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如何把學過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

由 魚堂主愛思考 發表于 農業2021-10-26

簡介學到的知識想使用,就要抽象出一個概念,用這個概念類比你熟悉的事物

學到了新知識怎麼表達

點選關注“魚堂主愛思考”讓每個成長找對方法。

如何把學過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

【魚堂主愛思考】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堂主錦囊:類比的背後是抽象思維,真正的精英才掌握的能力

你好,我是魚堂主。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花過多少錢買課了?

你用這些課學到了多少知識,自己能用的又有哪裡?

大家都是朋友,答案就不用說出來了,哈哈一笑,天氣真好。。。

最近一個朋友花了2萬,上了2天一夜線下課。回來講起來的時候,眉飛色舞說自己聽到了多少新概念,以前不懂的現在豁然開朗起來。

10大商業招式,6大創業秘籍,打通你的商業帝國等等。

這樣的推廣文案,你應該聽過不少。

一個月以後在次很朋友見面,問他學之後使用了幾個方法。

朋友哭喪著臉說:“聽的時候都明白,怎麼自己用就不會下手了”。

錢花了,筆記了,聽懂了,學會了,回來遇到真實問題不會用,換個條件因素不能解答。

這不是朋友個人遇到的問題,現在號稱資訊時代,吹捧資訊是最有價值的信仰中。

我們唯恐自己錯過,更加飢渴的去追求知識資訊之中。

於是市場上,為了滿足這些飢渴,不斷的創造課程販賣,從而減緩大家的焦慮。

在不能控制自己買課的情況下,如何把課程內容榨乾學完。

如何把學過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

Q1,為什麼聽的時候都懂,知道方法不代表真的有用。

開始接觸知識付費的時候,也是瘋狂的買課。

總共買了2萬多吧,真正開啟過的很少,認真學習過並且使用的就更少了。

這個感覺有點像減肥,自己想減肥又不行辛苦運動,就把心思放在了減肥藥上面。

市面上這個產品療效好,哪個產品見效快,還有的產品無副作用,自己買了一個又一個還是跟以前一樣。

購買只是滿足了心理需求,並非真的是為了學習知識。

有些真的明白自己需要學習,在沒有入門的時候,買一些基本課程,可以幫助自己找到領域的框架。

明白裡面的知識結構,在入門的時候確實比自己瞎學要快,但也僅限於入門這個階段。

後期想自己真的學會,只能透過不斷的使用,堅持行動積累。

舉個例子,很直觀的看清這個問題了。

問題:怎麼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方法:1,找到定位領域,2,找個平臺經營自己,3,堅持輸出內容,4,透過內容表達自己理念。

問題:怎麼學會騎腳踏車?

方法:1,掌握自己平衡,2,控制車子平衡,3,踩的時候不要看腳蹬

問題;怎麼寫出好文章?

方法;1,多看書,2,多寫作,3,多看好文章

你看完有什麼感覺,是不是說的都是對的,方法確實就這些了。

在你之前不瞭解這些的時候,看到會覺得有用,問題就出現在之後呢?

當大家都已經知道方法了,真正需要去行動,去踐行這些方法的時候,又有幾個人真的能堅持。

如果你真的能堅持,那你哪裡還需要學那麼多課程啊!

說一句“多積累”簡單,真的天天看書、寫作行動很難。

如何把學過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

Q2,比聽懂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抽象”的能力

上次聽一個寫作課,裡面講如何寫好金句?

方法:顛覆常識,啟發新知。

一般別提煉成課程的方法,基本上都是精煉過的內容,適用範圍也很廣。然後課程裡,在講幾個已經準備好的案例,聽方法結合案例,簡直醍醐灌頂。

這些有一個地方要讓大家清醒一點,寫的金句也有靈感運氣成分,心理學叫“鮮活案例”。就是這個案例,本身就是為了讓你更清楚的理解。

但是回到自己寫的時候,換到具體場景,學到的和下筆之間有一個鴻溝。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抽象”能力,知識本身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

你想用這個方法,解決其他問題的時候,因素條件已經變化,硬套已經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的是把之前的解決方法,抽象出幾個適用範圍更廣的經驗。

人類理解習慣具象,不習慣抽象概念。

因為它不符合人的直覺,具象就是有具體的事物形象。比如,桌子、書、電腦等等,說起來馬上有一個形象應對。

一說起抽象,大腦好像打結一樣。比如:萬有引力,生物進化,槓桿原理等等,他們是眾多具象事物,共同特徵抽象描述。

雖然我們不習慣抽象理解,因為抽象覆蓋範圍廣,應用場景更多,所以是一種高階的思維方式。

說幾個案例就知道抽象,在生活中和我們關聯有多深。

比如:“水果”人人都知道明白。但你能真的找到水果這個東西嗎?

沒有人找到水果,但可以找到蘋果、西瓜、葡萄等具體的水果,但水果這個果是不存的。

所以水果就是我們抽象概念,用這個抽象概念,讓我們可以概括更大範圍。

比如:著名的“白馬非馬”,世間沒有馬,只有白馬、黑馬、黃馬,唯獨沒有馬的存在。

你可以仔細想想,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馬就是抽象的概念,可以代指所有顏色的馬,但馬本身不存在。

抽象是超越真實世界的思維方式,它可以讓你有更高的視角,認識到事情的本質。

花這麼多篇幅講,就是說明學習的知識。被創造出來的時候,也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

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我們只有找到解決思路的本質,才能在其他地方得到使用。

超越具體的知識,才能在更多地方產生作用。

如何把學過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

Q3,學以致用的重點,是類比的能力

讀書不會用,等於白讀。

類比的來源是抽象,抽象出一個知識,在別地方適用,這個過程就是類比思維。

桌子上放一個蘋果,再放一個蘋果,就有兩個蘋果在那裡。

這個時候可以抽象出一個2個蘋果,這個概念簡化之後就是數字2。

拿抽象的2可以用的地方就很多了,可以說2個梨,2把椅子等等。這個就是把2個蘋果這個概念,抽象成數字2之後的使用方法。

類比需要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在使用共同點發現新事物。

這個過程就是知識使用遷移,只有讓知識遷移才算真的學會。

類比的重點:抓住本質,忽略細節。

比如:之前我寫多元思維,這個被使用在很多地方。它本身只是一個概念,在哪裡都可以類比使用。

在理財領域類比,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生活工作類比,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B方案。

甚至在我爺爺種地都可以類比,不要只種一種農作物。

他們的原理就是

,多元化,不要單一

。抓住了這個本質,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這個知識。

類比可以讓我們舉一反三,類比可以啟發我們創造新事物。類比可以讓我們審視自己和別人的原則,類比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各方分歧所在。

類比可以幫助交流思想,類比的背後是高階的抽象思維。

如何把學過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

Q4,如何把學過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

聽到和融合的過程,知識誰都有,因為是經驗總結的產物。

知識不神奇,你發現太陽從東邊出來,第二天還是從東邊升起,經過幾次驗證,你確定了東昇西落的規律。

這個規律可以重複驗證,那太陽東方升起就可以變成知識。

讀書學習也是一樣,本質就是吸收外面知識的過程。但不要忘記我們本身已經有的經驗,這些也是指導我們行動的知識。

經驗在行動習慣中產生,學習新的知識,如果直接替換掉是很困難的過程。

比如:在國內大家都靠右走,去英屬國家,就是靠左走。

這個規則只要有人說,一聽就懂。但是在行動過程中,還是會受習慣影響,不自覺靠右走。

學到的知識想使用,就要抽象出一個概念,用這個概念類比你熟悉的事物。

比如:一個人的認知格局是如何升級變化的?

認知是抽象概念,它泛指人對世界的理解。

這樣講,理解起來還是很抽象,只能把抽象概念類比到生活具體場景,才有助於我們理解。

類比:人的認識格局更新迭代,就如何讓自己不淋雨的過程,開始的時候打傘,這個傘所覆蓋的地方就是你的格局。

在學到更多知識資訊,這把傘變成了雨亭,格局在認知中擴大到亭子這麼大。

慢慢過程認知繼續變大,成為了草房、平方、高樓。我們的格局也會隨著變高變大。

這個就是類比過程,把抽象知識和生活具象場景結合。

有畫面,有實物,更方便理解。

學到一個新知識,馬上在自己的理解範圍,找一個對照品,和自己能理解的東西融合。

這個時候知識就不僅是知道,而是變成了我可以用的地方。

學習過程把自己想象成一面牆,知識就是磚塊,有新的就換掉一塊,跟自己融合到一起。

應用過程使用好,“抽象”和“類比”,找到不同事物之間的共同點,用一個概念去發現新的的事物。

這個過程就是讓知識可以遷移,抓住本質,忽略細節。

事情不可能重複,但有相同規律。

我們的目標就是找到本質,使用共同的規律才能真正內化知識。

類比的背後是抽象思維,學習高手才掌握的能力。

祝你成為舉一反三的高階學習者。

我是魚堂主,每天帶你深度思考者,專注思維分析,自我提升方法論。

關於思考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普通人想要崛起,該怎麼辦?(深度分析)

工作10年,才知道鎮定自若的氣度,是這樣練成的

朋友圈裡“假學習的人”:廢掉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越努力越心慌

作者簡介:

我是魚堂主,一個午後求知的少年。

專注思維分析,個人提升方法論,長期分享深度思考乾貨。

半年時間從城市邊緣白領,變多重斜槓青年。人生實用乾貨,個人成長蛻變經驗。

Tags:類比知識抽象這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