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足癬與丹毒

由 海龍話皮 發表于 農業2021-09-22

簡介下肢丹毒足癬為真菌感染引起角質層損傷,導致區域性面板屏障作用消失,細菌由面板破損處侵入,引起下肢網狀淋巴管炎發為丹毒

丹毒病是怎麼引起的

足癬系足部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常見淺部真菌病。淺部真菌病流行頗廣,遍佈在世界各地區,以夏季多發,易復發。世界範圍內人群患病率為20%~25%。

足癬與丹毒

趾間糜爛型腳氣

丹毒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下肢(86。8%),夏季發病率高,這與夏季面板裸露,容易發生外傷有關。真菌學證實足癬是下肢丹毒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是引起下肢丹毒的主要誘因。

足癬與丹毒

下肢丹毒

足癬為真菌感染引起角質層損傷,導致區域性面板屏障作用消失,細菌由面板破損處侵入,引起下肢網狀淋巴管炎發為丹毒。近年來足部真菌病和下肢丹毒的發病率呈增長趨勢,同時發現足癬與丹毒的復發關係更為密切,足癬是下肢丹毒的高危因素。因此,瞭解兩者的相關因素對臨床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環境因素

足癬與下肢丹毒均好發於潮溼悶熱環境,尤以夏季好發。真菌喜好潮溼溫暖的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6℃,在pH值3。0~10。0條件下皆可生長。調查顯示足癬、下肢丹毒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足癬患者相對於普通人群更易患下肢丹毒。在悶熱和潮溼環境下,感染具有高度傳染性。

足癬與丹毒

足癬伴丹毒

足癬常早於下肢丹毒發病,由於足癬瘙癢搔抓後可引起面板破潰,同時不規範的治療,又可繼發下肢丹毒。兩者皆好發在炎熱夏季,地域則以溼熱地區為主。足癬好發於趾間。足癬多於趾間面板瘙癢、紅斑、丘疹、脫屑,或有水皰,嚴重者可糜爛、滲出,面板屏障作用的缺失是繼發下肢丹毒的重要因素。

下肢丹毒患者中75。5%有足癬。而足癬對於下肢丹毒的患病風險在部分人群中上升9倍。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發現65%的複發性小腿丹毒均與足癬相關。研究表明下肢丹毒患者一半以上有足癬病史,且復發比例與足癬好發菌群成正相關。

足癬與丹毒

下肢丹毒

2.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上存在的缺陷是單獨治療下肢丹毒,足癬作為下肢丹毒區域性高危因素,比系統性因素更為重要。應更加註重足癬與下肢丹毒的控制及治療。

足癬感染造成面板角質層破壞,導致定植在面板表面的菌群增殖,從而繼發丹毒。真菌能分泌一種抗菌的物質,使繼發的菌群感染常耐青黴素及其他抗菌藥物,導致這些患者口服抗菌藥物治療無效,需住院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

而下肢丹毒治療原則為選用敏感足量抗生素,併除去誘發因素,重症者應給與支援治療。臨床常規治療方法既為青黴素類抗生素靜脈滴注,但疼痛緩解較慢,病情好轉及痊癒時間較長。足癬則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足癬併發感染,應先控制感染,並外用藥膏。可以使用抗真菌的肥皂及區域性外用藥物,最常選用的外用藥物為咪唑類藥物。

如有必要還可口服抗真菌藥物如特比萘芬等。口服抗真菌藥物適用於頑固、區域性治療依從性差或療效欠佳、或皮損為鱗屑角化型、受累面積較大,以及浸漬糜爛型,或合併有其他不利於足癬治癒的系統性疾患的患者。

參考文獻(略)

Tags:足癬丹毒下肢治療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