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鰻鱺養殖尾水處理探討

由 吉山花瑤 發表于 農業2021-07-17

簡介生物降解迴圈利用模式針對具備較大尾水處理池面積的養殖場,可透過分級處理模式,進行過濾、沉澱、生物降解、增氧,使養殖水中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含量下降,水質達到可迴圈使用水平(圖1)

淡水鰻魚怎麼養

鰻鱺養殖尾水處理探討

_童文婷

我國的養鰻業自1972年開始試養,1979年迅速崛起,現已經成為世 界 第 一 養 鰻 大 國 ( 樊 海 平 ,2006)。但是隨著養鰻業的發展,許多養殖問題也伴隨而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水產養殖廢水。由於養殖用水量大,如果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收納水體中,將對流域水質有一定影響。

為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保護漁業水域環境可持續發展,應對養殖尾水進行化學、物理和生物淨化處理,最終達到迴圈水再利用和達標排放。

一、鰻鱺養殖尾水排放標準

鰻鱺養殖尾水中以化學需氧量(COD Mn )、總氮和總磷超標為主,其中化學需氧量和氮元素的治理可分別透過增氧與過濾降解取得效果,而對磷元素的治理需要較高的工藝。氮、磷是水生動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主要來源於日常投放的飼料中。根據相關統計分析,鰻鱺對餌料中氮、磷的利用率為20%~30%,殘餘氮、磷分別附著於鰻鱺糞便、殘餌和溶於水中,鰻鱺養殖尾水的直接排放將對地表水環境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目前農業農村部對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以SC/T 9101-2007(表1)為準,其中特殊保護水域和重點保護水域養殖水排放應達到一級標準,一般水域養殖水排放執行二級標準。

鰻鱺養殖尾水處理探討

表1 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部分) 毫克/升

鰻鱺養殖尾水處理探討

二、鰻鱺養殖尾水主要汙染物

1。氮

尾水中氮汙染包括氨氮和亞硝酸鹽。氨氮過高將引起養殖動物呼吸困難、不攝食、昏迷等現象,嚴重可致大批次死亡。亞硝酸鹽是氨轉化為硝酸鹽過程中的產物,在此過程中,一旦硝化過程受阻,亞硝酸鹽就會在水體內積累,濃度過高將導致養殖動物死亡。

2。磷

磷是魚類必需的礦物元素之一,是構成骨骼和魚鱗的必需成分。水產養殖中飼料磷是魚類磷的主要來源,但是由於魚類對飼料原料中磷的消化率變異較大,且在商品飼料中無機磷新增量普遍較高,從而導致大量的磷排入水體,飼料中含磷量1。2%~1。5%。目前一般使用藻類來去除養殖水體中的磷(嶽維忠等,2004;曲克明等,2006)。

3。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單位水體中所含的還原性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氧化劑氧化所消耗的氧或氧化劑的毫克數,因此,COD反映了使水質惡化的還原性物質的多少。COD對水產養殖動物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在特定的條件下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導致水體缺氧,釋放有毒有害物質,如氨、硫化氫等。COD主要來源於魚的排洩、殘餌等,如果COD濃度過高會使水中溶氧下降,從而影響魚的生長。

圖1 尾水處理過程示意

鰻鱺養殖尾水處理探討

三、養殖尾水處理方案

1。生物降解迴圈利用模式

針對具備較大尾水處理池面積的養殖場,可透過分級處理模式,進行過濾、沉澱、生物降解、增氧,使養殖水中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含量下降,水質達到可迴圈使用水平(圖1)。養殖尾水透過過濾網,將水中鰻魚糞便、殘餌過濾,過濾水排入沉澱池進行 24 小時、48 小時、72小時沉澱。池中定期潑灑微生物有益菌;種植水生植物(以鳳尾草為主,兼種狐尾草、茭白等),面積為水面積的20%~30%;在池中放養魚類(鬍子鯰、鰱、鱅)1尾/米

3 對鰻魚糞便、殘餌進行

清除。尾水經沉澱和降解後流入增氧池,經增氧後抽回養殖池使用,減少鰻鱺養殖用水量。

2。農灌資源化利用模式

針對周邊有足夠大的農田的鰻鱺養殖場,農田與精養池水面面積的比例應大於15∶1,且常年開展農田耕作,所有消納的農田應配套健全的農灌管網(水渠)、抽水裝置、田間蓄水溝渠。蓄水池可容納2~3天排水量,養殖鬍子鯰、鯽魚等,養殖密度為 1 尾/米

3 。在蓄水池中種植水生植物

(水葫蘆、鳳尾草、茭白等,種植面積為蓄水池的20%~30%)進行生物降解,禁止投放餌料,降解後的水可進行迴圈使用。

3。設施裝置迴圈水模式

針對佔地較小的鰻鱺養殖場,以養殖汙水淨化處理為核心的設施裝置型迴圈水系統處理鰻鱺養殖汙水模式,可以節水、節地、實現零排汙,還可以擺脫淡水資源短缺和水汙染對鰻鱺養殖的限制,透過設施裝置對鰻鱺養殖汙水進行淨化處理、迴圈利用。

四、結語

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水質要求不斷提高,隨著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的不斷重視,養殖尾水處理技術將在鰻鱺養殖中得到廣泛應用。文中3種尾水處理模式利用了物理、化學、生物方法,有效地控制鰻鱺養殖的自身汙染和因養殖鰻鱺對水域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鰻鱺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鰻鱺養殖尾水處理探討

Tags:養殖鰻鱺尾水COD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