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南江縣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89個,整理規模達8.5萬餘畝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農業2021-07-04

簡介稻田養魚鴨 生態又增收在建華村正在建設的400餘畝高標準農田區,三三兩兩的村民圍在田坎上觀看正在施工的田間道路改造

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是什麼意思

劉曉龍 肖定懷 川觀新聞記者 鍾帆

“以前我們的田都是小塊小塊的,田埂又多又窄,人在上面走都要打趔趄。現在小塊田整成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田埂也修成1。5米寬的水泥路,‘鐵牛’可以直接開下農田,從種到收都是機械化,綜合效益也增加了不少。”近日,在巴中市南江縣長赤鎮建華村,年過半百的村民唐友生看著改造後的高標準農田笑容滿面地說。

南江縣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89個,整理規模達8.5萬餘畝

圖為建華村高標準農田

據南江縣農業農村局土環站站長李青介紹,近年來,該縣先後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89個,整理規模達8。5萬餘畝,整治山坪塘556個,灌溉用渠327。7公里,新增蓄水池940口,新建田間道路686。4公里,機械化水平到59%以上,實現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起步。

改了爛泥田 耕種不再難

“過去這一灣全是冷浸爛泥田,又小又不好耕,只能在大春種一季水稻,而且產量還很低。很多農戶算不過賬,就放棄耕種外出務工了。”來到過去有名的爛田灣,村黨支部書記張冬梅說,去年,村上依託高標準農田改造專案,把這一灣20多畝的小田改造成機器全都有法下田耕種的大田,並修建了一條排溼渠,排除了積水,爛泥田一下變成大小春都能耕種的高產田了,同時還達到了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

果然,走進建華村的高標準農田專案區,只見一塊塊錯落有致的農田猶如列兵佈陣一樣整齊劃一,田間道路又寬又直,田下溝渠四通八達。

“現在的農田比以前好耕種多了,撂荒田也沒有了,尤其是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長赤翡翠米業公司還在村裡建起翡翠米種植基地。”曾任建華村黨支部書記的老幹部唐成榮說,現在由於田好耕種了,劉昌海、劉昌兵等幾家在外務工的農民也回鄉種田了。眼下,村裡的農田還變成了農民搶種糧食的“香餑餑”。

機耕加機收 省錢又輕鬆

“現在安逸了!無論是耕種還是收穫,把‘鐵牛’在院壩裡一發動,就‘嗚嘟嗚嘟’地從田間道路開下田,10畝田不到兩個小時就能整完,幹一天活不僅沒有一點累意,還節約了往年僱請勞動力的幾百元開銷。”嚐到高標準農田改造甜頭的村民唐友生深有感觸。“以前耕種小田,開銷大不說,還靠人力耕挖,整一天腰也酸背也痛,有時吃飯碗都端不起,田改大了耕一天田就像坐在車上搞旅遊,非常非常輕鬆。因此,家中的水稻種植面積也由過去的4畝擴大到今年的10畝,今年僅銷售商品稻穀就達1萬多斤,實現收入2萬多元。加上田間道路都是硬化的,打穀機在田裡把稻穀一脫粒,農用車就把穀子拉回院壩晾曬,僅這一項又節省了過去僱請勞動力往回背運稻穀的人力費近千元。……”

“要實現機械化耕種,首先是要建好耕作道路,不然就不能把‘鐵牛’開下田。”張冬梅說,按照機械化標準道路建設,今冬明春凡是專案區的田間都要修通寬1。5米的機耕道。“將來田間的道路都硬化成水泥路,早晚我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去田間散散步,觀賞一下田園風光囉。”村民張興凱笑呵呵地說。

稻田養魚鴨 生態又增收

在建華村正在建設的400餘畝高標準農田區,三三兩兩的村民圍在田坎上觀看正在施工的田間道路改造。現場,有的村民要求施工隊把田埂加高些,好搞稻田養魚;有的村民要求把田埂加寬些,好搭建鴨棚搞稻田養鴨……

據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實施後,建華村以大力推廣“稻鴨魚”共生模式作為挖掘增加農民收入的潛力。張冬梅說,今年村上已按每種1畝水稻給農戶發放10只鴨苗和20斤魚苗的標準進行了稻田養魚鴨的試點,很多農戶已獲得增產又增收的好效益。站在一旁的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何青松說,稻田養魚鴨,生態又增收。稻田放養魚和鴨有利於防止水稻受害蟲危害,是不花錢的“植保醫生”,收穫的水稻,無農藥殘留;稻田養的魚和鴨,生病少、肉細嫩、生態無汙染,售價也高,在高標準農田實行稻魚鴨共生是實現增收致富的好門路。

“我們要讓老農民在改造後的高標準農田中實現‘稻田養魚鴨,生態又增收’的致富目標”。長赤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嶽勁東表示,來年要在專案區全面實行稻田養魚鴨的生態增收工程,初步計劃在專案區稻田免費為農民投放魚苗8000斤、鴨苗4000只,力爭在每畝土地在收穫1200斤生態水稻的同時,還要增加收入70斤生態魚、50斤生態鴨,全村實現稻田魚鴨增收60萬元以上。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絡電話028-86968276】

Tags:農田高標準稻田耕種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