?

中國市場真的很大,真的很重要。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早就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了;但是,如果按人均佔有來算的話,人均估計只有美國的一半。面對這樣一個市場,你最想做什麼?當然是傾盡全力地賣車啊。

要想迅速地佔領市場,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肯定要揣摩消費者的心思,消費者喜歡什麼。

投其所好是全世界所有商家都會做、也正在做的事情。車企當然不例外。

什麼能夠打動消費者,什麼能夠讓消費者動心,那市場主流就是什麼。如果有人不順應這個主流,那就會被一敗塗地。

諾基亞,作為手機市場曾經的王者,當年何等威風,就因為沒有跟上智慧和大屏的市場主流,現在已經銷聲匿跡;還有三星手機也是聲名赫赫,但在中國市場卻銷量慘淡,原因有很多,最關鍵的就是在手機爆炸後對中國市場的召回政策,完全不顧及中國消費者的利益和需求。

車企裡標緻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車是好車,論產品力,無論是內涵還是格調都可圈可點,論地位,它可與桑塔納享有同樣資歷和不俗的市場表現。但這幾年就是銷量不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標緻太驕傲,完全忽視國人需求。

所以,在中國市場必須要考慮消費者需求,照顧消費者情緒,否則,市場就會淘汰掉你。所以妥協是必須要做的。

而且我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妥協並不丟人,東西好賣不出去才最丟人!

何為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會區別對待呢?

但,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儘管特供車是一種市場妥協,但妥協並不意味著特供車就是減配、老舊平臺的代名詞。

當然這種情況在早期的特供車車型確實存在。

比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朗逸,它作為整車特供的典型代表,只存在於中國市場,沒換代之前它搭載的一直是老舊的PQ34平臺,被很多人覺得這是廠家在用落後技術糊弄消費者。

大家光知道PQ34平臺老舊,那你知道它到底舊到什麼程度嗎?這個平臺誕生於1998年,至今已經有20年曆史了,朗逸一直用到了去年換代。

有人要說了,平臺老舊怎麼了?結實耐用就好了。結實耐用是一回事,安全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20年前的底盤設計,很難滿足當下安全測試的標準。

除此之外,之前還有一些特供車型玩起了減配遊戲,有的車型配備手搖窗戶,有的車型頂配都沒有ESP系統,有的車型後獨懸改成非獨懸,LED燈減配鹵素燈源。減配的花樣之多,有的時候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之前的特供車平臺老舊,配置縮水,那為什麼賣得還不錯,銷量還挺好呢?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特供車因為生產組裝都是在國內,零件基本都是國內生產,並且,只是針對國內路況和使用情況去研究和試驗,因此在前期的成本較低,成本的降低最直接的就是可以拉低售價,畢竟產品競爭中價格才是王道。

特供車在各方面的設計出發點都是針對國內的消費者需求。例如:國內消費者喜歡空間大,喜歡較軟的懸掛,喜歡不那麼個性的外觀。特供車就是根據這些喜好去打造的一輛車,自然會更容易打動消費者。

時代不同了,玩法也不同了

何為特供車?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消費者,車企是否會區別對待呢?

特供車在中國市場發展到今天,它也改變了之前的做法。朗逸採用了最新的MQB平臺,消費者熱烈擁護,很多車型配置縮水的情況也得到了改變,能上智慧互聯的就上智慧互聯,能來真皮座椅、豪華大天窗、中控大屏,這些越級配置一個都不能少。

畢竟現在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了,中國市場早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了,消費者再也不是二十年前的汽車小白了,車企對待中國市場的態度和做法也發生了變化。

眼下,汽車市場野蠻生長的年代已經過去,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如何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如何討好消費者,如何推出更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就非常重要,不論是特供車,還是原型車的本土化,合資車企如果還像前幾年那樣糊弄消費者,其結局可想而知。

寫在最後:

事實上,特供車從來都不是中國市場獨有,美國市場、歐洲市場這些全球主要的汽車市場都有特供車的存在,比如本田的Pilot,豐田-Auris,北美版的奧德賽,它們要麼是整車特供,要麼是原型車的本土化產品,大家都看到了吧,這和中國的情況一模一樣,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特供車口誅筆伐。

只不過,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特供車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是不是有安全的保證和重要配置的不縮水。

與其說特供車是市場妥協的產物,倒不如說它讓更多消費者得到了滿足。

沒人買的好產品,是沒有價值的。

您覺得呢?

Tags:特供消費者市場車型原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