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回顧這輪“豬漲豬落”,發現養殖業的4個底層邏輯!

由 新農觀 發表于 農業2021-06-30

簡介市場是在永遠變化的,相對應產能也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規模化養殖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快速調節產能,避免市場由於供需的變化而過度的大漲大跌,而沒有過度的大漲大跌,利益資本也就少了炒作空間,從而使豬週期變得平緩而不那麼劇烈

養殖面積怎麼算

回顧這輪“豬漲豬落”,發現養殖業的4個底層邏輯!

原創出品,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今年大家最關注的一件事就是豬價,年初的時候,豬價還創了新高,而到年中時,就已經跌慘,養殖戶大面積虧損。但如果回顧此次豬價大漲大跌會發現,所謂的“豬週期”、所謂的大漲與大跌,其實並不是突發,早已有一些訊號已經預示了豬價的走勢規律。

回顧這輪“豬漲豬落”,發現養殖業的4個底層邏輯!

一、所有的漲跌背後都有預兆。

從大道理上來說,凡事有漲必有跌,但很多人都想在大漲中賺到錢,但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這輪豬價的下跌有點突然。

但是前面說過,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漲跌的背後,都是有跡可循的。

咱們就先說說豬價到底是怎麼漲起來的?

最直接的原因是豬瘟。

2018年中國爆發豬瘟,使生豬產能大幅受挫。但豬瘟之前,是環保的“拆拆拆”,這一通拆下來難免就有矯枉過正被誤傷的,於是在豬瘟以前我們的產能就已經下降了,這時再疊加上豬瘟,生豬存欄直接減少了1/3。對於中國這個豬肉消費第一大國來說,一下減少近1/3的存欄量,產能大幅下滑,豬價上漲,豬肉上漲就是勢在必然。

生豬的出欄短期看存欄,長期則要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

2018年下半年時,能繁母豬就開始下降了。按照一頭母豬從懷孕生產,再到仔豬育肥,大概要經歷10個月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能繁母豬的存欄,決定著10個月以後的生豬出欄量。

能繁母豬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下降,直到2019年10月才開始恢復。按這個時間往後推10個月左右,也就是到2020年下半年,生豬的出欄量開始。而恢復初期市場是沒有明顯表現的,但其實按時間推算,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而當恢復到一定時間時,也就是到了2021年上半年,出欄量全面恢復,那麼這輪豬價的下跌也就不足為怪了。

回顧這輪“豬漲豬落”,發現養殖業的4個底層邏輯!

二、因利而來必將失利而去。

在生豬產能的恢復過程中,除了既有的養殖主體外,還多了許多“後來者”。很多“後來者”正是因為看到了生豬養殖的利潤才進入到市場的。但

市場也有一個規律:因利而來必將失利而去。

因為是半路出家,誰也不會料想到生豬價格什麼時候會跌,所以去年很多人還在不惜高價購買仔豬進行育肥,所以虧得也是最慘的。

而且

這輪生豬產能的恢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大豬特別多。

原因是很多人認為,同樣一頭豬體重越大那麼賺得自然就越多。於是,很多人更願意養大豬,有的甚至直接買來200多斤的豬,一直養到400斤出欄。再加上前期豬價剛下跌時,很多人選擇了壓欄,也使大量的標豬生生壓成了大豬,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豬“層出不窮”。

回顧這輪“豬漲豬落”,發現養殖業的4個底層邏輯!

三、豬週期無法避免,但可以平緩。

很多養殖的朋友都知道,豬週期每兩三年就是一個輪迴,都要經歷大漲大跌。有人認為,熨平豬週期就要依靠發展規模化養殖。但其實豬週期發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市場供需的變化,而另一方面則是在這種供需形成的差異中不斷地有利益體進入與退出。

市場是在永遠變化的,相對應產能也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規模化養殖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快速調節產能,避免市場由於供需的變化而過度的大漲大跌,而沒有過度的大漲大跌,利益資本也就少了炒作空間,從而使豬週期變得平緩而不那麼劇烈。

四、養殖產業更應注重長線。

養殖業發展不易,而真正的養殖戶都知道,養殖不是一兩年的事,而是需要長期的經營。或者說農業這個行業本身就不是暴利行業,而是一個需要長期經營的行業。

之前在種植領域就發生過很多毀約棄耕的現象,究其原因都是想短時間內賺快錢,而一旦達不到目的就抽身而去。

莊稼生長需要時間,生豬生長更需要時間,豬價短期的起落並不能決定整個產業情況,用長線心態來應對短期波動,才是度過豬週期最硬的道理。

歡迎關注“新農觀”,一起了解新時代下三農的新發展。

回顧這輪“豬漲豬落”,發現養殖業的4個底層邏輯!

Tags:豬價生豬豬瘟養殖存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