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華僑醫者推廣中醫30年一“針”一“灸”延續中巴友誼

由 海外網 發表于 農業2021-06-29

簡介上世紀90年代初,甘肅開始推動中醫走向海外,組織了一批專家和醫生赴巴基斯坦推廣中醫藥文化,包括喇傑廉等7名來自甘肅醫院的醫生

堅持什麼加快推廣應用

中新網蘭州6月26日電(記者魏建軍)甘肅“60後”醫生喇傑廉,在巴基斯坦推廣中醫,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已有30年。“我是中國人,也是中巴友誼推動的使者,願用‘針’扎出的中巴友誼永存。”喇傑廉說。

甘肅是全國道地藥材種植的優勢地帶,種植面積和藥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上世紀90年代初,甘肅開始推動中醫走向海外,組織了一批專家和醫生赴巴基斯坦推廣中醫藥文化,包括喇傑廉等7名來自甘肅醫院的醫生。

現任巴基斯坦華僑華人協會會長、巴基斯坦岐黃中醫中心董事長的喇傑廉,近日透過網路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講述其在海外推廣中醫藥的故事。

1991年,喇傑廉一行初到巴基斯坦,甘肅官方在伊斯蘭堡建立了中國甘肅中醫醫院(後改名為中國針灸中心)。初期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等方面的障礙,但喇傑廉和同行者,還是堅持了下來。

華僑醫者推廣中醫30年一“針”一“灸”延續中巴友誼

圖為喇傑廉和醫護人員在中心做防疫排查工作。受訪者供圖

後來,與他同一批前來的醫療隊員,陸續回國,只剩喇傑廉和妻子。於是,他們夫妻二人承擔了“繼續推廣中醫藥文化”的責任。“剛開始只有一個翻譯、一個化驗員、一個護士。”喇傑廉說,“幸好,這邊有點中醫的底子。”

在喇傑廉涉足巴基斯坦中醫藥行業之前,當地也有華人零散開中醫診所,因此當地民眾對中醫、中藥相對接受。“但是他們不習慣傳統抓中草藥熬製的環節,也不習慣喝湯藥,我們用的基本都是一些中成藥。”喇傑廉說。

“現在主要以針灸為主,我們倡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在巴國推廣中醫30年的喇傑廉,本科碩士博士學的都是西醫,妻子則是甘肅中醫學院(現甘肅中醫藥大學)畢業,二人“中西合璧”,在巴基斯坦闖出了一番天地。

喇傑廉向記者介紹,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由於中巴兩國傳統而特殊的友誼,巴基斯坦也成為中醫海外落地生根最早的國家之一。喇傑廉說,上世紀70年代,巴國就曾派遣醫生赴華學習針灸等中醫治療方法,當時學成歸國的巴籍醫生至今仍在用針灸為本地民眾治療。

2016年,甘肅官方組織中醫藥交流合作代表團赴巴訪問,並與當地衛生部門洽談合作。同年,甘肅省衛計委(現甘肅省衛健委)與甘肅省中醫院在中國針灸中心基礎上,共同掛牌成立巴基斯坦岐黃中醫中心,喇傑廉擔任該中心董事長。這也是甘肅在海外建成的第五個“岐黃中醫中心”。

“除我和妻子外,其餘全是巴籍醫護人員。”喇傑廉介紹說,目前,該中心共18人,每天平均接待、收治患者50人以上。他認為,雖然在巴國佔主導的是西醫,但中醫藥在當地逐漸升溫,促進了當地中西醫學互鑑互補,也為當地患者帶來了多元、有效的就醫選擇。

在喇傑廉收治的成千上萬患者當中,既有巴基斯坦官員、軍人,也有在巴華僑華人,當然,最多的還是巴國民眾。當地很多醫院也在“召喚他”,也有給其承諾提供場地辦分診中心,但他都婉拒了。原因是,“無法保證療效”。

近年來,甘肅積極推進中醫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巴國民眾對中醫興趣越來越濃厚,未來合作空間很大。”喇傑廉表示。(完)

Tags:喇傑廉中醫藥中醫巴基斯坦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