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京劇伴奏中的“板”:“制板之木,以紫檀為上品,名曰檀板”

由 梨園雜志 發表于 農業2021-06-11

簡介中國樂器板聲之好壞,既失古人所定標準,評論者遂全憑耳聽,調門低,有瞠音,有餘響,則名之曰佳,調門高,無餘響,其聲木,則名之曰不良尋一好板,非易事也,貴陳舊之木,貴良工製造,貴名手留傳,然千萬之中不能得一,木之壽不如金石,名人用久者,十有九破

拍板什麼意思

作者:

蘇少卿

節樂之物,古人雅樂用搏拊,今俗樂用擊節,魏晉之時,有宋識善者善擊節,自以拍板代之,此為拍板之始。拍板又名紅牙,《研北雜誌》雲:“趙子固,獨不仕元,醉歌樂府,執紅牙以節曲”,注云:“紅牙拍板也”,則是自打板而自唱曲也。

南方之人,呼拍板曰尺板,所以名為尺板者,蓋亦有說,予藏有崑曲場面之舊板,以律尺量之恰長一尺(《大清雍正會典》欽定禮樂祭祀,樂器之尺寸,應以律尺為準,律尺合營造尺八寸一分),呼以尺板,蓋在是也。然今代二簧班打鼓人所用之拍板,皆短小未有長律尺一尺者。昨見制板工人石姓者雲:“板長原定裁衣尺七寸五分,下寬一寸六分,但今之制板者多隨意減短,不夠尺寸矣。”彼之言或有所本。

陳彥衡先生遺板,現藏友人錢君家,以裁尺量之,只七寸四分弱。名鼓師杭子和之拍板,亦短小而薄,論板之形體,日趨短小,此亦風氣使然歟?

京劇伴奏中的“板”:“制板之木,以紫檀為上品,名曰檀板”

名鼓師杭子和

制板之木,以紫檀為上品,名曰檀板。次為黃楊木,因顏色近於白,戲班中迷信甚深,最忌白虎(左手執板為青龍,為吉,右手執板為白虎,為兇,班中不用此種打板人,黃楊木色,與“白虎”之“白”字相犯,故亦不喜用黃楊板,前說之崑曲場面之舊板長一尺者,即為黃楊板也)。次老紅木,今班中打鼓老所用皆此種板。苦驤紅木不堅響,紅木之有雞絲文者亦不佳,其餘雜木皆不中選。

板之形狀,以三塊等長等寬之木板為之,中間近胸處開二孔,以繩穿多用絲綿,中間者稍厚,與前面之一塊相合,以絲絃緊扎之,手執之塊獨立,比前面一塊稍薄,板聲之成,由後面獨立之一塊,擊二塊相合之組,三塊木板相合之聲,乃板聲也。

板聲有一定調門,據此中老輩言:須宮音,五音以宮音為主,拍板指揮眾樂,故尚宮音,然樂調旋相為宮,此所謂宮,究竟以何為準?說者語焉不詳。依予敝見,蓋黃鐘宮也,前不云乎?拍板又名尺板,板應長律尺一尺,律尺一尺,即黃鐘之數也,黃鐘在樂為主音,黃鐘宮為主中之主,宜乎拍板之音尚之,然此據理而言,近代打鼓好手,亦無能知黃鐘宮,合於俗樂之音名之何種工尺者,失卻標準故也(黃鐘宮當姑洗笛小工調之工字)。

京劇伴奏中的“板”:“制板之木,以紫檀為上品,名曰檀板”

中國樂器

板聲之好壞,既失古人所定標準,評論者遂全憑耳聽,調門低,有瞠音,有餘響,則名之曰佳,調門高,無餘響,其聲木,則名之曰不良尋一好板,非易事也,貴陳舊之木,貴良工製造,貴名手留傳,然千萬之中不能得一,木之壽不如金石,名人用久者,十有九破損,若有裂紋、殘缺,音必沙,則棄材矣(杭子和之板,手執之一塊,其上本有二孔,廢而不用,今顛倒用之,不得不多開二孔,一共有四孔,不美觀矣。如人之五官不全,相書上所謂破相者,然杭君仍用之登臺,老譚以下,如餘叔巖以至楊寶森,皆此板助之,欲尋較佳者,數十年未得故也)。

京劇伴奏中的“板”:“制板之木,以紫檀為上品,名曰檀板”

杭子和與弟子合影

打板法

擊板欲成正音,非久經練習者不為功。打板有三難:

一、手打板,一手須持鼓楗子(竹棒打鼓者),擊單皮鼓,時間與點子不同,用力之處亦不同,打板之腕力為左右,右手打鼓之腕力則為上下,一心能作二用,始可從事;

二、凡場上所演之戲皆須會打,應唱某種板之曲子,全在打板者為之開出板式;

三、尺寸須準確,唱者之快慢度,名曰尺寸,而各種板各種角色之尺寸,大有分別,打板者須全知之,且須打得恰合,即有唱誤者,亦必補救之。

他人好板,可觀看而不可試打,拍板之為物,有習慣性,即會打板者,若持他人之板,試打一擊,勁頭稍重,往往登時喑啞,或破裂,從此不能發聲,故內行有好板者,視其板若珍寶性命然,晝夜不離座右,輕易不願人觀看,遑論試打?倘因一擊,遂壞他人珍貴之板,其心中之慚愧,窘狀將至如何?且不免糾葛矣。

故稍有常識者,即令借觀他人之好板,一觀即還本主之手,絕不肯試行打擊也。凡擅擊他人之板而致毀壞者,多半為半瓶之醋,能打兩下,而不深究者,今特表出,願以為戒。

制板法

欲得佳板,非自己重製不可,凡遇舊板,或陳舊紫檀紅木宜隨時收藏之,雖破舊不全,亦勿輕棄,命細工木作先配成板樣,然後逐塊戲細磨,隨時顛倒試音,十付之中,必得一二佳者。磨具以碎瓷片合用,若能自備木工之具,則更善矣。

昔陳彥衡先生在上海時,友人李君得數段舊紅木,陳氏命木工製為板,不時敲打試音,費十日之工,板始成,勝於凡品,而仍不及其日常自用者焉。近日予用此法,持四付板令木工為之,毀其三而成其一,其聲低而瞠,可與陳氏之遺板相伯仲,不覺自喜,但不免略重,則仍在打磨中也。

京劇伴奏中的“板”:“制板之木,以紫檀為上品,名曰檀板”

陳彥衡與蔣君稼

同學曾君,善打鼓,前日於市上購一舊板,尺寸不大,似是行家用者,惟有裂紋,其聲略沙,乃以此法改制,將獨立板倒用之,多開二繩孔,製成可聽,頗為自得,及予改制板成,聲較彼為良,乃感不足,此一趣事。

故知板之良否,惟有比較之一法,即同時敲擊二板齊響,如此多次,則優劣便分,但憑耳音,不為定評,則一言蔽之,失卻標準故也。今為假定新標準:曰低,曰瞠;曰在脆不脆之間;同好勿忽諸!

(《半月戲劇》1939年第2卷第3期)

Tags:拍板打板打鼓杭子和之板