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這是豬身上最髒的地方,卻被無數人趨之若鶩,李自成吃了讚不絕口

由 大牛和小鼠 發表于 農業2021-10-12

簡介現在吃的臨澧缽子肥腸,是在常德缽子菜的基礎上加工改造而成,並增加了腸頭、豬頭肉等肉質原料,也在香料和烹製手段上進行了修改,成為常德地區的一種特色菜

拆骨肉為什麼致癌

這是豬身上最髒的地方,卻被無數人趨之若鶩,李自成吃了讚不絕口

湖湘飲食,有個龐大的菜系是肥腸,每個地方逐漸形成一些特色的肥腸菜。雖然很多地方的人在信仰和衛生方面抵制吃肥腸,還是有一部分人喜好和鍾愛肥腸。我在飲食圈裡混吃多年,吃的肥腸美食比較多,沒有幾款肥腸讓我留下深刻記憶,唯獨常德臨澧的缽子肥腸吃了還想吃。

沒到常德吃缽子菜之前,一直有朋友推薦和邀請,希望我能到常德吃吃他們的缽子菜,給個公正的評價。我總認為缽子菜是一般的土菜,味道不會好到那裡去。

多次到常德遊歷,被安排在賓館享受時尚美食,都沒吃到地道的缽子菜,無法把缽子菜列為什麼菜系,更談不上評價,只知道缽子菜是常德家常菜,是家庭中最普遍的菜種,酒店賓館不重視。就是以做缽子菜為主的酒家,也對缽子菜經過了極大的改進加工。

我在湖南各地調查地方名菜時,在湘西各地的街道上到處都看到常德腸子館,當時不清楚腸子館是做特色肥腸,更沒洞察出是種美食現象,也沒聯想到聞名湖湘的臨澧肥腸。直到常德朋友劉勇給我推薦長沙市八一橋旁的常德腸子館時,我才恍然明白過來,常德腸子館的特色菜就是臨澧肥腸。

當我們趕到八一橋常德腸子館時,早已人滿為患,只好排隊等候。劉勇介紹道:這是長沙市最地道的缽子菜基地,全按常德人的口味製作。這些簡單的介紹,吊起了我的胃口。

這是豬身上最髒的地方,卻被無數人趨之若鶩,李自成吃了讚不絕口

臨澧缽子肥腸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據文獻記載:十七世紀中葉,李自成敗走九宮山,率部退至臨澧歇駕山,彈盡糧絕,士兵飢餓難耐,殺坐騎充飢。馬肉全部吃盡,剩得漫山遍野是馬腸子,當地饑民把馬腸子收拾起來,洗淨用大鍋煮熟,加香葉去其羶味,馬腸子變得香鮮無比,食時妙不可言。臨澧人繼承了這種做腸子的烹製技法,慢慢演變成肥腸的烹製方法,並進化到缽子肥腸。

現在吃的臨澧缽子肥腸,是在常德缽子菜的基礎上加工改造而成,並增加了腸頭、豬頭肉等肉質原料,也在香料和烹製手段上進行了修改,成為常德地區的一種特色菜。

肥腸很多人認為它不乾淨,主要是因為肥腸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製作肥腸,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把腸子洗乾淨,去除糠渣和腥羶味。

臨澧缽子肥腸採取擠掉腸內殘留物,理直剪開大腸,清洗腸衣,再用麵粉揉搓,溫水沖洗。麵粉在揉搓中粘除糠渣,又讓腸子洗得乾淨保持腸子完整,不會在搓洗中破壞腸子。再加精鹽、黃醋、紹酒搓揉,去腥臭味,沸水氽後切成一寸見方片狀,瀝乾待用。

這是豬身上最髒的地方,卻被無數人趨之若鶩,李自成吃了讚不絕口

腸頭和豬頭肉也需要進行特別選擇。腸頭是豬的肛門及肛門邊上的肉,有肥肉和瘦肉,含有大量油脂,在洗乾淨後煮熟,切薄片。豬頭剝掉豬皮,洗淨連骨頭煮熟,取殘留在骨頭間的碎肉,含有軟骨、半肥肉、半瘦肉,長沙人叫拆骨肉。豬頭肉剔除骨頭,選大塊肉切薄片。

烹製肥腸先把鍋燒熱,放熟豬油燒六成熱,倒入肥腸炒數滾,加紹酒、醬油、精鹽、花椒、蔥結、薑片,再加腸頭肉和豬頭肉繼續炒,炒至熟色,肥肉中的油炸出,加雜骨湯,調味煮沸,小火煨至軟糯酥綿,用缽子盛裝出鍋。

缽子口徑大深度小裡邊上釉,上半部分裝菜,下半部分在爐子上燒烤,也有用小鐵鍋代替缽子,火使用煤球,肥腸在湯汁裡悠悠的沸騰,香味飄散,肥腸炙熱不減,食客無法拒絕它的誘惑。

臨澧缽子肥腸比較辣,口味鮮嫩糯軟、甘甜爽口,嚼來綿遠回味,腸頭肉細嫩不油膩,豬頭肉柔軟清爽,在相互間遞著吃時更有味,越吃越辣,越吃越熱,但是吃時不覺得,吃完後大漢淋漓,渾身痛快無比。

吃頓臨澧缽子肥腸,可以排除一次感冒,更是一種體驗。

親,你吃過這個美食嗎?你還喜歡哪些美食?

Tags:肥腸缽子常德臨澧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